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与聚异丁烯分别与马来酸酐接枝,再接一定比例混合后与多烯多胺反应生产高氮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研制过程和评定结果,以及工业化试生产情况,使用工业试验产品为粘度指数改进剂调制的15W/40SF/CD内燃机油通过了MS程序ⅤD试验,并提供给有关调油厂生产高档多级内燃机油。产品的性能上同类产品质量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2.
介绍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与聚异丁烯分别与马来酸酐接枝,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与多烯多胺反应生产高氮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研制过程和评定结果,以及工业化试生产情况。使用工业试验产品为粘度指数改进剂调制的15W/40 SF/CD 内燃机油通过了MS程序ⅤD试验,并提供给有关调油厂生产高档多级内燃机油。产品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3.
黄灏 《润滑油》2007,22(5):50-54
以国产或进口乙丙共聚物热氧化降解后的干胶为原料,采用溶解法工艺开发出粘度指数改进剂T613。该剂具有稠化能力强、剪切稳定性好、热氧化安定性好、对降凝剂的感受性好的优点,性能与国内先进企业生产的粘度指数改进剂相当,在调合多级内燃机油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类型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乙丙共聚物型粘度指数改进剂在内燃机油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影响多级内燃机油低温动力粘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文羽 《润滑油》2001,16(3):19-21
在多级内燃机油研制过程中,利用冷启动模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功能添加剂对油品低温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尤其是重质基础油影响最大,为调制大跨度粘度等级内燃机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向文成 《润滑油》1994,9(5):36-42
介绍了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特点、制造方法、使用性能和发展、用分散型的乙丙共聚物不仅可以满足各个级别的多级油品的要求,还可以减少分散剂的用量,并提高油泥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7.
陈德宏  冯洁泳  李洁 《润滑油》2007,22(3):56-61
叙述了国内外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产品标准概况及本标准制定的依据,对修订后的中国石化《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产品行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说明。此行业标准的修订必将对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市场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也可为用户选择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分散抗氧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DAOCP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为原料,经马来酸酐接枝、胺化后与苯胺类抗氧化合物反应得到产品分散抗氧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用中试放大产品为粘度指数改进剂调制的SF/CD 15W/40内燃机组,功能剂总量比使用分散型乙丙共聚物为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油减少一个百分点后仍通过了MSⅢD架评定试验。评定结果表明,产品主要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散抗氧型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刚 《润滑油》1995,10(3):34-37
本文考察了分散抗氧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高低温流变性及氧化安定性,并与乙丙共聚物和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分散抗氧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可以满足调制多级油品的要求,并能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和油泥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0.
LAN615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工业试生产及产品分析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LAN615的工业试生产及产品的分析评定,台架试验表明,用其调制的10W/30QE级汽油机油达到QF级油品规格。  相似文献   

11.
赵兴发 《润滑油》1993,(5):20-28
重点阐述了引进乙丙橡胶的理化性质,及其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生产工艺过程,产品性能及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概况,对研制乙丙橡胶及由此生产的粘度指数改进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制内燃机油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维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内燃机油粘度指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常规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内燃机油性能指标的不足,提出了以电压为外扰方式,获取内燃机油二维近红外光谱的技术。对内燃机油样品进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可以定性分析内燃机油粘度等级。使用来自不同厂家、不同质量等级的35个内燃机油样品建立多维偏最小二乘(N-PLS)模型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内燃机油的二维近红外光谱中含有与粘度指数相关的信息,使用N-PLS模型能够实现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的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提出为研究复杂对象性能指标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沈维生  刘建新 《润滑油》1999,14(6):32-36
介绍了高氮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HDOCP)工业化生产的过程,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和产品质量及其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该工业化生产装置技术、经济可行,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国内简讯     
润滑油改性用乙丙共聚物开发成功 由吉化有机合成厂和吉化研究院共同承担的润滑油改性用乙丙共聚物(J-0050)研制项目于2000年1月25日通过吉化公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乙丙共聚物作为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突出的特点是:热稳定性好,稠化能力强,在柴油机中积炭少,剪切稳定性好,尤其适合用作柴油机气缸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吉化公司有机合成厂引进日本三井油化的20kt/aEPDM装置虽有24个牌号,但都不适于润滑油改性,乙丙共聚物全部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聚丙烯装置生产乙丙抗冲共聚物时使用乌氏粘度计测定特性粘度的方法及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并讨论该方法测定粘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测量乙丙抗冲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替代稀释法,当引入浓度校正后结果与稀释法更为接近.目前此方法已经在抗冲共聚物EPS30R和EPF30R等产品的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OCP)目前正由单般向双般、多效发展,这对提高内燃机油质量具有一定意义。文章介绍了分散抗氧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结构表征并对其在内燃机油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红外光谱表征的内燃机油结构族组成信息,采用Kohonen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数学模型。预测了内燃机油的粘度指数,结果表明Kohonen神经网络是1种有效的定性分析内燃机油粘度特性的工具,内燃机油的组成与粘度特性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自组织神经网络定量分析内燃机油粘度指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自组织神经网络仅具有的定性分析功能进行了发展,将自组织神经网络从无监督聚类方法改为有监督聚类方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定性分析模型;从自组织神经网络连接神经元权重中提取定量信息,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定量分析模型。该方法不仅实现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能够优化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训练。使用了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牌号的内燃机油,用20个样品作为训练集训练该模型,用10个样品作为测试集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燃机油的近红外光谱中含有与粘度指数相关的信息,用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不同组成的内燃机油复合剂对油品运动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不同类型无灰分散剂组成的内燃机油复合剂对油品运动粘度存在不同影响,其中含高分子无灰分散剂的复合剂的增粘作用较大,且复合剂对油品运动粘度影响的大小与油中是否存在粘度指数改进剂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单级、多级内燃机油在调合过程中的有关计算。通过研究确定单级、多级内燃机油的调合配方 ,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