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们提出一种监督Laplacian LLE算法,并结合正则化的最小二乘方法来有效地解决头部姿态估计问题,比传统的流形学习算法能更有效的保持数据的局部几何结构,并且能获得显式的直接映射来处理样本外扩展问题。在FacePix数据集的头部姿态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是有效的,对于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我们提出的算法的性能明显高于其他对比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有标签信号样本数量较少,待识别信号因复杂信道导致数据分布发生变化的实际场景中,传统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对抗的一致性正则半监督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在一致性正则半监督模型上首次引入基于对抗的域适应思想,建立网络模型提取“域不变”特征,即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信号数据的特征对齐,从而实现在原始信号上训练的模型,对其他信噪比下信号的高准确率识别;在ORACLE射频指纹数据集上通过设置不同条件的数据集展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对抗的一致性正则半监督模型比全监督方法以及经典的一致性正则半监督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噪声对半监督学习Gaussian-Laplacian正则化(Gaussian-Laplacian regularized,简称GLR)框架的影响,针对最小二乘准则对噪声敏感的特点,结合信息论的最大相关熵准则(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简称MCC),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相关熵准则的鲁棒半监督学习算法(简称GLR-MCC),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半二次优化技术被用来求解相关熵目标函数.在每次迭代中,复杂的信息论优化问题被简化为标准的半监督学习问题.典型机器学习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标签噪声和遮挡噪声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半监督学习算法性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原核生物进行基因识别,通过寻找序列开放阅读框(ORF),并与可靠基因位点文件进行比较产生训练样本集,然后提取样本GC含量和Z曲线特征,并利用T检验方法检验各特征值所包含的信息量,设计出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识别基因.结果表明非线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率比Fisher判别和线性支持向量机在不同的特征组合下分别提高了7.09%~29.97%和10.97%~25.45%,并且在特征值信息量较小的情况下非线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更能表现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非线性频谱分析方法对复杂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时,求解出的非线性频谱数据量庞大,不便于直接用于故障检测与分类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频谱特征与核主元分析(KPCA)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出前3阶Volterra时域核,由多维傅立叶变换求取出广义频率响应函数,然后利用KPCA方法对谱数据进行压缩与提取谱特征,最后利用多分类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多故障检测与识别.考虑到频谱数据具有非线性的特点,KPCA中的核函数选用由多项式函数与径向基函数构成的混合核函数,兼顾了局部特性与全局特性.论文基于非线性频谱数据,给出了核主元模型建立与在线故障诊断的具体算法.对非线性模拟电路和数控机床伺服传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频谱数据维数,故障识别率高,是一种实用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样本进行稀疏描述,可获得充分描述样本特征且具备区分能力的稀疏向量.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描述的SAR目标型号识别算法.首先,对目标SAR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以抑制斑点噪声的影响.然后,利用全体训练样本构造字典矩阵,将测试样本在字典矩阵上进行投影得到其稀疏向量.最后,根据拥有相同标号且方位角最接近的样本之间差异最小的特点,构造单个样本重构误差最小准则,实现SAR目标的型号识别.在MSTAR数据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单类分类器的半监督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结合单类学习器和集成学习优点的Ensemble one-class半监督学习算法.该算法首先为少量有标识数据中的两类数据分别建立两个单类分类器.然后用建立好的两个单类分类器共同对无标识样本进行识别,利用已识别的无标识样本对已建立的两个分类面进行调整、优化.最终被识别出来的无标识数据和有标识数据集合在一起训练一个基分类器,多个基分类器集成在一起对测试样本的测试结果进行投票.在5个UCI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表明,该算法与tri-training算法相比平均识别精度提高4.5%,与仅采用纯有标识数据的单类分类器相比,平均识别精度提高8.9%.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在解决半监督问题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研究领域,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架构的大幅面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YOLOv5作为大幅面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的基本模型,采用迁移学习方法获得模型的初始参数,有效减少了训练样本数量同时提高了模型收敛速度。为了测试算法性能,构建了一个含车辆目标的大幅面SAR图像数据集。在该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一些经典的深度学习网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大幅面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算法识别精度更高、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数据量的图像分类问题,Laplacian正则化的半监督学习方法获得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Laplacian正则化使分类函数趋向于常数函数而易导致较差的推测能力。提出了基于Hessian正则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图像分类,Hessian正则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区域之外的数据点。在MIR Flickr数据库上进行图像分类实验,与SVM、Logistic回归和Laplacian正则化的Logistic回归方法相比,Hessian正则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密度分割几何距离的半监督KFDA(kernel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算法(semisupervised KFDA based on low density separation geometry distance,简称SemiGKFDA).该算法以低密度分割几何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通过大量无标签样本,提高KFDA算法的泛化能力.首先,利用核函数将原始空间样本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中;然后,通过有标签样本和无标签样本构建低密度分割几何距离测度上的内蕴结构一致性假设,使其作为正则化项整合到费舍尔判别分析的目标函数中;最后,通过求解最小化目标函数获得最优投影矩阵.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与KFDA及其改进算法相比,在分类性能上有显著提高.