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具有运行成本低、投资少,不存在二次污染,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建设周期短见效更快的优点。在人工湿地的构建中,植物对湿地净化污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了筛选适宜于华南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湿地植物,研究了植物对低浓度生活污水的适应性,测定了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及根区基质酶活性和净化效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灯芯草、石芒草、蝎尾蕉和花叶良姜明显不适应污水浇灌的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而梭鱼草、香蒲、菖蒲、象草、薏苡、风车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适宜在污水环境中种植。综合供试湿地植物对污水环境的适应性、净化能力、抗逆性和景观效果等指标,象草、菖蒲、香蒲、薏苡、风车草、水芋、春芋、红蛋和梭鱼草是比较适合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种植的,磷酸酶活性和脲酶和与盆栽的CODCr去除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植物根区基质脲酶酶活性与盆栽的TN去除率和TP去除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潜流人工湿地相关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湿地植物、基质填料、微生物、溶解氧、水力学条件以及温度等影响因子出发,综合概述了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有机和悬浮污染物等的去除机理,总结并探讨了影响因子的去污原理和效应,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运行以及最大化的处理污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脱氮除磷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机理,并从工艺优化、湿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目前人工湿地系统提高氮磷去除率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优化湿地系统设计、湿地植物的筛选、基质的选择和复合、微生物种群的调控等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氮磷去除率,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市崇明县森林旅游园区建成郊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采用生物强化絮凝+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物化与生态工艺的互补优势,其中人工湿地占地近6000m2;通过强化预处理对SS和P的去除削减污染负荷,使湿地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d);通过优化湿地浸润线使NH3-N、TN同时达标。人工湿地利用林间空地布局,采用自主开发的模拟软件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艺并优化运行,实现污水污泥同步资源化利用。工程已运行一年,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863示范工程要求,出水水质可达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5.
污水人工土壤植物床处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蔡满成  杨颖 《给水排水》2002,28(9):13-19
污水湿地处理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有系统地利用湿地处理污水始于 70年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利用保持原有结构而以泥沼形式存在的天然湿地和氧化塘结合起来处理污水的阶段 ;②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砾石和豆石为滤料 ,种植一定类型有效植物的植物床 (人工土壤植物床 )处理污水并进入规模化应用的阶段。介绍了人工土壤植物床的工艺布置、人工土壤及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并提供了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6.
水力学条件是潜流型人工湿地建立及维持最重要的决定因子,直接关系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流速、流态、停留时间以及与植物生长关系密切的水面线控制等水力因子的设计和确定。概括分析了潜流型人工湿地水力设计的原则和类型,提出了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水力模型构建的方法,以及形成系统的水流条件控制方法的研究路线,以期为潜流人工湿地优化设计、优化运行及机理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人为创建拟自然条件,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和化学过程来处理污水,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我国对人工湿地的设计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标准和导则,系统地论述了EPA人工湿地手册中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设计理论、步骤等,并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国内的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是指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种植芦苇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进行吸附、过滤、及湿硝化、反硝化作用而获得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流人工湿地,潜流流人工湿地可分为水平潜流流人工湿地和垂直  相似文献   

9.
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设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是模拟自然条件人为创建湿地,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和化学过程来处理污水。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我国对人工湿地的设计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标准和导则。着重论述EPA人工湿地手册中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设计理论、步骤等,并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国内的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官厅水库黑土洼人工潜流湿地建成后,运行管理是其长期发挥效益的有力保障,水生植物布局与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官厅水库黑土洼潜流人工湿地长期实际运行情况,总结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管理方面的经验,探索湿地水生植物合理布局、植物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运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靖德兵  洪剑明  尹炜 《人民长江》2008,39(16):22-24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相应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与净化功能,指出复合植被有利于处理多种类物质形成的复合污染、丰富湿地微生物种群和提升湿地的景观娱乐价值.在复合植被系统中,植物个体间通过对光等环境因素的竞争以及根系分泌物、枯落物释放化感物质来影响植被群落的稳定性,普遍地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率.因此,建设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不仅是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率和生物多样性、游憩品质效果的重要途径,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湿地占地面积大的缺陷,促进了湿地在人口密集区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详细考察了湿地系统中的生境因素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人工湿地的除氮过程.结果表明:湿地上部主要进行硝化反应,中下部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湿地下半部对氮的去除贡献有限;影响除氮的关键因素是DO、进水COD和pH值;沿水流方向,COD浓度逐渐下降,DO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状况;垂向上,COD和DO下降;pH值在整个湿地系统变化不大;限制系统脱氮的主要因素有碳源、DO的分布与硝化反硝化作用活跃的区域错位;pH值低于微生物硝化最佳pH要求.建议在进水端设置碱性材料以提高pH,采用植物秘疏分布、床体深浅控制、水的间歇与连续流动方式交替优化分布DO,硝化后废水与原水混合再反硝化以分配碳源.  相似文献   

13.
废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人工潜流湿地建设着手,根据污水水量特征、水质情况和湿地污水处理能力计算结果,认为人工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具有节省投资、修复容易、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低的优势,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净化作用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污水中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制,通过科学实验,文章分析了微生物在实际运行人工湿地的分布特征规律,重点研究人工湿地净化作用与微生物的相关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湿地微生物生态系统综合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和净化污水的原理,简单探讨了湿地植物的作用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例举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及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污水中加入氯化钠示踪剂,研究人工湿地及其对照系统内水力停留时间的分布(HRTD),探讨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在堵塞前后对水流流态的影响,探讨堵塞对上述两种人工湿地水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潜流人工湿地(SFCW),堵塞前湿地植物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堵塞后延长了HRT;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VFCW),堵塞前湿地植物对水流流态无明显影响,堵塞后延长了湿地内的HRT。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影响明显,潜流和垂直流湿地由于堵塞其HRT分别延长了12.3%,22.6%。堵塞后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都要强于堵塞前,但是湿地的污水处理量减小,堵塞严重时湿地丧失其污水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能改善水质,为多种水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廉价的治理场所。人工湿地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系统的阐述了湿地土壤、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并展望了湿地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净污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介于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界面的特殊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的基因库”、“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等。它利用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来实现对污染物质的分解与净化。目前已经有很多有关人工湿地应用方面的报道,但是人工湿地的净污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能够按照人们的要求净化污水,或者说净化效果不太理想。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湿地的水力条件、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温度、湿地的宽度和面积、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湿地基质及微生物等。  相似文献   

20.
水平潜流湿地对城市湖泊污水的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及现状,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5m3/(m2.d)和水深0.7 m时,分析水平潜流湿地对城市湖泊污水中的SS、COD、氮、磷等的净化效果,为人工湿地在西北地区城市湖泊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