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岔沟"隐伏背斜"位于凤太矿田西部的八方山-二里河控矿背斜与甘沟控制背斜中间的星红铺组千枚岩中覆盖区,背斜核部古道岭组灰岩全部潜伏地下。背斜特征与北翼的八方山-二里河控矿背斜相似,SOTEM测量在背斜核部对应的深部获得了与试验剖面在已知铅锌矿体上一致的低视电阻率异常,认为有寻找受背斜构造控制,形态完整、规模较大隐伏铅锌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铅硐山由于山上有古人采矿留下许多老硐而得名。1985年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提交了地质勘探报告,获铅锌金属量112.13万t。2001年在铅硐山西延(东塘子)提交地质详查报告,获铅锌金属量7.32万t,2002年成立了东塘子铅锌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产在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界面,地层控矿明显,矿体形态产状受铅硐山-东塘子背斜控制突出,具有典型的背斜控矿特征。东塘子铅锌矿是深部找矿成功的典型范例。从地表矿体露头开始→由表到里→由浅到深→顺藤摸瓜寻找隐伏背斜(矿体)的方法是深部找矿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镇康嗡空铅锌矿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芦子园铅锌矿床SE部),带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广阔,是寻找铅锌银等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区。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层、岩性分析,认为嗡空铅锌矿产于镇康复背斜南东翼寒武纪绢云泥质板岩及大理岩化结晶灰岩中;对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矿体为受北西向断层破碎带控制的层状、透镜状、脉状矿体。研究区铅锌矿的形成,是受地层、构造、隐伏岩体三者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分布于陕西省凤县城东南直线距离14km处,属于三岔镇管辖范围。该矿处于秦岭凤太矿田南部,地层控矿明显,矿体产出受背斜控制突出,背斜控矿特征比较典型,该矿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从发现至今,经不断研究,目前探明铅锌资源储量在200万t,但该矿床的西侧深部矿体隐伏部位找矿潜力巨大。文中结合实践,在分析探讨陕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陕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位于秦岭凤太矿田南部,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及背斜构造所控制,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该矿床自发现以来,经过多年工作,虽已提交200万t铅锌资源量,但矿床西延深部矿体隐伏部位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本文结合近年来深部探矿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认识,论述了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主要矿体在深部的分布状态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背斜控矿"是多年来在凤太矿田铅锌矿找矿勘查中所有地质人员的共同认识。根据资料,我国所有铅锌矿床背斜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在详细叙述凤太矿田背斜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凤太矿田的找矿前景,认为"隐伏背斜"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矿田铅锌矿体在空间展布上,具有成带性、成群性和明显的同向性。经常一区多带、一带多矿、一矿多体。即可能在己知矿体的走向和倾向方向、在其周围上下盘、旁侧,可能有它的姐妹矿存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矿田下步找矿靶区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冶金》2015,(4):80-86
做为西北重要的铅锌生产基地之一的陕西凤太铅锌矿田经过三十多年深部找矿实践来看,探索单一的控矿地层或单一的控矿背斜或单一的物探异常是难以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既使是探索以上三种信息的组合再加上矿化体也未能实现深部找矿的突破。与之不同的是沿着已知矿体,跟着含矿地层,依着控矿背斜顺藤摸瓜循序渐进才是寻找深部隐伏铅锌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东塘子背斜北翼存在含矿隐伏背斜,背斜(矿体)在铅硐山铅锌矿与东塘子铅锌矿采矿范围的边界线附近,长度80~100 m,厚度2~5 m,铅+锌品位在10%左右,矿体向南倾,向西侧伏,侧伏向290°左右,侧伏角35°~40°,目前该矿控制的高度在200 m以上,最低标高在1 350 m。该矿为手搬崖铅锌矿在采、探矿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盲矿体。该矿的发现提醒我们勘查不能留死角,为以后的找矿、资料开发又多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9.
凤太矿田找矿历史有记录以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最早是岩浆热液成矿论,发展到层控、海底喷流学说。控矿因素也是由最早的岩相地层控矿,发展到现在的背斜控矿理论。事实上找矿主要靠的是控矿因素和空间展布特征,而不是矿床成因。从凤太矿田分布有大量的隐伏背斜来看,找矿仍有很大的空间,未来找矿方向应从寻找隐伏背斜入手,把复杂的找矿变成简单的寻找背斜,在背斜构造环境内圈定成矿有利部位是找矿的捷径,便于操作,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寺沟-银洞梁背斜南翼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初步查明的次级褶皱就有四个,从北向南依次为北枝次级倒转向斜、北枝次级背斜、南枝次级向斜和南枝次级紧闭背斜,寺沟铅锌矿产在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的南翼,是典型的背斜控矿,该背斜向西倾伏,西部仍有找矿潜力。该区褶皱发育,控矿的南枝次级紧闭褶皱相对非常紧闭,宽度小、高度低,不容易判断、识别,这就给深部找矿带来难度。用常规钻探探矿方法,准确探到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矿体)的几率较小,用钻探控制深部矿体一是要准确判断、预测深部背斜(矿体)位置;二是要从已知背斜(矿体)开始,沿矿体倾伏方向小间距向深推进。  相似文献   

