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琦 《传感技术学报》2021,34(6):848-852
针对传统中医脉诊过程存在主观影响、无定量标准、脉诊过程复现困难等问题,依据中医脉诊理论,结合新型传感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可穿戴的自动加压多路脉象采集系统.系统采用充气式气囊施压方法,实现中医脉诊浮、中、沉脉象的施压控制,完成手腕寸、关、尺位置的脉搏信号采集,脉象采集终端通过本地路由器连接云服务器,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显示.为线下精准医疗场景提供硬件可行性支撑,进而可以为中医脉象识别,脉象与病症的对应验证以及传统中医学向智能诊疗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脉诊理论为依托,以近年来发展的脉象频谱分析理论为指导,介绍一种新型基于脉象频谱分析的无线脉诊仪系统。该系统由脉象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上位机分析显示模块组成。以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采集到的脉搏信号在上位机中进行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各个谐波波形。仿真和实验数据显示,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医脉诊数字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信号通信装置和数据分析设备等.硬件系统可以实现对寸关尺三路脉象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软件部分将脉象的位、数、形、势和脉图的各项特征参数作自动分析处理.同时结合中医望诊和问诊(以人机对话形式),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建立起病名与脉象之间、证型与脉象之间的关联性,综合中医八纲辩证的思路,为被测者提供健康状况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脉象系统成本高、不便携带、加压模式复杂,且在家庭使用困难等缺点,依据中医脉诊原理,运用现代移动医疗新技术,在智能手机平台,设计基于新型凸轮加压模式的中医腕带脉诊系统,系统采用MINI电机驱动凸轮转动,实现了中医浮、中、沉脉象的自动加压,并通过智能手机进行采集及控制。通过与标准脉象统进行试验对比,两者获取到的脉象特征参数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系统性能可靠,能准确的获取人体的脉搏信息,并且通过智能手机与服务器的连接,为用户提供精准医疗,适用于个人及家庭健康医疗。  相似文献   

5.
针对物料配比过程控制中需要通过角度电位器采集搅拌设备扭力数据的精准性、同步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双路同步角位移数据采集系统。系统由XC3S50AN为控制核心,采用ESP8266芯片为核心的Wi Fi模块作为云服务器的数据链路接口,通过AD转换器LTC1415完成双路角度电位器输出电压的同步采集,经FPGA处理加入时间标记后进行传输或存储。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两路角位移电压信号的同步采集和云传输服务,为更多的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无人化和数据云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脉搏诊断仪器的研发和使用为传统中医的智能诊断提供了客观基础,但现有的脉搏诊断设备没有考虑采集部位(寸、关、尺)与压力(浮、中、沉)共同作用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诊断精度仍有提升空间。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脉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智能脉诊系统和相应的脉搏信号处理方法。在寸、关、尺采集部位安装3个阵列柔性传感器,通过设置浮、中、沉不同压力阈值,获取多组脉象信号,接着提取信号特征,并基于多重集典型相关分析(Multi-se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analysis,MCCA)方法对多通道特征进行融合,以获得更多脉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4种典型脉象分类中,脉象分类准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设计的采集部位、压力相结合的脉象感应方法可以模拟还原中医诊断过程,有助于提取真实的脉搏信号,为后续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智能脉搏诊断设备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脉象仪成本高,不便携带等缺点,结合中医脉诊和移动医疗,设计了一种无线便携式脉象检测系统.采用压电薄膜传感器采集脉象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电压抬升等处理;STM32F103单片机对信号进行A/D转换后,采用高通滤波去除基线漂移,加权滑动平均滤波消除毛刺,再通过HC—05蓝牙模块无线传输至Android智能手机;手机端实现信号的波形绘制,脉率及脉象显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具有脉象异常报警功能,且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适于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8.
