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蚁群聚类LF算法是基于蚂蚁堆形成原理而产生的群体智能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为了提高LF算法的收敛速度,在算法中提供具有全局意义的记忆中心,算法运行初期,蚂蚁根据全局记忆中心的启发信息运行,随着算法的迭代,不断更新全局记忆中心。为了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在全局记忆中心的指导下,每只蚂蚁向距离最小的点运动,而不是采用直接跳转的方法。新算法使用UCI数据集中的Iris和Wine验证,算法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要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2.
蚁群聚类LF算法是基于蚂蚁堆形成原理而产生的群体智能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为了提高LF算法的收敛速度,在算法中提供具有全局意义的记忆中心,算法运行初期。蚂蚁根据全局记忆中心的启发信息运行,随着算法的迭代,不断更新全局记忆中心。为了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在全局记忆中心的指导下,每只蚂蚁向距离最小的点运动,而不是采用直接跳转的方法。新算法使用UCI数据集中的Iris和Wine验证,算法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要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于蚁群聚类算法在搬运数据项过程中随机选择移动位置时,由于无效移动导致的算法收敛速度缓慢等缺陷,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的蚁群聚类算法.通过设计相似度矩阵,基于相似移动机制将蚂蚁随机移动方式优化为按照相似度矩阵规则实施目的性的关联.实验选取Iis、Wine、Haberman和Balance-scale四种经典数据集,相较于现有的LF算法及GACC算法,结果表明在蚂蚁空载率都为90%的条件下,论文提出的SMACC算法的迭代次数明显降低,均体现出较优的聚类速率.  相似文献   

4.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开始时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该方式使得FC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极为敏感,且在局部范围内较易得到最优解,但是在全局范围内的效果较差;蚁群聚类算法根据先验知识随意设定蚂蚁拾起或放下数据对象的概率,缺乏严密的数学依据。针对FCM算法和蚁群算法的不足,文中将模糊粒度计算的思想推广应用到蚁群聚类算法中,并将改进后的蚁群聚类算法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将粒度计算、蚁群算法与模糊C均值算法思想相结合的聚类算法。经过实验验证,改进后的算法较原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熊伟超  蒋瑜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10):3053-3058
针对LF蚁群聚类算法没有区分数据集属性重要度、算法效率低和聚类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熵权的全局记忆LF算法(weighted global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WGACO)。该算法首先通过熵权法计算各属性熵权,修改欧氏距离计算公式,以提升聚类精度;使用权重最大的属性值对数据对象进行初始化,增强聚类效果的稳定性;引入全局记忆矩阵减少蚂蚁的无效移动,提升算法效率;加入算法的收敛条件,提升算法实用性。选取UCI数据库中的7个真实数据集和3个人工生成的数据集进行数值实验,并与GMACO、SMACC、ILFACC三种改进LF的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精度、算法效率和稳定性上都有比较好的提升,在处理高维数据上也有较好的表现。最后,WGACO在商场会员用户细分上表现良好,体现了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聚类分析算法。该算法改进了经典的LF算法。利用短期记忆和网格信息素的局部分布控制蚂蚁的随机移动,利用信息熵作为蚂蚁运动状态转换规则,通过对信息熵的计算与比较,更改了数据对象拾起和放下的判断规则。设置的参数减少了,不仅每次放下对象时能够减少小块区域的信息熵,拾起时能够增加小块区域的信息熵,还能加快聚类过程,达到好的聚类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显示出了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的启发式蚁群算法的聚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群算法是优化领域中新出现的一种仿生进化算法,广泛应用于求解复杂组合优化问题,并已在通信网络、机器人等许多应用领域得以具体应用。聚类问题作为一种无监督的学习,能根据数据间的相似程度自动地进行分类。基于蚁群算法的聚类算法已经在当前的数据挖掘研究中得到应用。文中针对早期蚁群聚类算法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启发式蚁群聚类算法(IHAC),将蚁群在多维空间中移动的启发式知识存储在称之为“记忆银行”的设备当中,来指导蚁群后边的移动行为,降低蚁群移动的随意性,避免产生未分配的数据对象。并用一些数据做了一些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在误分类错误率和运行时间上优于早期的蚁群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8.
蚁群算法是优化领域中新出现的一种仿生进化算法,广泛应用于求解复杂组合优化问题,并已在通信网络、机器人等许多应用领域得以具体应用。聚类问题作为一种无监督的学习,能根据数据间的相似程度自动地进行分类。基于蚁群算法的聚类算法已经在当前的数据挖掘研究中得到应用。文中针对早期蚁群聚类算法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启发式蚁群聚类算法(IHAC),将蚁群在多维空间中移动的启发式知识存储在称之为"记忆银行"的设备当中,来指导蚁群后边的移动行为,降低蚁群移动的随意性,避免产生未分配的数据对象。并用一些数据做了一些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在误分类错误率和运行时间上优于早期的蚁群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9.
