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井下作业的监督工作在整个生产的现场管理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现场管理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有安全以及工期等非常重要的核心指标有效的实现。依照行为的质量确保任务的质量、而任务的质量正是确保工序的质量、而工序的质量最终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所在,监督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员工的工作行为,它主要都包括了管理人员所有的管理行为、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行为以及实际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会的184天是精彩的,带给世界的财富也是永久的。除了在世博会欣赏不尽的奇妙,更多的是不尽的留恋,永存的记忆:石油的记忆,绿色的记忆,城市的记忆,创新的记忆,未来的记忆……世博会给了中国一个机遇,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的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对于矿井实际开采过程中,以及井下的员工在站位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着矿井的不断延伸,井道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地质的构造也越来越复杂等多种因素都对矿井的开采进行着影响,员工在实际站位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阻碍和风险。这就使得矿井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并且由于职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疲劳工作以及不正规的作业,使得井下员工在进行站位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行为,造成安全事故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以及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益。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不断的提高经济收益。相应的工作人员应该对煤矿的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对员工的实际战备问题进行深层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制约安全的不利因素,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该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其内部设备和结构的构成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组成元素很多,而组成元素之间的构建方式又会使系统的运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如果元素的构建不合理,就会影响到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水平。集中供热系统的内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热源指的是供热的热源,是供热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供热网指的是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网络,对于集中供热系统功能的发挥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热用户指的是供热系统的最终服务用户,是整个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末端要素。所以在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要求设计方必须要严格控制好集中供热系统的内部构成,对相关要素进行有效协调,充分发挥出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近年来,水平井的开发项目越来越多,节约了我国有限的资源,同时也让我国的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实际作业时,水平井的开发项目中呈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项目的发展和科技水平、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了尽快减少我国的经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尽最大可能提高能源的开采效率,我国相关专家已经及时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尽快把水平井磨铣打捞技术列为我国水平井的重点项目,展开了一系列专业的分析研究。本文将简述水平井的特点,并叙述水平井磨铣打捞技术的研究及其配套工具的使用,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最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这个跨越,面对的是能源安全问题已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最前沿,面对的是国际能源新格局,面对的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面对的是能源争夺战中的金融战,面对的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商业规则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应对的是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燃气专项规划的编制对城市后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的编写需要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开展,目前燃气专项规划的编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介绍了目前专项规划编制的概况,同时结合合肥市区域燃气专项规划情况,分析了燃气专项规划编制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结合专项规划编制的特点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燃气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内在低渗透石油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因为低渗透油田有着较低的渗透率,同时油田的孔喉也比较细小而且对受到的压力非常的敏感,所以低渗透的石油资源相比较于高渗透的石油资源其渗流的规律比较特殊并且具有油气田的开发特点。针对石油资源特点的注采系统对开采石油资源的工作效率上有很大的影响,大大减少了石油产量下降的情况并且使开采油井的见水时间得到推迟从而大大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本文通过对石油资源工程方法的运用对低渗透油田的注采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根据实际数据对注采系统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计算了解到实际的石油资源拥有较低的地层压力,并且开采石油的速度和注采比也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得国家的整体实力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渐的改善。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出现了能源危机,所以对于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成为了相关专家和学者所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研究发现,石油钻井工艺对于钻井工程的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提高石油钻井工程的质量,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对于油田生产的需求。我国的海洋有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提高钻井工作的质量,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石油资源,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茂祥  钟裕敏 《焊管》1996,19(6):56-59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共识,不同的企业在提高质量的途径上是不同的,我们认为要搞好质量工作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效益靠的是市场的占有量,而市场占有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二是要正确处理质量与人员素质的关系。高质量的产品是通过高素质的人来生产的,人的素质高低和人的质量意识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水平;三是要正确处理与基础管理的关系。基础管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底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正式向位处华南的广州市供气。然而,由于中国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气价脱节,天然气进口业务陷入进口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境地,提高进口气入关后的价格将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的进口气购销价格倒挂问题。为此,以广州市为例,测算了中亚天然气盈亏平衡时不同天然气用户的气价;采用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等热值直接成本对比法,按各类天然气用户实际支付可替代能源的现有价格等热值折算分析了对应的中亚天然气价格可承受能力。结果表明:从价格承受能力来看,居民用户和公共福利用户基本上是可以承受中亚天然气盈亏平衡定价;工商业用户也有一部分可以承受上述定价,但对燃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用户,承受能力则较弱;天然气发电用户无法承受上述定价,中亚天然气发电只能扮演调峰角色。考虑到西气东输管道输送的既有国产气,也有进口气,为此提出:可以将国产气的出厂价与进口气的成本价加权平均,作为西气东输天然气的"出厂价"。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管线泄漏射流火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天然气输送管线失效泄漏时会形成气体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则将形成射流火焰。