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北京当代MOMA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复杂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逐渐采用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北京当代MOMA结构,描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措施,同时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结构进行不同方向、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在中震作用下所有柱及剪力墙未发生屈服、悬挑部分钢结构及其支撑柱保持弹性,实现了性能设计提出的性能目标,说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超限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以无锡苏宁广场北楼为例,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使结构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多重目标,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首先建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利用弹塑性分析及评估软件PERFORM-3D建立结构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弹性响应,并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然后利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判定结构的性能水准,从而确定结构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计算结果表明:无锡苏宁广场北楼能够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提出的各项抗震设防要求和各项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其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是对超限高层设计方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阴毅  王波 《山西建筑》2014,(32):43-45
针对某高位收进超限高层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设计,利用SATWE和SAP2000对整体模型进行了小震弹性和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受力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满足规范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目标横向刚度为控制指标,提出了基于位移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现有框架柱和FRP梁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给出了计算屈服前后FRP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刚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两阶段框架屈服前后的横向刚度公式。基于横向刚度和结构分析的商业软件,对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一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加固改造设计的基础上,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加固方案进行评价,对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在保护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运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性能的抗震思想是以结构的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为基础,以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为核心的抗震设计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对混合结构进行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根据地震设防水准的不同,确定不同水准地震情况下的弹塑性需求谱曲线,运用能力谱分析方法,得到混合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对比规范的性能指标,对混合结构的抗震能力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廖小雄 《广东建材》2012,28(4):46-48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其性能目标;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本文采用MIDAS/GEN对一栋42层剪力墙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从层间位移角、塑性铰分布等方面对结构进行量化评价,并揭示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国伟  陈鹏  吴徽  吴继丰 《建筑结构》2016,(5):34-39,85
为比较附加防屈曲支撑框架和附加摇摆防屈曲支撑框架加固既有RC框架结构后的抗震性能,通过PERFORM 3D软件对两种加固方案下的一幢美国加州20世纪70年代14层RC框架结构进行建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加固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了两种加固方案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防屈曲支撑框架层间剪力比以及结构底柱轴力的不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附加摇摆防屈曲支撑框架加固既有RC框架结构更为可行,研究为既有RC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近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动 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对结构响应(顶点位移、层间位移以及底部剪力)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提出了对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水平荷载模式和结构目标位移的改进方法。从对比结果可以发 现,这种改进对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其性能目标,根据小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存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本文采用MIDAS/GEN对一栋1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酒店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层间位移角、塑性铰分布等方面对结构进行鼍化评价,并揭示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针对沈阳嘉里中心超限高层结构进行了设计。采用多种程序对结构进行了小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和动力时程补充计算及中震弹性及不屈服复核,并进行了大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且对重要受力构件进行了局部受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体系安全可行。最后结合工程具体抗震设计性能目标,详细提出了拟采用的加强措施,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为特别不规则的多项超限复杂高层建筑.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抗震性能目标,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了抗震设计.通过采用SATWE和MIDAS软件,分别进行小震作用下静力和弹性时程分析、中震作用下特别重要构件的弹性设计及其它构件不屈服判别分析、大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推覆(Pus...  相似文献   

1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水平位移加载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指出了目前基于力分布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结构进行不同地震等级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稳定分布的侧向位移加载方式.采用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克服了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方法的不足.研究表明,结构进入弹塑性后,楼层水平位移的分布相对楼层水平力稳定,并且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较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更接近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同时,基于位移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也便于确定结构的层间位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在此基础上,基于静力弹塑性分析,通过等效线性化简化计算对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简化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体系隔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FRP加固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基础上,以两层两跨平面框架为例,基于能力谱法对节点采用不同形式FRP加固的框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根据计算所得的Push-over曲线及框架的塑性铰分布情况、目标位移等参数,对比分析FRP加固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对梁柱节点部位进行有效加固可以明显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按照"分离式"方法设计的隔震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以丽江市人民医院门诊楼为例,在PERFORM-3D分析程序中,考虑隔震层、不考虑隔震层分别建立弹塑性隔震结构模型、弹塑性非隔震结构模型。对其输入各水准地面运动记录,进行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式"设计方法中水平地震作用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与隔震结构的实际水平地震作用分布(近似均匀分布)不同,但因设计地震作用取值偏大,隔震结构仍具有比传统抗震结构更高的抗震安全性。罕遇水准地面运动激励下的层间位移角和基于构件变形的性能评价,均表明按照"分离式"方法设计的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北京达美中心广场2#楼为高度148m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合抗震设计性能目标,提出了拟采用的加强措施。采用SATWE和MIDAS对结构进行了小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采用SATWE进行了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复核,并对重要受力构件进行了截面承载力分析;采用MIDAS进行了大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体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既有建筑混合隔震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移位后可采用隔震连接技术就位。为某移位保护性建筑结构就位进行了混合隔震层设计,对所采用的叠层橡胶滑板支座及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静力试验,获得其隔震性能参数,并采用SAP2000对采用混合隔震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分析,与未采取隔震措施时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程采用混合隔震技术融合了两种隔震支座的优点,大大提高了该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建筑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静力弹塑性分析是一种基于性能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已经逐步用于复杂工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塑性性能分析。利用Midas软件对宁夏大剧院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4种工况下结构的静力弹塑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分析得到的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进而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三水准"、"两阶段设计"。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多项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为特别不规则的多项超限复杂高层建筑。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抗震性能目标,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了抗震设计。通过采用SATWE和MIDAS软件,分别进行小震作用下静力和弹性时程分析、中震作用下特别重要构件的弹性设计及其它构件不屈服判别分析、大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推覆(Pushover)分析,找到了结构抗震薄弱部位,采取了对应的抗震加强设计。最后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的结构抗震设计及采取的抗震加强措施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其抗震设计理念对类似建筑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