此外,将该算法与其他算法应用到人脸识别问题中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不平衡数据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代价敏感学习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当数据的标记信息有限或不足时,代价敏感学习分类器的分类精度大大下降,分类性能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局部几何保持的Laplacian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LPCS-LapSVM),该模型基于半监督学习框架,将代价敏感学习和类内局部保持散度的思想引入其中,从考虑内在可分辨信息和样本的局部几何分布两方面来提高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在标记信息有限的场景中的分类性能。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声目标分类识别是声源识别领域的核心问题,然而,在应用深层神经网络进行声目标分类识别时,从少量样本中学习(样本复杂度较低)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样本声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手工设计特征和对数梅尔声谱特征结合到一起,扩充了深度学习模型的可利用特征量,提高了声信号识别效率和精度;在实验验证中,该方法在测试集上实现了87.6%的识别精度;更进一步地,用较少量的训练样本对该方法和其它几种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要更少量的数据即可实现同样的识别精度,在声源探测领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动学习和半监督学习的多类图像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荣  曹永锋  孙洪 《自动化学报》2011,37(8):954-962
多数图像分类算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对分类器模型进行训练.在实际应用中, 对大量样本进行标注非常枯燥、耗时.对于一些特殊图像,如合成孔径雷达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 对其内容判读非常困难,因此能够获得的标注样本数量非常有限. 本文将基于最优标号和次优标号(Best vs second-best, BvSB)的主动学习和带约束条件的自学习(Constrained self-training, CST) 引入到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器的图像分类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分类方法.通过BvSB 主动学习去挖掘那些对当前分类器模型最有价值的样本进行人工标注,并借助CST半 监督学习进一步利用样本集中大量的未标注样本,使得在花费较小标注代价情况下, 能够获得良好的分类性能.将新方法与随机样本选择、基于熵的不确定性采样主动学 习算法以及BvSB主动学习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对3个光学图像集及1个SAR图像集分类 问题的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分类器训练时所需的人工标注样本的数 量,并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Ma  Xueqi  Tao  Dapeng  Liu  Weifeng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2019,78(10):13313-13329

The ever-growing popularity of mobile networks and electronics has prompted intensive research on multimedia data (e.g. text, image, video, audio, etc.) management. This leads to the researches of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that can incorporate a small number of label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unlabeled data by exploiting the local structure of data distribution. Manifold regularization and pairwise constraints are representative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ovel local structure preserving approach by considering both manifold regularization and pairwise constraints. Specifically, we construct a new graph Laplacian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pairwise constrain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aplacian. The proposed graph Laplacian can better preserve the local geometry of data distribution and achieve the effective recognition. Upon this, we build the graph regularized classifiers includ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kernel least squares as special cases for action recogni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 multimodal human action database (CAS-YNU-MHAD) show that our proposed algorithms outperform the general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场景识别问题中,经典的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大多需要充足的标记样本训练模型,而获取遥感图像的标注费时费力。为解决遥感图像场景识别中标记样本缺乏且不同数据集无法共享标记样本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对抗学习与变分自动编码机的迁移学习网络。方法 利用变分自动编码机(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在源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分别获得编码器和分类器网络参数,并用源域编码器网络参数初始化目标域编码器。采用对抗学习的思想,引入判别网络,交替训练并更新目标域编码器与判别网络参数,使目标域与源域编码器提取的特征尽量相似,从而实现遥感图像源域到目标域的特征迁移。结果 利用两个遥感场景识别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特征迁移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尝试利用SUN397自然场景数据集与遥感场景间的迁移识别,采用相关性对齐以及均衡分布适应两种迁移学习方法作为对比。两组遥感场景数据集间的实验中,相比于仅利用源域样本训练的网络,经过迁移学习后的网络场景识别精度提升约10%,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后提升更为明显;与对照实验结果相比,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的识别精度提升均在3%之上,仅利用源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场景识别精度提升了10%~40%;利用自然场景数据集时,方法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场景识别精度。结论 本文提出的对抗迁移学习网络可以在目标域样本缺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其他数据集中的样本信息,实现不同场景图像数据集间的特征迁移及场景识别,有效提升遥感图像的场景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active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timal experimental design (OED). OED selects the most informative samples to minimize the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parameters, so that the expected prediction error of the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model output, can be minimized. Most of the existing OED methods are based on either linear regression or Laplacian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s (LapRLS) models. Although LapRLS has shown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linear regression, it suffer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solution is biased towards a constant and the lack of extrapolating power.