火焰的强烈热辐射严重威胁到周围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为此,在对大量试验结果和相关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平截头圆锥体来近似描述射流火焰的形貌,给出了火焰的几何基本参数的计算公式。在预测火焰的热辐射时,将火焰中心模拟成一个点源,提出了热辐射强度的简便计算方法。此外,结合具体实例,根据自编软件计算了不同风速条件下射流火焰的几何尺寸、离管线泄漏点不同距离处的热辐射强度以及人体感觉疼痛所需时间,并利用概率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在一定暴露时间下人员受伤害的几率以及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结果表明,射流火焰长度随风速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离火焰中心距离的增加,热辐射强度大大降低,而造成人体伤害所需时间延长。所给出的数学模型和热辐射强度的计算方法,为输气管线的优化设计和风险后果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渗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选择性水侵,渗流规律复杂,为了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需要研究储层在改建地下储气库多周期强注强采过程中的多相流体渗流规律。在获取有代表性的裂缝发育碳酸盐岩岩心较为困难的条件下,通过对天然岩心进行剪切造缝和多轮次气水互驱实验,研究了地下储气库气水过渡带在注采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分析了裂缝合气空间贡献率以及储气库含气空间动用效果。结果表明:裂缝模型的相渗曲线近似于"X"形,多次气水互驱后相渗曲线基本没有变化,基质岩心模型相渗曲线经多次气水互驱后气水两相共渗区间变窄,共渗点降低;微裂缝对储层含气空间贡献率较高,微裂缝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徽裂缝不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逐渐降低并趋向稳定。因此,在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过程中可以在徽裂缝不发育储层布置生产井,同时通过控制边底水运移范围降低注入气损失,从而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多层丝网结构抑制管内气体爆炸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管内可燃气体燃烧爆炸和爆炸抑制的试验研究系统,该系统测试响应时间小于0.001秒,测量精度为0.5%。化学计量浓度的乙炔/空气充满整个管道,管道一端封闭一端开敞,在封闭端中心点火,研究了不同丝网层数和丝网目数对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淬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丝网淬熄的临界火焰速度与丝网层数呈线性关系;将丝网层数、目数和丝网直径的乘积定义为丝网几何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丝网几何参数与能够被丝网淬熄的临界火焰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长输天然气管线的故障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故障树分析是在复杂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线失效的预测和预防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数据采集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泄漏和断裂两大失效模式,建立了某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线的故障树。采用故障树的定性分析方法,求得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割集。采用故障树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故障树所有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故障树基本事件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进而确定了该天然气管线顶事件的失效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制管质量、焊接质量、安装质量以及材料选择、机械损伤和操作人员素质等因素是影响该天然气管线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进而开发出了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线故障树的计算机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6.
��Ȼ��Һ����������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目前国内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来源看,LNG生产利用方面的基础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国内现有运营装置和在建工程均需引进国外公司的初步设计或软件包,然后由国内设计院完成配套工程设计。国内LNG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共有3套。在简述阶式制冷工艺、混合制冷工艺和膨胀制冷工艺的基础上,介绍了上述3套国内液化天然气工厂的工艺原理。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工程实践和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强调了加快对适合我国特点的天然气液化装置的工艺技术研究、加大对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的力度和投入的必要性,还预测了LNG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脉冲柱塞加砂压裂新工艺及其在川西地区的先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砂压裂一直在追求支撑剂的更好铺置,从而形成更长的有效裂缝和更高的导流能力,但是常规工艺总是难以令人满意。在理论分析、PT软件模拟、基础实验及创新性物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泵注程序及纤维、液体等辅助工程手段,研发了一种脉冲柱塞加砂新工艺。该新工艺形成的开放性渗流通道铺砂剖面较之常规工艺在有效缝长和导流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开放性渗流通道有助于改善裂缝清洁度、降低人工裂缝的压降,从而达到延长单井采油气寿命、提高产能效益的目的。在完成原理研究及新工艺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先导应用与详细的压后评估。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操作性强、实施可行,与地质条件相当的邻井相比,支撑剂成本降低44%~47%、有效缝长与支撑缝长的比值提高约16%,测试18 h返排率高达63%、归一化产量是邻井的1.9~2.3倍,降本增效、提高产量效果明显。该技术在四川盆地川西地区浅中层砂岩气藏及页岩气藏的开发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管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供气量和用气量的变化、阀门的开关、压缩机的启停等,往往会使管网系统处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加上目前管网运行中存在着区域供用气不平衡、管网服役时间长、运行环境恶劣、管线破漏频繁、事故隐患严重等问题。因此对管道系统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通过建立管道数学微分模型以及管网中非管元件数学微分模型,并用隐式差分法将偏微分模型转换为有限的差分方程,然后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有限差分方程组,最后通过自制软件对某气田管网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管道中的压力没有超过管道允许压力,管网内压降较小。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输气量;而部分管段流量很小,利用率很低,则需要调整输气方案。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仿真精度高、求解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塔参一井管下扩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下扩眼是一项不常用的技术,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钻井难度越来越大,特别在深井和超深井中,常会遇到狗腿,键槽和缩径等复杂情况,而且在深吉钻井中要求下多层管柱,这就增加了对更耐用更可靠的管下扩眼器的需求,而以往常用的可胀开牙轮扩眼器存在着某些内在问题,如牙轮寿命短,水力参数有限及部件薄弱,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文中通过介绍塔参一井的扩眼施工,将一种新型的扩眼器与常规扩眼器作比较,介绍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新型扩眼器存在的问题作分析,总结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大型LNG储罐的建设具有涉及专业繁多并交叉作业、工艺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和运营维护复杂等特点。因此,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工程建设理念对提高储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BIM(Building Infotmation Modeling)技术采用4D建模方法对建设工程的全部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并通过统一控制和无缝交流的共享方式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结合大型LNG储罐建设的自身特点,引入BIM技术,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和模拟工况,可对整个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进行优化控制,最终达到提高质量和节约成本等目的。鉴于中国目前已掌握了大型LNG储罐建设的传统管理方法和建造技术,引入BIM技术的条件基本具备。在未来LNG产业的发展中,该技术将在大型LNG储罐的全过程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建议,受技术垄断的限制,我国应加强"标准统一、技术同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