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亚甲基丁二酸对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丙烯腈 (AN)与亚甲基丁二酸 (IA)自由基溶液共聚制备P(AN co IA)共聚物 ,研究了IA对共聚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通过IR ,XRD ,DSC测试 ,讨论了共聚单体IA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作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第二组分IA喂入量的增加 ,共聚反应的转化率呈下降趋势 ;使聚丙烯腈分子中 -CN基分子内及分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力减弱 ,降低了共聚物的结晶能力 ,并使共聚物放热峰变宽 ,降低聚丙烯腈前驱体的环化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聚丙烯腈膜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采用马来酸酐(MA)或甲基丙烯酸(MAA)与丙烯腈(AN)进行共聚,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研究其成膜性,探索不同单体、单体比例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改性后聚丙烯腈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MA相比,采用MAA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更加合适,MAA改性聚丙烯腈的最佳单体质量比为[AN]/[MAA]=85∶15,转化率高达93.49%,远远高于MA转化率;共聚物含有羧基基团,证明AN与MAA共聚反应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3.
丙烯腈与衣康酸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丙烯腈(AN)与衣康酸(IA)共聚,纺制了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原丝。利用元素分析IR,^13C-NMR,DSC,TG等手段对该丙烯腈原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Kelen-Tudos法测定了AN与IA共聚的竟聚率:rAN=0.39,rIA=3.85。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单体IA能在较低温度时以离子机理形式引聚丙烯腈原丝的氧化、环化放热反应,且能减缓放热效应。  相似文献   

4.
混合溶剂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康酸 (IA)为共聚单体在混合介质二甲基亚砜 水 (DMSO H2 O)中自由基沉淀共聚合 ,合成了粘均分子量为 10~ 80× 10 4 的聚合物 .重点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 ,如混合介质DMSO H2 O质量配比、IA单体含量等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 .还分别采用SEM和落球粘度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的形态结构与溶液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降低喂料AN IA配比中IA的含量 ,均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AN与IA共聚反应的转化率随着反应介质中DMSO含量的降低而增加 ,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也增大 ,同时所得聚合物的颗粒特性发生变化 ,由松软的块状到不规则的细粒状转化 .溶液的粘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共混法合成了以三嵌段共聚物SBS为聚合物I,无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少量)为聚合物Ⅱ的热塑性IPN母体,并使用化学方法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SBS存在下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的共聚动力学行为,考察了SBS含量、引发剂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求出了在预溶胀SBS的本体聚合体系中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的表现竞聚率,并对其共聚反应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对所合成的共聚物的共聚组成,共聚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体系存在前末端效应,共聚反应不是严格的交替共聚,而是交替倾向很大的无规共聚反应;聚合体系的溶剂对反应的前末端效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2-乙烯-2-恶唑啉(VOX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丁酯三对单体的共聚况聚率,并研究了VOXA与MMA的自由基悬浮共聚合,考察VOXA共聚单体为2%-8%(Wt)时,单体组成、引发剂种类、用量及NaCl等反应条件对共聚转化率,共聚物组成和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分子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示差折光仪(DR)、紫外光谱仪(UV)联机,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组成分布(CD);建立含共聚组成、序列不均匀性对共聚物分子量影响的理论,并对联机测定结果进行修正;针对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原理,提出共聚物分子量模型;运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转化率等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混法合成了以三嵌段共聚SBS为聚合物I,无供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为聚合物Ⅱ的热塑性IPN母体,并使用化学方法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SBS存在下苯乙烯-甲丙烯酸共聚动力学行为,考察了SBS含量、引发剂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求出了预溶胀SBS的本体聚合系中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的表现竞聚率,并对其共聚反应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超声波辐照下高分子将发生降解,生成大分子游离基;该大分子游离基可以引发另一单体使其聚合,或与其共聚生成嵌段或接枝体。A.Henglein曾研究了在超声辐照下聚丙烯酰胺(PAM)与丙烯腈(AN)嵌段共聚反应。