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渗透蒸发处理煤气化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膜片平板膜渗透蒸发系统处理煤气化含酚废水,考察了不同废水初始浓度、系统运行温度、废水进液流量及膜反应池下腔压力对渗透蒸发工艺处理煤气化含酚废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中酚含量≤2 500 mg/L时,其渗透通量随初始浓度增加呈线性关系;废水中酚的渗透通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进液流量的增加及膜反应池下腔压力的减小对废水中酚的通量增大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农村农药面源污染问题,利用小流量渗透法将毒死蜱降解菌负载在微孔渗水型混凝土上,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孔隙率混凝土对毒死蜱的降解截留效果。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透水系数的微孔混凝土,微孔渗水型混凝土负载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随孔隙率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于两种不同的降雨强度,毒死蜱降解率最优的都是孔隙率为48.1%的试样;降雨强度较大时,土壤中毒死蜱析出质量浓度较高,且降雨强度越大析出速度越快,试样对析出的毒死蜱降解效果越差。微孔渗水型混凝土对土壤中残留毒死蜱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材料本身具有高强度、高寿命、低成本等特点,在土壤护坡、河流护岸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复合第二活性组分Co3O4和掺入电子助剂CeO2的考察,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废水的复合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反应温度、氧气分压和废水pH值等工艺条件的考察,得出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SDBS废水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80℃、氧气分压为3 MPa、pH值为8.2,在此条件下用自制的催化剂处理初始COD质量浓度为4 942.1 mg/L的SDBS废水,在120 min内,COD去除率达到88.1%,而在相同条件下未加催化剂的湿式氧化COD去除率只有30.7%。  相似文献   

4.
刘淑容  胡鹏 《给水排水》2013,(Z1):340-344
以直接桃红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声强、溶液pH、饱和气体和无机盐为影响因素,对低频超声波作用于直接桃红废水的降解规律和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NaCl和CuSO4,有助于提高直接桃红废水的降解率,而加入K2CO3会抑制直接桃红废水的超声降解效果;通入饱和气体也可促进直接桃红废水的降解率,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氩气>空气>氧气>氮气;染料直接桃红废水的初始pH对超声降解效果有重要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染料的超声降解效果,当pH=3时,可取得最佳的降解效果,而在碱性条件下几乎无降解效果。同时还探讨了超声-H2O2降解直接桃红的协同效应,试验结果表明:H2O2对超声波降解直接桃红废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两者存在协同效应。在单独采用超声降解直接桃红废水的试验优化条件下,在反应体系中加入50μL H2O2溶液,超声反应120min,其降解率可达78.03%,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入汇主河情况下交汇口附近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志学  余斌  曹叔尤  方铎 《水利学报》2004,35(1):0033-0045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汇口附近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泥石流入汇后下游水位相对壅高与流量比以及交汇角的关系,得出相对壅水高度随流量比及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分析了主河在入汇口附近的淤积变化规律。在30°、60°和 120°交汇情况下,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淤积率则随总流量增大而减小,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90°交汇时,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减小;淤积率随总流量增大而增大,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小值。平均及最大淤积深度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顺河向交汇时,淤积深度最大值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120°交汇时淤积深度与30°交汇时相当。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成 《水资源保护》2008,24(6):93-95
对实验室保存的光合细菌用不同浓度的模拟含酚废水进行驯化后,采用RCVBN液体培养基对光合细菌进行扩大培养,并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活性炭微胶囊法对光合细菌进行固定。分别用固定化光合细菌和非固定化光合细菌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接种量下对含酚废水进行降解。以苯酚含量为降解效果指标,结果表明:两种状态下的光合细菌均可以降解含酚废水,但是它们对苯酚的降解率各不相同,固定化光合细菌优于非固定化光合细菌。进一步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酚废水各因素的影响次序分别为:温度、接种量、pH值,其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pH值为7.0,此时废水中苯酚降解率为85.3%。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培养条件:pH值为6、微生物接种量为1 mL、搅拌速度为150 r/min、培养时间为3 d。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考察了荧光假单胞菌对不同初始浓度的Cr、Pb、Cu、Cd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重金属浓度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对Cr、Pb、Cu、C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0%、44.33%、37.54%、17.03%,差别比较明显;对Cr的去除率为68.60%~98.63%,去除效果最好,且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增大而提高,说明荧光假单胞菌适合处理高浓度的含Cr废水。  相似文献   

8.
针对排放酸性含铬废水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纳米FeS,用于处理酸性含铬废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纳米FeS的最佳制备条件,并讨论了反应时间、pH值和Cr(Ⅵ)初始浓度对纳米FeS处理酸性含铬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纳米Fe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超声波频率40 kHz、超声波处理时间10 min、制备反应温度15 ℃,在此条件下Cr(Ⅵ)和总铬的去除率分别为81.03%、63.40%;当反应时间达到50 min后,纳米FeS对酸性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趋于稳定,酸性条件能促进纳米FeS对Cr(Ⅵ)和总铬的去除;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纳米FeS对Cr(Ⅵ)和总铬的单位去除量逐渐增大,当Cr(Ⅵ)初始浓度为300 mg/L时,Cr(Ⅵ)和总铬的单位去除量分别可达486.65和383.55 mg/g。可见,超声波制备的纳米FeS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铬离子,为今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纳米铁投加量、PO3-4浓度、温度、pH对纳米铁去除人工配制磷酸盐废水中PO3-4的影响,并验证了纳米铁对PO3-4的吸附模式.试验表明:磷酸盐初始浓度一定时,增加纳米铁的投加量能增大对PO3-4的吸附;纳米铁投加量一定时,纳米铁的平衡吸附量则随PO3-4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5℃时纳米铁对PO3-4的吸附能力最强,升高或降低温度,吸附能力均下降;pH对纳米铁去除PO3-4的影响较大,pH=4时的吸附能力最强,增大或降低pH,吸附能力均下降;纳米铁对PO3-4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而不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0.
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去除微囊藻毒素-L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去除及其反应动力学。在室温和常压下,考察了峰值电压、初始电导率、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降解率影响。结果表明,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MC-LR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随着峰值电压的升高,MC-LR的降解率升高。高的溶液初始电导率和初始浓度不利于放电等离子体MC-LR的去除,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增长速率与毒素降解速率呈现正相关性;pH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毒素的去除,反应20min后溶液pH均会下降到3左右,H+浓度直线上升;初始浓度为26.16μg/L的MC-LR经过100min的处理之后降解到0.23μg/L,去除率达到99.35%,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1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