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分布于陕西省凤县城东南直线距离14km处,属于三岔镇管辖范围。该矿处于秦岭凤太矿田南部,地层控矿明显,矿体产出受背斜控制突出,背斜控矿特征比较典型,该矿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从发现至今,经不断研究,目前探明铅锌资源储量在200万t,但该矿床的西侧深部矿体隐伏部位找矿潜力巨大。文中结合实践,在分析探讨陕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位于秦岭凤太矿田南部,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及背斜构造所控制,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该矿床自发现以来,经过多年工作,虽已提交200万t铅锌资源量,但矿床西延深部矿体隐伏部位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本文结合近年来深部探矿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认识,论述了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主要矿体在深部的分布状态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冶金》2015,(6):65-70
本文在东塘子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几年在矿区工作的实际,归纳总结出东塘子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控矿因素。并紧密结合铅硐山-东塘子"M形"复式背斜东(铅硐山矿段)西(东塘子矿段)构造演化规律及矿区外围类似构造分布特点,提出下步四大找矿思路,为东塘子铅锌矿区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东塘子背斜北翼存在含矿隐伏背斜,背斜(矿体)在铅硐山铅锌矿与东塘子铅锌矿采矿范围的边界线附近,长度80~100 m,厚度2~5 m,铅+锌品位在10%左右,矿体向南倾,向西侧伏,侧伏向290°左右,侧伏角35°~40°,目前该矿控制的高度在200 m以上,最低标高在1 350 m。该矿为手搬崖铅锌矿在采、探矿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盲矿体。该矿的发现提醒我们勘查不能留死角,为以后的找矿、资料开发又多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吴文堂  杜坚  程龙 《甘肃冶金》2019,41(1):91-94
通过回顾凤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露头、浅部、深部三个地质找矿阶段,认真分析各个找矿阶段的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优缺点,进而总结出切合本区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将对当前风太矿田乃至其他类似隐伏铅锌矿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波  李斌  张帅 《世界有色金属》2020,(4):142-142,144
银洞梁-手搬崖矿区位于铅硐山矿集小区内铅硐山-东塘子大型铅锌矿床外围,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构造条件良好。本文介绍了直流充电法在银洞梁-手搬崖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总结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充电电位异常和电位梯度异常在确定深部矿体延伸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工程布设提供了物探依据,在区内其他成矿有利部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迎合国家地质找矿新思路、新机制的构建平台,充分收集矿山地质资料,结合生产探矿实践,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此外,以热水喷流沉积铅锌矿床理论为指导,在铅硐山铅锌矿深部增储和外围预查探矿工作方面,对主矿体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进行分析,认为铅硐山铅锌矿主矿体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潜力较大。这为加快推进国家整装勘查工作部署,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指导矿山寻找接替资源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是典型的背斜控矿,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严格受背斜形态、产状、空间分布的控制,目前控制的铅锌资源储量已达超大型规模,找矿潜力仍然很大。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地表找露头矿到地下深处寻找隐伏矿的过程,为进一步在凤太地区深部寻找隐伏矿体提供了宝贵经验。顺藤摸瓜、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是找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甘肃冶金》2015,(4):80-86
做为西北重要的铅锌生产基地之一的陕西凤太铅锌矿田经过三十多年深部找矿实践来看,探索单一的控矿地层或单一的控矿背斜或单一的物探异常是难以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既使是探索以上三种信息的组合再加上矿化体也未能实现深部找矿的突破。与之不同的是沿着已知矿体,跟着含矿地层,依着控矿背斜顺藤摸瓜循序渐进才是寻找深部隐伏铅锌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江西德兴银山铅锌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山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矿体沿银山背斜-断裂带呈南西-北东方向延伸,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床北山铅锌银矿带和九区铜金矿带深部具有很好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在柴胡栏子金矿开展深部找矿研究,从野外原始资料收集入手,研究矿体形态特征,总结其赋存规律,完成了深部矿体的预测定位,经钻孔验证证实,取得了深部探矿突破性进展。对于深部矿体的预测定位,主要根据断裂及矿体赋存特征等地质条件分析判断,认为旋钮构造作用中心点,即不同走向矿体的交会结点的侧伏趋势即是矿体的侧伏趋势,矿体沿结点的侧伏方向向深部发育。由此确定了预测靶区:一是走向呈315°的矿体,预测重点部位在700 m标高以下18线以南到33线之间;二是走向呈近EW的矿体,预测重点部位在700 m标高以下5350线以东到5950线之间。通过钻孔验证,见矿率达59%,在预测靶区范围内共获得(333)黄金金属量4 511.39 kg,矿石量143.60万t。其中,1#矿体获得金属量713.84 kg,矿石量19.64万t;4#和8#矿体获得金属量3 797.55 kg,矿石量123.95万t。  相似文献   

