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装置的测试是现场调试的重点,目前现场针对间隔层装置的调试主要侧重于单装置的测试,不能真实反映间隔层装置间的互联互通关系。重点研究了间隔层装置间的互联配合测试,根据间隔层保护、测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装置的功能特点探讨总结了针对GOOSE报文联闭锁测试、纵联通道联闭锁测试、单间隔联调黑盒测试三类互联测试的原理;基于测试原理及需求,设计了专门的间隔互联智能测试仪硬件、间隔互联自动测试软件系统,并研究了对于不同测试原理的测试模板智能生成技术。通过对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装置互联自动测试技术的研究,现场调试更真实地反应了间隔层装置的互联关系,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调试的质量,降低了电网的安全隐患,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测试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智能温度直流模件TDCA用于测试温度及直流信号,其测试精度影响测控装置的功能,因此有必要构建TDCA模件的黑盒功能测试系统,用于今后研发功能验证和高低温环境下的自动测试,来严格把控、提升TDCA模件性能.为此,提出基于LabVIEW的TDCA自动测试系统,以准确对TDCA各通道进行自动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试准确度,为测控装置的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詹荣荣 《电气自动化》2015,(4):93-95, 98
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规测试流程,分析了其存在的缺陷。针对生产测试和现场校验的测试特点和测试需求,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模式和模块化设计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了测试方案开发、闭环性自动测试、生产及测试数据管理功能。详细介绍了自动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自动测试流程的实现方式。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智能变电站改造扩建效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二次仿真自动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跟主要功能。通过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仿真,再与实时接收的测控装置MMS报文与监控系统数据变化自动对比判断,实现数据核对与开出传动自动化验证。研究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整个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保护测控装置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二次设备之一,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产出厂测试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保护测控装置人工测试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体系结构和模块化设计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整个测试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测试完成后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能显著提高测控装置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运行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某些厂站,运行人员后台监控系统采用基于Profibus通信规约的主站系统,因此应用于这些厂站的测控装置必须增加Profibus通信功能。为了验证单装置调试期间测控装置Profibus通信的正确性及测控装置其他相关性能,基于CP513主站通信卡,利用VC++编程软件设计了Profibus-DP仿真主站。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主站可以提高测控装置厂内测试及现场调试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曾凡永  高建志  刘振 《电工技术》2023,(22):139-141
针对继电保护装置单板测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总结法、案例分析法,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性 能测试指标和方法;然后从硬件、软件、测试模式、测试界面4个部分详细阐述了单板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最后以 CPU 单板为例介绍了自动测试方法,并对该系统的测试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单板自动测试系统能对继电 保护装置单板进行功能测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可明显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通过率.  相似文献   

8.
黄毅 《电工技术》2018,(8):59-60
根据智能变电站的结构特点及保护装置运维现状,从保护装置测试需求出发,设计了一种自动测试系统.结合测试要求,给出了测试系统框架及测试流程,重点讨论了系统组成关键部分.自动测试系统通过解析变电站配置文件,自动生成测试方案、自动完成保护功能测试、自动生成测试报告.自动测试功能的实现,可显著提高测试效率,实现测试过程的标准化,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的现状和优势,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研发过程中性能测试的要求和特点,介绍了一种通用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利用Python语言构造实时测试脚本,可实现保护装置的闭环自动测试和回归测试。通过改变配置,可以实现对常规站保护装置和数字化站保护装置的自动测试。对自动测试系统各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重点介绍了测试用例的实现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提高研发过程中的测试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继电保护装置测试用例智能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环节仍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个人经验和工作状态对测试结果有着较大影响。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测试用例的智能化自动生成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模块接口标准化的自动测试系统架构方法。采用开放式可扩展的结构的设计思路,为不同种类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提供保护基础模板库。应用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测试模板的编辑效率,同时克服现场测试效率低、过分依赖人工、测试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练硬功、做贡献活动的深人开展,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引导职工努力成为具有烟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自1999年以来,攀枝花发电公司每年在职工中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通过技术比武,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远程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阵地温湿度检测实际情况,设计了这套阵地温湿度远程测控智能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能自动监视阵地温湿度变化,实时与预先设定的温湿度参数值进行比较,并驱动相关驱动设备,使阵地温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远程测控系统使用了CAN总线技术,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阵地温湿度监控,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系统不仅在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均能满足控制的要求,而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破碎机和磨碎机控制与保护的PLC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LC在破碎机、磨碎机控制与保护中的应用 ,简化了硬件结构并完善了保护系统 ,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该设计已得到成功应用 ,稳定可靠 ,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本科教育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已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火炸药应用技术"课程特点,将传统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结合,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变压器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元增民 《变压器》2006,43(8):5-10
导出了变压器输入阻抗、输出阻抗、主磁通的计算公式,讨论了电阻、电感以及变比对变压器输出阻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直流电网模型和仿真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直流电网具有接入灵活、控制灵活、经济性好等优势,受到了工程和学术界的关注,而传统的电力系统建模仿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直流电网的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文中介绍了直流电网建模仿真的最新发展,总结了适用于直流电网的设备模型和仿真方法,提出了建模和仿真技术的挑战。在建模技术方面,总结了AC/DC换流器模型、DC/DC换流器模型、直流开关模型、直流负载模型和直流电网的系统控制模型和实现方法。在仿真技术方面,阐述了直流电网潮流算法的实施方案和挑战;总结了直流电网电磁暂态算法在精确性和效率上的挑战,提出了解决方案;阐述了高效的并行算法和多速率混合仿真的挑战和实现方法;展望了物理仿真技术和数模混合仿真在直流电网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盘电千除灰系统设备运行稳定,燃用神华煤的灰分在7%左右,现在系统每天按照节能方式运行16 h左右,随着国内煤炭市场的变化,盘电公司的煤种也将会发生变化,对干除灰系统的关键设备--仓泵和斜槽的出力进行研究,从中计算出干除灰系统的最大出力,并对干除灰系统的节能和危险点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蒸汽管道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查和整改,消除了管道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为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冯江涛  冯皓  揭敢新 《电源技术》2012,36(3):427-430
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担当解决能源问题重任。作为长期在户外运行的产品,光伏发电系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于光伏组件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分析了光伏组件检测认证的国内外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