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渗流试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复合油藏非牛顿-牛顿渗流试井解释模型,求得了拉氏空间中的解,做出了理论图版,进行了实例研究。本文的研究可用于聚合物驱等非牛顿幂律流体条件下的试井解释、预测油层参数和聚合物驱替前缘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渗流试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复合油藏非牛顿-牛顿渗流试井解释模型,求得了拉氏空间中的解,做出了理论图版,进行了实例研究.本文的研究可用于聚合物驱等非牛顿幂律流体条件下的试井解释、预测油层参数和聚合物驱替前缘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CO2驱试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低渗透油藏CO2驱试井解释方法不明晰的问题,基于多区复合模型渗流理论,考虑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与压力敏感以及CO2驱替过程中流体性质变化的特点,建立低渗透油藏CO2驱试井解释改进模型,并运用数值差分方法进行求解。同时,综合SPSA优化搜索算法对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同时进行拟合,最终形成一套低渗透油藏CO2驱试井曲线自动拟合与参数解释方法。对矿场实际试井曲线解释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低渗透油藏特性对储层渗透率解释值有较大影响,优化后渗透率解释值比初始解释值增加了37.97%;而导压系数、压缩系数变化指数等相关参数解释值受流体分布非均质性影响程度较强,分别较初始解释值降低了16.94%和21.97%。矿场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显示,提出的试井解释方法可操作性强,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识CO2驱替过程中压力响应特征,确定驱替前缘位置,进行了CO2驱替前缘试井解释方法研究。考虑CO2驱油机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多组分CO2驱试井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进行网格剖分,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利用牛顿迭代进行全隐式求解。根据流动形态特征,将试井曲线划分为井筒存储段、过渡段、CO2区平面径向流动段、CO2波及区流动段和CO2未波及区流动段等5个主要阶段。通过追踪流体性质变化对试井曲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CO2浓度变化对压力的影响,建立了驱替前缘确定方法。矿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分析CO2驱替前缘位置,预测前缘推进状况,为认识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规律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水平面为无流、定压和混合3种边界条件下均质油藏斜井单相流试井的理论模型,利用拉氏空间应用点源解及格林函数法导出3种边界条件下试井模型的拉普拉斯空间解,并用沿井筒平均均一流量解的方法推出了更接近于实际的无限导流解,应用叠加原理在拉氏空间加入井筒存储系数C_D和表皮因子S_m的影响后,用Stehfest数值反演的方法得到真实空间解.  相似文献   

6.
均质油藏斜井试井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平面为无流,定压和混合3种边条件下均质油藏斜井单相流试井的理论模型,利用拉氏空间应用点妥及格林函数法导出3种边界条件下试井模型的拉普斯空间解,并用沿井筒平均均一流量解的方法推出了更接近于实际的无限导流解,应用叠加原理在拉氏空间加入井筒存储系数CD和表皮因子Sm的影响后,用Stehfest数值反演的方法得到真实空间解。  相似文献   

7.
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解释方法及软件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区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聚合物驱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聚合物驱油藏试井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对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理论、解释方法进行研究并编写了解释软件。利用自编软件解释了一口模拟注聚井的资料,参数解释结果与文献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软件的准确可靠性。该解释软件已在现场成功应用,为聚合物驱油藏的试井解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油试井解释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孙波  董霞 《测井技术》2004,28(Z1):75-79
针对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流体特性,研究建立了适合聚合物流体流变性的幂律型非牛顿流体试井解释模型,并应用有限元法对所建立的模型根据内外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现场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聚合物驱油流体的试井问题,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并可以通过试井曲线的形态变化,分析聚合物流体在地层中的推进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聚合物驱油藏压力动态特征,根据聚合物驱油过程,建立牛顿-非牛顿双区复合直井压裂井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基于点源函数基本理论,利用Laplace积分变换和有限余弦傅立叶变换求得无限导流压裂井拉氏空间解析解,结合裂缝导流能力函数求得牛顿-非牛顿双区复合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试井解释数学模型的解析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计算并绘制典型无因次井底压力、压力导数特征曲线。研究表明,幂律指数对井底压力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幂律指数小,非牛顿区压力、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越明显,且呈斜率为(1-m)/(3-m)的直线;导流能力越大,双线性流阶段特征越不明显;牛顿-非牛顿区流度比越大、牛顿区半径越小,非牛顿区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位置越高。该模型对聚合物驱试井资料解释和聚驱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虑热损失的稠油热采两区复合试井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于注蒸汽热采试井必须采用复合油藏模型来代表实际油藏 ,同时还要考虑蒸汽在地层中的热损失。建立了考虑热损失的两区复合油藏有效井径的数学模型 ,导出了拉氏空间解 ;通过数值反演得到了试井分析样板曲线。通过现场实例应用 ,取得了稠油开发的主要参数 ,理论方法符合油田生产实际情况 ,对稠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区复合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解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宋考平  孙智 《石油学报》1997,18(2):78-83
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等非牛顿幂律流体驱油条件下流体的渗流规律,在油层内存在多个非牛顿渗流区的基本假设条件下,建立了相应的这种复合油藏的渗流模型和描述压力变化的偏微分方程组,根据聚合物驱的油田实际情况,给出了偏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和无穷大、定压有界、封闭有界三种外边界条件,牛顿流复合油藏模型、非牛顿幂律流体渗流均质油藏模型、牛顿-非牛顿复合油藏模型均是其特例.得到了三种定解问题的油水井试井解释模型并分别求得了它们在Laplace空间中的解析解,研究了解的特征,给出了存在两个和三个非牛顿渗流区条件下的两种特例,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求得了无因次压力随无因次时间的变化规律,制作了理论图版,进行了实例研究.本研究可用于解释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非牛顿幂律流体渗流情况下的试井曲线,预测渗透率、表皮系数、油层压力、驱替前缘位置等参数.  相似文献   