12.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方向一直是地质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斑岩成矿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在甲玛矿区深部及外围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基于最新勘查成果,甲玛矿床共探获铜资源储量超过850×104 t,钼资源量达91×104 t,铅锌资源量超过150×104 t,伴生金储量为220 t,伴生银储量超过1×104 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为进一步指导区域及外围勘查找矿工作,以甲玛矿区最新勘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矿区钻孔的详细编录,采用地表构造蚀变填图等方法,系统解剖了甲玛矿区不同矿段的矿体地质结构,并揭示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主矿段深部的厚大矽卡岩矿体和外围则古朗北矿段的巨厚斑岩型矿体,分析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认为甲玛矿区深部仍存在厚大矽卡岩铜钼矿体和斑岩钼矿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围则古朗北矿段新发现的斑岩矿体、矽卡岩矿体和角岩型矿体的勘查,建立新的资源储备。此外,归纳总结有效勘查找矿方法,以期为深入探究甲玛矿床成矿作用和创建综合勘查找矿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系统梳理矿区已有勘查和研究资料,总结甲玛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区域类似矿床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青藏高原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银母寺铅锌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勘查探明的一个高品位(平均铅+锌品位大于10%)中型铅锌矿,其中的Ⅰ-4号主矿体以115°方向向东倾伏,倾伏角20°~30°,从银母寺铅锌矿向东到西河全长3500 m的范围内分布着四家采矿单位,其中三家都在采矿的过程中发现了Ⅰ-4号主矿体,截止目前主矿体已由原来的长度1000 m,增加到2000 m,资源储量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小型铅锌矿。矿体向东依然没有封闭的迹象,仍有很大的找矿空间。银母寺铅锌矿深部东延的发现和发展,揭示了凤太地区深部找矿仍有很大的空间,找矿的思路应从地上转向地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整理矿床深部找矿探矿资料,对比研究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指出矿床深部找矿方向和有利地段,指导矿山企业深部找矿探矿。  相似文献   

15.
阿尔金山成矿带是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以铜、铅锌、金、银、锑矿资源为主,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文以典型矿点为依据,总结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为今后地质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陕西金龙山金矿区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区的空间展布严格受背斜和断裂的控制,其中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断裂,尤其在背斜核部和断裂交汇处易形成厚大矿体。因此,在强短轴背斜和断裂构造及交汇处是成矿的有利构造条件,本文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表明,在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东段地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西段的东昆仑加里东造山带东段,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找矿前景良好。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识,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并从宏观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对该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老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矿山深部勘查成果,以及系统收集的研究区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成果,发现七里坪F60-I金银矿脉的深部又出现了金品位再次升高的趋势。通过研究已知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与成矿特征,分析中深部构造成矿、控矿特征及成矿元素变化规律,基于MapGIS DTM空间数据分析,采用权值等值线进行了矿体空间延伸趋势预测,系统分析了矿体的三维空间状态。参考已有矿体工程验证效果,调整了矿体空间预测方案与验证工程,并获得了良好的深部预测效果,实现了老矿山深部整装勘查找矿的突破,对研究区中深部找矿工程部署乃至整个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小秦岭地区深部地质找矿工作的工程部署和勘探验证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寨上金矿地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因而地表找矿和深部矿体定位较难。针对勘查现状,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工作。在贯穿寨上矿区南北矿带的16线开展CSAMT测量工作,结果显示南北矿区的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16线电阻率二维反演,扎麻树背斜呈北陡南缓,核部较陡立的形态。破碎蚀变带(矿体)位于高、低阻异常的梯度带上,揭示出10条破碎蚀变带(南、北矿带各5条破碎蚀变带) 与已知构造带和矿脉分布套合较好。对寨上矿区南矿带测区范围勘探线进行了电阻率测量工作,43~95线CSAMT测量联合剖面显示,各矿脉深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扎麻树背斜核部的35号脉总体北倾,异常下延深度较大,深部具有找矿潜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工作解决了寨上金矿构造展布问题,探索其南、北矿带深部矿脉分布规律,为该矿区深部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