苏昊 《传感技术学报》2021,34(6):835-841
中医脉诊客观化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快捷的采集到更加丰富全面的脉象信息,降低脉诊设备对用户的使用门槛是推广中医发展的第一步.针对现有脉象传感器存在着采脉模式单一,硬质传感器对使用者要求较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使用智能机械臂和中医诊脉理论设计了智能脉象采集分析系统.该系统使用DOBOT机械臂并结合新型压力传感器作为寻脉工具,使用微处理器控制机械臂与气泵结合实现智能寻脉和脉象采集,不仅大大降低了用户对于脉位辨识的难度,也能采集到丰富无损的脉象信息,为脉诊仪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脉象仪大部分采集手段单一,取脉压力的调节性差,无法模拟医生的布指方式,而且只能实现脉搏图的描记及分析,无法给出脉象的三维信息。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基于柔性阵列传感器的脉象检测系统,用硅胶制作了专门的脉搏换能器;设计了压力控制系统,实现压力自动调节,完成了对最佳取脉压力下脉象的采集;搭建了信号处理电路,实现了对脉象信号的提取和预处理;以USB-7660为核心构建了A/D采集系统,实现了对多路脉象信号的显示、存储。实验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采集到受试者的七路二维脉图,而且能清晰地观测到受试者的脉道宽度,并重建出相应脉搏波的三维传导地形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容器云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国产自主可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服务会部署在国产的服务器以及自主可控的容器云平台上。自主可控云平台上的服务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获取日志数据,来进行一系列的监控、统计、分析以及预测工作。然而由于国产服务器的特殊性以及容器云平台的特殊性,传统的日志采集方式(包含实时采集和集中式采集)并不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自主可控的容器云平台,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性能并且保证日志数据的一定全面性,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数据采集算法,能够根据服务器的负载自我调整日志数据采集发送量。当服务器负载较低的时候,提高数据采集和发送的数量,甚至是做到实时采集;当服务器负载较高时,降低对日志数据的采集和发送量,从而降低对服务器负载的压力,提高服务自身的质量和性能。最后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验证该数据采集算法在保证数据一定的全面性的同时,能有效缓解国产服务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塑料挤出加工车间中挤出机仪表控制柜数据的记录和统计方法落后、实时性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PLC和物联网技术组建数据采集与云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使用S7-1200 PLC实时采集、汇总数据,用两个通信模块采集数据来提高采集频率,设计轮询设备分组可选的PLC程序来保证采集频率。使用无线网关将PLC中数据上传云服务器,在云端进行数据储存与监控。实地运行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数据的采集与云监控,且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业生产线底层大量终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海量数据而导致云服务器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和延时较大的问题,引入云边协同的方式进行工业生产线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并通过边缘智能设备实现任务的卸载、调度、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缩短数据传输时延。通过数据模拟采集分析、实况数据采集、传输测试,发现本方案可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减轻云端负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脉搏振动产生的声音信号与标准脉象信号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驻极体传声器的脉象检测系统,利用双传感器同时采集桡动脉脉象信号。通过对两路信号的分析,得到了脉搏声音信号与标准脉象的一阶导数信号具有强相关性的结论,提出了由脉搏声音信号获取脉象信号的方法,由此获得的脉象图形具有明显的脉象特征,和标准的脉象图形的相关系数大于0.85,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这种脉象信号获取方法符合中医脉诊客观化要求,可以用于脉象信号的获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云诊断系统通过IEPE采集轴承工作的振动信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输出,经过信号调理放大之后进行低通滤波,再经过A/D转换为数字信号,STM32得到数字信号之后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烈度,峭度等技术指标,并将各数据信息通过LoRa无线扩频技术传输至云服务器,使上位机软件和APP显示波形和各技术指标数据,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解决以往故障诊断系统的电缆布线杂乱繁琐耗人力的问题,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布置效率和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货车载荷监测主要依靠固定式称重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车载荷实时监测系统。系统以嵌入式系统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为核心,由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与传输,云服务器等单元组成。采用主控芯片STM32F105RCT6和电阻式应变片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云端,云端服务器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实现了用户在远程情况下对货车的载重量进行实时的监测与管控。实验测试证明,本系统能够准确,高效地采集到货车载荷量,并且所测货车载荷量的精度在2.75%以内,无线传输效果稳定,并能将载荷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反馈于用户。本系统综合运用了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具有实时强、精度高、装配便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中医脉象的客观、准确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计算的脉象识别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GEP算法(IGEP),并对IGEP算法进行了复杂度分析.基于IGEP,设计出了对脉象信号进行自动建模识别的系统.最后用大量临床脉象样本对算法建模的函数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中医常见脉象的准确、快速分类.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bview的中医脉象采集实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bview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虚拟仪器软件,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充分利用Labview开发平台的强大功能,采用模块化的硬件产品,可方便、快速地构建具有多种功能的测试仪器。文章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中医脉象采集实验系统,用于对脉象信号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分析、处理等,使学生能结合实际学习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基于USB总线的中医脉象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方法。该软件包括设备固件、设备驱动程序、动态链接库和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的数据传输部分采用数据块分解传输方法,支持用户自定义大小的I/O请求,为用户程序提供更加灵活的设计方法。用户程序最终在LabWindows/CVI平台上开发成功,实际运行表明,该软件设计满足脉象采集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滚动轴承在线监测系统,信号采集模块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振动信号进行变换,再通过有源滤波模块处理后交给控制器,控制器内部进行A/D采样,随后处理器对A/D采样后的信号进行参数的运算,最后将参数通过云平台传输协议模块,在利用WiFi转发给远程机智云平台服务器.该系统为滚动轴承的监测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工程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的云服务器和APP终端对滚动轴承的状态进行了解,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对滚动轴承监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科大IaaS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线传感网实时监测系统.利用6LoWPAN建立可自组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各个传感器节点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至中科大云平台服务器中进行记录和分析.本文采用Nginx作为Web服务器,uWSGI应用服务器和Tornado应用服务器分别处理用户的非实时数据和实时数据请求.采用WebSocket技术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提高了系统实时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对构建可靠且可灵活部署的实时监测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