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龙安 《建筑施工》2023,(3):439-441+452
大型城市与轨道交通共建的多层次复合群坑作为一种高效利用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内外大中型城市。以上海徐汇滨江某商办楼项目为例,对邻近地铁深基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地铁侧群坑施工探索可行的方案。在对施工中的难点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围护体施工、基坑降水、群坑土方开挖、群坑分坑的支撑设置与拆除、分隔墙拆除、换撑优化等方面研究,详细阐述了邻近地铁深基坑的施工技术,以减少对地铁的扰动,保障地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继先 《建筑施工》2023,(7):1289-1291
针对双侧紧邻地铁的超大型深基坑群坑开挖工况,在原有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分坑的施工流程顺序进行了优化。在确保周边环境保护和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对分坑顺序和开挖条件进行了修改,以期压缩群坑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的群坑工程的设计深化、施工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苏州某超高层项目是典型的临近轨道超深基坑工程,保护要求提高。为更好地保护地铁,首次采用了后加分隔墙分坑施工方案。主要介绍了在基坑在后加分隔墙分坑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关键技术及主要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世纪大道SN1地块浦东金融广场工程为例,讨论了在邻近地铁的超大超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分坑施工技术,并对近地铁侧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来确保地铁运营及基坑施工安全,其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地铁安全,对软土地区紧邻地铁的深基坑采用分坑开挖,分为远离地铁侧的若干个大基坑和近地铁侧的若干个窄长条形小型基坑。大小基坑土方开挖因基坑开挖面积、平面形状及变形控制要求不同,呈现不同的施工特点,时空效应原理在大小坑土方开挖中的应用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以上海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对紧邻地铁深大基坑土方开挖技术进行了介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上海东西通道跨越地铁二号线工程研究了地铁上方基坑明挖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效应和充分利用隧道抗弯刚度的弹钢琴式开挖方法,采用SMW工法施工基坑围护墙和分隔墙将基坑分为若干个小基坑,小基坑采用跳仓和分层开挖方式。结合大面积搅拌桩地基加固以及地铁隧道的隔离桩和抗拔桩等工程措施,完成了大型基坑明挖施工中对下方运营地铁的保护。测试结果表明,地铁隧道的隆起量完全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针对因建筑布局需要而导致的不规则复杂深基坑形式,采取了分区分坑施工方式以弱化基坑环境保护等级,确保了基坑施工安全。并通过工程施工实际,对该种基坑形式下如何组织土方开挖、结构施工、支撑及隔离桩拆除等施工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州海心沙地铁站坑中坑支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海心沙地铁站建设工程实例,介绍了大型坑中坑围护结构及支撑设计。详细介绍了坑中坑支护技术的施工要点。基坑实施信息化施工,通过对基坑围护结构的深层位移及内力进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基坑的变形趋势,保证了基坑施工安全,并结合桩体位移和轴力变化,对开挖过程中内坑与外坑的相互影响及该支护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武汉某两侧临江深基坑工程为例,根据其工程地质、场地条件和技术难点,制定止水帷幕加固及疏干井、减压井降水相结合的基坑综合降水方案;并通过分区、分块挖土施工,建立动态监测体系,以预防渗漏发生,并制定相关抢险措施,最终成功完成临江富水超深基坑建设。施工结果表明,临江富水超深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和防渗漏等关键施工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在临江群坑环境下超深基坑的开挖、场地狭小复杂、地下水系分布较浅等重点、难点问题,有助于该类基坑工程安全、顺利地施工。  相似文献   

10.
王珏非 《建筑施工》2017,(3):287-288
在某邻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施工中,为保证既有地铁线路运行的稳定与安全,采用基坑内设置中隔墙并将基坑划分2个小坑的方法。同时,对邻近地铁线路一侧的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采取了地基加固、降水、土方开挖、中隔墙换撑及拆除等技术措施,在满足基坑开挖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并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1.
王新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7):116-118
结合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浦东接线段基坑工程,对某一工况下的坑中坑基坑进行动态施工模拟得出:内坑开挖对左侧地表沉降影响明显,且后一开挖步最大沉降量约为前一步骤的2倍.当开挖至内坑底部后,右侧最大沉降为左侧的1.8倍.土体发生较大侧移处位于内坑坑底0~8m范围内.内坑开挖造成左墙墙前被动土压力减小,底部往坑内发生侧向位移.中墙顶部发生坑外位移,墙底发生了坑内侧移.随开挖步,右墙中底部侧移加大,且最大侧移处位于开挖面以下2m.  相似文献   

12.
在软土地区深大基坑施工中,为避免大范围开挖导致基坑内土体大量隆起,从而使周边地面出现变形,往往要求采用分坑分块施工的方式进行开挖。然而对高层建筑建设而言,其主要节点在于主楼的施工进度,分坑施工无疑将大大拖延工程整体进度。结合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实践,对双塔主楼分坑的方式、边界处理、支撑体系、相邻基坑工况等进行了分析及研究,确保了基坑的安全及主楼工期,两全其美,其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侯琴 《山西建筑》2015,(8):92-94
以向家岗车站明挖施工为例,针对车站基坑地质情况和施工要求,阐述了明挖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对基坑土方开挖、承载桩设计、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以及土方回填方案作了分析,以确保地铁车站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君 《中国市政工程》2012,(4):104-106,110
结合上海市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浦东接线段某坑中坑基坑工程,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基坑动态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内坑开挖造成两侧地表有不同程度的沉降,靠近内坑一侧地表沉降较大。当开挖至内坑底部后,右侧最大沉降为左侧的1.6倍。内坑开挖造成左墙底部往坑内发生较大侧向位移。中墙顶部发生坑外位移,中、底部发生坑内侧移。右墙中底部侧移较大,且最大侧移处位于地表以下1.2倍的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15.
蔡廷坤 《福建建材》2011,(6):99-100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层软土地基坑及坑中坑支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地处上海市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基坑开挖面积大,基坑形状不规则,周边环境复杂,给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通过对该基坑工程采用不同的分坑施工的数值模拟,得出最优分坑施工法对于控制基坑周边环境效果明显的结论,为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苏州润华环球大厦工程基坑开挖深度-24.30 m,采用灌注桩排桩结合两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体系,工程通过坑内坡道挖土和坑中坑混凝土后浇技术,不仅加快了基坑施工速度,同时也避免了基坑施工的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曹培峰  王巍  周维良 《建筑施工》2009,31(8):617-620
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邻地铁侧的超大基坑、多坑施工难点的分析,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使得现场的各种施工难题迎刃而解,确保了中国馆的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为例,介绍了在超高层基坑组合支护分仓实施的前提下,临时分隔墙拆除施工的同时不占用主体结构施工工期;且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高,拆除施工中对临时分隔墙两侧基坑内力的传递及分隔墙底部与基础底板的防水节点进行了详细策划。  相似文献   

20.
孙海员 《建筑技术》2023,(11):1284-1287
多个基坑近邻施工越来越常见,彼此间不同施工工况对变形影响较大。以武汉市地铁青菱站近邻基坑群工程为例,针对不同开挖顺序对基坑群变形影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基坑围护结构深层位移和基坑周边土体沉降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坑群开挖过程中,基坑坑间土体沉降叠加效应受坑间距影响较大;不同开挖顺序对基坑外边侧围护结构变形和周边土体沉降影响不大,但对基坑内边侧围护结构变形有一定影响。3个基坑同时开挖基坑内边侧围护结构位移量最大,基坑依次顺序开挖位移量最小,先开挖2个基坑再开挖另一个基坑位移量位于二者之间。相关结论可为基坑群开挖顺序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