本文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超声降解规律,HPAM和AN的嵌段共聚反应以及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希望获得一种具有亲水基和高憎水基含量的新型水溶性HPAM-AN共聚物,为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提供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分子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0~90℃温度范围内,以AIBN为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本体自由基共聚合,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质量。在转化率0~95%范围内,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及单体配比对MMA-St共聚物分子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凝胶效应使共聚物分子质量随转化率升高而显著增大;推导并关联了共聚物平均分子质量模型,在凝胶效应出现之前,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平均偏差8%,为MMA-St共聚物的生产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行为。D120与丙烯酸甲酯能进行自由基共聚,且过氧键被保留在共聚的分子中,凝胶色变分析表明,随D120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由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的过氧键的分析温度随D12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比单体D120的分解温度高,对两者的竞聚率进行了计算,rD120=0.72,rMA=0.40.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电化学共聚法制备了一类新型手性共聚物修饰玻碳电极,初步分析了聚合单体分子 结构以及共聚单体投料比对电极手性识别性能的影响,报道了手性聚合单体(S)- 1,1′-联萘基-2, 2′-双(N-取代吡咯己酸酯)(BPL)和(S)- 1,1′-联萘基-2,2′-双(N-取代吡咯苯甲酸酯)(BAL)的合 成方法;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分析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运用 循环伏安法测试了共聚物修饰电极的手性识别性能.实验表明:两种共聚物修饰电极均具有明显的 手性识别性能,通过增加共聚物结构中手性单元比例或者采用刚性结构苯环替代BPL单体分子中 的长链烷烃可以提高共聚物修饰玻碳电极的手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氟硅大单体与小分子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有望获得含氟硅的梳形接枝共聚物.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正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氟硅大分子单体(V-PMTFPS)的细乳液共聚反应研究。详细考察了共聚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MMA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对共聚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MA可与V-PMTFPS很好地共聚,且转化率较高,获得了有机硅接枝型共聚物,可为利用大单体技术制备含氟硅共聚物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单体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GMA),共聚反应所得共聚物中凝胶含量的变化,反应体系中加人调节剂叔十二硫醇(t-DDM),异丙基二硫化黄原酸酯(DIX)能降低凝胶含量,共聚物在干燥及塑炼过程对凝胶量也有一定影响,文中对共聚物中环氧值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热分析仪(DS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与丙烯腈(AN)在水溶液中超声嵌段共聚反应。结果表明:共聚反应速率与丙烯腈浓度成正比,存在AN浓度最低限。与每摩尔PEO共聚反应的AN量随PEO降解速率常数的增加而增大,表明:AN的聚合反应是由PEO超声降解生成的大分子自由基引发的。共聚物中的AN含量随加入PEO水溶液中的AN量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制得的共聚物中AN链节的摩尔分数低于14%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丙烯腈与亚甲基丁二酸共聚,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以隅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纺丝性能良好的炭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纺丝溶液。对共聚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随着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的转化率逐渐升高,而所得聚合体的特性粘数及相对分子量则降低。采用乌氏粘度计对该纺丝溶液的特性粘数的温度依赖性作了研究。还用IR,DSC表征了聚丙烯腈原丝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新型环保型单体甲基丙烯酸(N-甲基全氟己烷磺酰胺基)乙酯(C6SMA)的共聚规律和产物性能,用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法制备C6S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规共聚物,测试共聚动力学,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和接触角法表征共聚物的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ARGET ATRP很好地调控C6SMA/MMA的共聚反应,实现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PDI)的控制,共聚物组成未发生明显的漂移现象,均聚物及共聚物膜的静态接触角数据表明,可以通过共聚有效降低氟单体用量同时兼具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共聚物中C6SMA的摩尔分数在19%即可超过聚四氟乙烯(PTFE)的疏水疏油性.  相似文献   

19.
以实验为基础,用种子乳液合成技术,成功地合成了苯乙烯(St)-丁二烯(BA)-醋酸乙烯酯(VAc)多元共聚物乳液。本文考察了VAc在St-BA-VAc多元共聚乳胶粒中的分布及其对体系稳定性、涂膜耐水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丙烯腈(AN)与衣康酸(IA)共聚,纺制了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原丝. 利用元素分析,IR,13C- NMR,DSC,TG等手段对该聚丙烯腈原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Kelen—Tudos法测定了AN与IA共聚的竟聚率:rAN= 0.39,rIA= 3.85.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单体IA能在较低温度时以离子机理形式引发聚丙烯腈原丝的氧化、环化放热反应,且能减缓放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