12.
陈彩云  孙玉豹 《特种油气藏》2010,17(1):78-80,87
针对天然气在复杂气藏内流体性质的变化,采用楔状复合气藏模型模拟流体或地质变化时的倾斜角度,建立带有倾斜角度的复杂天然气藏渗流模型,更加接近真实的地质情况。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渗流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两区复杂气藏井底拟压力在拉氏空间的解,通过反演得到实空间的拟压力解。绘制带有倾斜角度的复杂天然气藏样板曲线,研究了内外区流度比、倾斜角度对样板曲线形状的影响,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试井解释。  相似文献   

13.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井由于蒸汽波及区和未波及区流体的流动性质的差别,其试井问题必须采用复合模型,通过采用内区为牛顿流体,外区非牛顿流体的复合模型,分别求得了无限地层、封闭地层和定压地层三种情况下的拉氏空间解,并通过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相应的样板曲线,对于稠油开发油藏参数的求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三孔双孔介质径向复合油藏模型与试井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内区为三孔介质、外区为双孔介质的径向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流动阶段。研究表明,当外区的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外区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下倾;当内区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外区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上翘;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压力传播到交界处的时间早晚;窜流系数决定窜流段出现的早晚;弹性储能比影响窜流的强弱程度和时间的长短。通过对此类典型曲线特征的分析,为认识和改造三重介质油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获得的结果可用于研究三孔双孔介质复合油藏渗流规律,进行压力动态和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15.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 and derivation of fluid equations, the nonlinear term of fluid state equation are often ignored under the assume of slightly compressible fluid. But this would cause great error in the long-lasting well testing and then it would lead to the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to the actual reservoir.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transient seepage flow regulation with the effect of quadratic pressure gradient, induced the seepage equation by remaining the quadratic pressure gradient, meanwhile considering the well bore storage and the effect of skin factor, obtained Laplace space analytic solution with dimensionlessness and Laplace transformation, and then the type curves were established by use of numerical inversion. At last, relative error curves intuitively show that the quadratic pressure gradient and skin factor are of great impact to transient flow regulation and great errors would occur if they were ignored. In conclusion, the quadratic pressure gradient and skin factor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both transient flow and well-testing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稠油热采过程中普遍存在蒸汽超覆和蒸汽前缘倾斜现象,这对稠油油藏试井分析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使原来假设蒸汽前缘具有相同半径的热采两区模型不再适用。为了研究超覆作用对稠油油藏试井分析典型曲线的影响,引入了多层油藏模型,建立了考虑超覆的稠油热采两区模型,把稠油油藏理解成具有不同前缘半径的多层油藏,建立两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井底压力的拉氏空间解,经过数值反演得到考虑超覆的稠油热采两区模型试井典型曲线,并分析各参数对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此方法的好处在于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可以模拟蒸汽前缘为非直线时的情况,并可解决稠油油藏纵向上非均质性的问题。为解决稠油热采试井分析中超覆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酸压施工时,酸液在裂缝中流动并沿裂缝壁面滤失形成蚓孔区,酸压后井的产能将受到蚓孔区的影响。因此,考虑裂缝壁面蚓孔区影响的酸压井产能预测研究对于提高酸压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蚓孔的形成对产能造成的影响基础上,将蚓孔区考虑为双重介质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酸压蚓孔区对产能影响的模型。将地层分为裂缝线性流、改进的双线性流、地层线性流和拟径向流阶段等4个阶段,并建立了相应的渗流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导流垂直酸压裂缝井理论,采用 Laplace变换,将蚓孔区双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结合裂缝流动模型、地层线性流模型以及地层拟径向流模型求取了4种流动阶段的井底压力解;分析结果表明,蚓孔区对低渗透油气藏的酸压产能影响明显。采用所建立的二项式酸压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地层压力对产能的影响,并对塔里木油田的实例井进行了产能预测,结果与试井数据接近。  相似文献   

18.
变形介质油藏压力产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显著,油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随压差近似呈指数规律变化。从变形介质的本构方程出发建立了渗流微分方程;并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变形介质(包括圆形边水油藏和封闭油藏)中的渗流问题,分析了介质变形对典型试井曲线和油井产量的影响。变形介质油藏与常规油藏的生产压力动态明显不同,渗透率变形系数越大,定产生产的中、后期压降越大(表现为试井曲线的导数曲线径向流特征段消失),定压生产时的产量越低。算例应用表明:数值差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求解变形介质渗流问题的方法。图3参5(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对于聚合物试井的模型研究中,没有同时考虑多层油藏及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2种情况的影响,导致许多海上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通过考虑海上多层油藏水驱后转聚驱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学方法、渗流力学理论,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三层窜流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运用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三层油藏水驱后转聚驱的试井典型曲线可划分为6个流动段,与一般三层窜流无复合模型的典型曲线特征不同,存在末期复合流段上翘段,聚合物初始浓度对特征曲线影响较小,窜流系数主要影响“凹子”出现的时间,地层系数比和弹性储容比主要影响“凹子”的宽度和深度,复合半径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上翘段的下移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胜坨油田水淹油层解释方程统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层组中,水淹造成了油层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增大,但对两者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规律没有影响.模拟水淹过程所做的岩电实验表明,水淹状态下,阿尔奇方程的b、n等参数不是常量,F也不单纯是孔隙结构的函数,而是随着水淹层中水电阻率变化而变化.充分考虑这种变化,可以建立适合不同水淹阶段的统一阿尔奇方程及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直线模型,这为充分考虑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对含水率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可能.以此为基础,成功地建立了不同含水期水淹油层的统一性解释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