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active learning algorithm called Hessian optimal design (HOD). HOD is based on the second-order Hessian energy for semi-supervised regression which overcomes the drawbacks of Laplacian based methods. Specifically, HOD selects those samples which minimize the parameter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Hessian regularized regression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深度学习已经大量应用于合成孔径宽达(SAR)图像目标识别领域,但大多数工作是基于MSTAR数据集的标准操作条件展开研究。当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同类含变体目标时,例如T72子类,由于目标间差异小,所以仍存在着较大的挑战。本文从极大限度地保留SAR图像输入特征出发,设计一种适用于SAR变体目标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方法 设计网络主要由多尺度空间特征提取模块和DenseNet中的稠密块、转移层构成。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置于网络底层,通过使用尺寸分别为1×1、3×3、5×5、7×7、9×9的卷积核,提取丰富空间特征的同时保留输入图像信息。为使输入图像信息更加有效地向后传递,基于DenseNet中的稠密块和转移层进行后续网络层设计。在对训练样本进行样本扩充基础上,分析了输入图像分辨率及目标存在平移和不同噪声水平等情况对模型识别精度的影响,与用于SAR图像目标识别的深度模型识别精度在标准操作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对T72 8类变体目标进行分类,设计的模型能够取得95.48%的识别精度,在存在目标平移和不同噪声水平情况下,平均识别精度分别达到了94.61%和86.36%。对10类目标(包括不含变体和含变体情况)在进行数据增强的情况下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分别达到了99.38%和98.81%的识别精度,略优于其他对比模型结构识别精度。结论 提出的模型可以充分利用输入图像以及各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学习目标图像的细节差异,不仅适用于SAR图像变体目标的识别任务,同时在标准操作条件下的识别任务也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已成为图像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传统图像识别方法不同,深度学习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并且具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和高效的特征表达能力。但在小样本条件下,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学习到有效的特征,造成图像识别的准确率较低。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小样本条件下的图像识别算法用于解决SAR图像的分类识别。该算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结合自编码器,形成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结构。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使用2D Gabor滤波增强图像,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构建图像分类模型。该算法设计的网络结构能自动学习并提取小样本图像中的有效特征,进而提高识别准确率。在MSTAR数据集的10类目标分类中,选择训练集数据中10%的样本作为新的训练数据,其余数据为验证数据,并且,测试数据在卷积神经网络中的识别准确率为76.38%,而在提出的卷积自编码结构中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8.09%。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小样本图像识别中比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当前的大型数据集,例如ImageNet,以及一些主流的网络模型,如ResNet等能直接高效地应用于正常场景的分类,但在雾天场景下则会出现较大的精度损失。雾天场景复杂多样,大量标注雾天数据成本过高,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地利用大量已有场景的标注数据和网络模型完成雾天场景下的分类识别任务至关重要。方法 本文使用了一种低成本的数据增强方法,有效减小图像在像素域上的差异。基于特征多样性和特征对抗的思想,提出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通过提取数据的多尺度特征,增强特征在特征域分布的代表性,利用对抗机制,在多个特征上减少特征域上的分布差异。通过缩小像素域和特征域分布差异,进一步减小领域偏移,提升雾天场景的分类识别精度。结果 在真实的多样性雾天场景数据上,通过消融实验,使用像素域数据增强方法后,带有标签的清晰图像数据在风格上更趋向于带雾图像,总的分类精度提升了8.2%,相比其他的数据增强方法,至少提升了6.3%,同时在特征域上使用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相比其他的网络,准确率至少提升了8.0%。结论 像素域数据增强以及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结合的雾天图像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像素域和特征域的领域分布差异,结合了多尺度的丰富特征信息,同时使用多对抗来缩小雾天数据的领域偏移,在真实多样性雾天数据集上获得了更好的图像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海冰分类是海冰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海冰分类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海冰物理特性与SAR成像特征等进行分类,这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另一类基于传统的图像特征分类,需要人为设计特征,受限于先验知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和目标识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提高海冰分类精度及海冰分类速度,本文尝试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深度置信网络(DBN)用于海冰的冰水分类,评估不同类型深度学习模型在SAR影像海冰分类方面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首先根据加拿大海冰服务局(CIS)的冰蛋图构建海冰的冰水数据集;然后设计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的网络架构;最后评估两种模型在不同训练样本尺寸、不同数据集大小和网络层数、不同冰水比例的测试影像以及不同中值滤波窗口的分类性能。结果 两种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到93%以上,Kappa系数0.8以上,根据分类结果得到的海冰区域密集度与CIS的冰蛋图海冰密集度数据一致。海冰的训练样本尺寸对分类结果影响显著,而训练集大小以及网络层数的影响较小。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CNN和DBN网络的最佳分类样本尺寸分别是16×16像素和32×32像素。结论 利用CNN和DBN模型对SAR影像海冰冰水分类,并进行性能分析。发现深度学习模型用于SAR影像海冰分类具有潜力,与现有的海冰解译图的制作流程和信息量相比,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SAR影像海冰分类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海冰地理分布信息,并且减小时间和资源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