11.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和)成(县)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主要有两种成因类型:热水沉积型及热水沉积改造型,热水沉积型主要受同生断裂与断陷滞流盆地控制;热水沉积改造型主要受礁硅岩套及同沉积褶皱控制。通过控矿因素的分析,在以后找矿过程中应注重岩性、岩相、地层厚度变化部位,与背斜伴生的向斜构造以及现有矿床的深部地段。  相似文献   

12.
银母寺铅锌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勘查探明的一个高品位(平均铅+锌品位大于10%)中型铅锌矿,其中的Ⅰ-4号主矿体以115°方向向东倾伏,倾伏角20°~30°,从银母寺铅锌矿向东到西河全长3500 m的范围内分布着四家采矿单位,其中三家都在采矿的过程中发现了Ⅰ-4号主矿体,截止目前主矿体已由原来的长度1000 m,增加到2000 m,资源储量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小型铅锌矿。矿体向东依然没有封闭的迹象,仍有很大的找矿空间。银母寺铅锌矿深部东延的发现和发展,揭示了凤太地区深部找矿仍有很大的空间,找矿的思路应从地上转向地下。  相似文献   

13.
楠木树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穹窿构造的南翼。矿体产于震旦系灯影组地层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平行展布,矿化蚀变主要有闪锌矿化、方铅矿化、硅化、黄体矿化、重晶石化等。其成矿主要受沉积环境、沉积相、构造、岩性等控制,属于典型的"扬子型"铅锌矿床。为一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后万岭铅锌矿位于五指山褶皱系边缘,产于千家超单元侵入体之中。矿体受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热液成矿痕迹明显,具产于中酸性侵入体的热液型铅锌矿地质特征。通过分析后万岭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可选出矿床易于辨认矿化信息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稀有气体是一种研究成矿古流体来源的灵敏示踪剂,其同位素组成对揭示成矿流体来源、成因和演化等信息意义重大。甘肃厂坝铅锌矿成矿流体来源方面的研究至今仍存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该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结合研究区具体的矿床地质背景,对其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表明:3He/4He值为0.0137~0.0758 Ra,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壳源特征;40Ar/36Ar值的平均比值为438.78,高于大气饱和水的Ar同位素特征值(40Ar/36Ar=295.5),说明成流体中有壳源放射性成因的40Ar加入;成矿流体中相对低的40Ar*(%)值和40Ar*/4He比值,表明大气饱和水曾参与了成矿作用,且有部分成矿流体捕获了围岩中高放射成因的4He。上述结果从稀有气体同位素角度为厂坝铅锌矿成矿流体来源提供了证据,说明厂坝铅锌矿成矿流体是泥盆纪喷流沉积作用和印支-燕山早期构造改造成矿作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但其自然禀赋差且矿物组成复杂,导致其综合回收利用难度大。甘肃洛坝铅锌矿是一座含铅锌且伴生有少量银、硫的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因其矿石性质复杂,较早期形成的矿石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导致铅锌分选指标及精矿质量下降。为解决现有选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宜的改进措施和方法,以提高铅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在研究矿石性质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工艺流程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碳质、硅质等脉石矿物含量升高,碎磨过程易于泥化,且吸附性能和可浮性好,这些是影响铅锌分选指标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碎磨工艺参数,减少了碳质、硅质等脉石矿物的泥化程度;在浮选工艺中添加适宜抑制剂,并采用高选择性的铅、锌矿物捕收剂,可显著提高铅、锌精矿品位和质量,大幅提高铅、锌回收率,从而实现该复杂含碳低品位铅锌资源的高效综合回收,并为同类矿产资源的选矿回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垭都-蠎硐断裂带为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一个重要单元。断裂带分布众多铅锌矿床(点),矿床类型独特,区别于MVT型、VMS型及SEDEX型。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区铅锌矿床地质构造特征及Pb、Sr、S、REE等同位素-稀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铅锌等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硫元素来源于上覆赋矿地层。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于200Ma^225Ma,为晚印支期,即铅锌矿的形成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喷溢事件晚期或者之后的成矿事件。研究区铅锌矿的成矿系统:受地幔柱及构造作用的影响,起源于基底的流体不断萃取基底变质火山岩中的铅锌等金属元素形成含矿流体,含矿流体被构造导入沉积地层后进行大规模运移,运移至蒸发岩层于构造的破坏空间卸载形成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张朋定 《甘肃冶金》2010,32(1):54-56
郭家沟铅锌矿点位于西成铅锌矿田东端。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尤其结合物探资料,为以后该区深部的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硐沟银多金属矿带是受石硐沟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一个NW向的多金属带,由西至东主要分布着塔儿沟钨矿床和石硐沟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分析石硐沟韧性剪切带特征、银铅锌矿体类型及其特征,以及韧性剪切带对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提出石硐沟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剪切成矿模式,并指出韧性剪切带发展演化制约着石硐沟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