蚁群聚类算法中确定相邻对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本蚁群聚类算法在计算相似度时,由于没有考虑相邻对象之间方向的影响,往往造成聚类速度缓慢甚至算法不收敛。通过引入相邻对象方向角和屏蔽角,对方向接近的相邻对象进行屏蔽,实现对确定相邻对象方法的改进。并以矿山实际测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基本的蚁群聚类算法和改进后的算法分别对其进行聚类。通过对这两种算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提高了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种动态调整的蚁群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蚁群算法是优化领域中新出现的一种仿生进化算法,基于蚁群算法的聚类算法已经在当前的数据挖掘研究中得到应用.文中针对早期蚁群聚类算法的缺点,提出动态调整的蚁群聚类算法,通过加入运动速度不同的蚁群、半径自适应调整、短期记忆、强行放下等策略,来指导蚁群的移动行为,降低蚁群移动的随意性,减少了蚂蚁的搜索时间,提高聚类性能.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地提高算法效率且取得较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克服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对初始值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量子蚁群的模糊聚类算法。将量子计算原理和蚁群算法相结合来改进FCM算法。初期采用量子遗传算法生成信息素分布,后期利用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性、并行计算性等特点避免聚类陷入局部最优解。实验证明该算法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有较好的全局收敛性,克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不足,能有效解决未成熟收敛的问题,使聚类问题最终快速、有效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Aggregation pheromone density based data cluste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ts, bees and other social insects deposit pheromone (a type of chemical)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ir community. Pheromone, that causes clumping or clustering behavior in a species and brings individuals into a closer proximity, is called aggregation pheromon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algorithm (called, APC) for clustering data sets based on this property of aggregation pheromone found in ants. An ant is placed at each location of a data point, and the ants are allowed to move in the search space to find points with higher pheromone density. The movement of an ant is governed by the amount of pheromone deposited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he search space. More the deposited pheromone, more is the aggregation of ants. Thi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homogenous groups of data.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evaluated on a number of well-known benchmark data sets using different cluster validity measure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two popular standard clustering techniques namely average linkage agglomerative and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with an ant-based method called adaptive time-dependent transporter ants for clustering (ATTA-C). Experimental results justify the potentiality of the proposed APC algorithm both in terms of the solution (clustering) quality as well as execution time compared to other algorithms for a large number of data sets.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传统蚁群算法在解决旅行商问题时的优化效果,提出了一种引入动态分化和邻域诱导机制的双蚁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混沌随机策略,在算法初始化阶段改变原始的贪心策略,使初始信息素混沌分布,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从而提高解的精度;其次,将蚁群分为孤立蚁群与正常蚁群,两组蚂蚁分别在当前最优路径与离群路径附近搜索;在种群间采取诱导机制,正常蚁负责搜索最优路径,孤立蚁混沌随机释放信息素,将正常蚁群诱导至新的路径邻域,从而有效地平衡收敛速度与解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不同规模的旅行商问题仿真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蚂蚁种群中兵蚁和工蚁在觅食过程中合作关系的仿生,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蚁群算法。在该算法中同时存在着兵蚁子种群与工蚁子种群两个种群,两个子种群并行搜索,通过兵蚁的分布来影响到工蚁的移动选择,以取得各蚂蚁子群体中解的多样性和收敛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基于旅行商问题的实验证明,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蚁群算法求解加工中心组成问题易陷入早熟收敛状态的缺点,提出了将听觉信号、记忆矩阵与蚁群算法相融合的一种新颖蚁群算法。在仿真实验中,分别采用蚁群算法、加入听觉信号的蚁群算法、加入记忆矩阵的蚁群算法和新颖蚁群算法对加工中心组成问题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新颖蚁群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蚁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收敛速度快,且所求得的组功效优于以上三个策略及以往的混合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拟退火策略的逆向蚁群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现有蚁群算法运算过程中收敛速度慢, 易出现停滞现象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结合模拟退火策略的改进算法。利用向原始蚁群中引入逆向蚂蚁, 并结合模拟退火思想确定蚁群中逆向蚂蚁的数目, 来提高算法的适应性。将该算法应用于旅行商问题的求解, 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物流配送过程中存在的多配送中心动态需求车辆调度问题即多车场动态车辆调度问题(MDDVRP),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量子蚁群算法(SAQACA),用于最小化路径.根据量子的相位编码方式,提出了对蚁群的信息素矩阵进行直接编码,进而实现由量子旋转门更新完成蚂蚁移动;根据搜索点的量子相位特点及目标函数的变化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量子旋转门更新方式,进而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深度;引入基于两元素搜索策略的局部搜索方法提高了算法的局部优化能力,从而对可行解进行改进.仿真实验与算法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进化聚类学习新方法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根据人类进行聚类判断所遵循的原则,模拟蚂蚁寻找食物源的行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的聚类学习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最终获得全局最优解,并且具有本质并行性、计算效率高、聚类学习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蚁群算法中,如何有效处理加速收敛和出现早熟、停滞现象的矛盾一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通过引入拥挤度来加强搜索过程中蚂蚁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拥挤度的参数自适应蚁群算法。该算法采用提前主动预防早熟的策略,将拥挤度嵌入到蚁群算法的状态转移和信息素更新过程中,让局部信息素更新参数随局部搜索状态自适应地调整,全局信息素更新参数随全局搜索状态自适应地调整,大大提高了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同时采用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变异算法来加快收敛速度。用多个TSPLIB范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无论是求解质量、稳定性以及收敛速度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