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改变传统录井工作模式,提高数据应用水平,延伸录井数据服务空间,实现录井方由工程服务商向数据供应商的转型,分析了录井信息化工作取得的业绩,同时指出录井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管理应用系统相互分割形成信息"孤岛"、信息研发低水平重复、数据应用层次较低等问题。基于互联网已影响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层面的背景提出了建立适应"互联网+"信息化录井机制和统一数据平台,以及研究开发远程智能录井系统、远程地质导向决策系统、远程钻井监控决策系统、远程定向支持系统等一系列在"互联网+"时代的录井对策,为勘探开发方提供实钻显示及钻后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录井的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录井作业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进行梳理和归纳,介绍了一种新的录井工作平台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并提出将数据库、数据仓库、多层分布、WEB发布、图形化、网络化等多种最新信息技术和综合录井专业技术结合,以实现野外现场和后期基地综合录井服务从数据采集、处理、监测、存储和显示等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应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钻井过程中甲乙双方录井数据共享创造了条件,适应石油勘探开发甲乙双方的需要,开发研制信息一体化数据平台已成当务之急。在分析录井数据平台设计思路、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实时数据库技术、远程传输中间件技术和二维与三维可视化技术优化设计录井数据流程和数据模型,进而建立覆盖录井业务全过程的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应用分析表明,通过该平台甲乙双方作业管理和地质研究人员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录井实时动态信息,进行高效动态跟踪研究与决策,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状况和地质问题,提高勘探开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辽河录井公司将通信技术与传统石油工业相结合的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制及推广应用情况。该系统采用了GPRS、CSD及VSAT卫星通信等传输方式,实现了现场各种通信条件下录井数据到基地的传输技术。同时开发完成了现场录井资料处理系统、基地资料处理系统及网上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等一系列配套软件,建立了集“现场参数采集、远程数据传输、基地资料处理、网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辽河录井信息服务体系。该系统子2003年开始推广应用,到目前已全面在各类施工井上使用,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也普遍应用于相关单位和部门,由此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和信息传递、共享能力,录井资料的应用范围和附加值获得扩展与提升。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也为录井服务企业拓宽创收渠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录井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录井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数据采集、资料处理、解释评价、将成果发布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数据进行集成与数据共享,并介绍录井信息平台规划情况、系统结构、实现方式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钻录井数据整合是井场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钻录井现场数据采集为基础,对钻井、录井数据库进行整合优化,完成钻井数据、录井数据分专业录入、跨专业提取和导入,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一次录入,多方共享。通过创新设计钻录井数据整合平台,在实现钻录井数据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钻井井身结构、井控组合等多种图件的自动成图功能,钻井报表导入导出功能和井史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同时实现数据迁移、统计分析等扩展功能,为钻录井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数据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吐哈录井信息远程处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该系统采用CDMA及VSAT卫星通信等传输方式,实现了现场各种通信条件下录井数据到基地的传输;开发了“现场录井资料处理系统”、“基地资料处理系统”以及“网上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等一系列配套软件,建成了集“现场参数采集、远程数据传输、基地资料处理、网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吐哈录井信息服务体系。该系统于2005年开始推广应用,经过不断开发与完善,目前已在探井、滚动评价井、水平井测井施工中全面使用,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也已经普遍应用于油田相关单位和部门。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录井传统作业模式的不足,创新发展录井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分析了当前勘探开发形势下的录井技术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并结合现有录井作业方式,通过开发“集群化录井”平台体系结构,实现现场信息的全面感知、无线采集、智能组网,使综合录井仪不仅能够单井单机作业,而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同时录取多口井,建立区域化协同作业集控中心,实现定制的工厂化录井模式,提高现场资料的解释评价能力,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同时阐述了集群化录井涉及的井场无线采集与智能组网技术、微服务架构技术、开放式数据交换技术、区域钻井优化及风险预警技术、区域储集层展布及分析评价技术。集群化录井技术经过三年的重复平行生产实验应用,结果显示出高度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数据精准良好,实现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有效提升了核心服务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为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一种有效工作流程已成为行业广泛共识,其涵盖了地质、油藏、物探、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油气生产和井下作业等专业领域,涉及海量不同类型的数据。由于不同专业人员和部门对特定数据理解与需求存在差异,导致各专业间数据系统难以形成高效连接和互动,容易形成"数据孤岛"。通过构建油气藏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湖和知识库系统平台,基于平台规则来甄选地质工程核心数据,认证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核心"金数据",实现专业数据便捷高效连通和参数交互优化,促进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融合,大幅提升数据利用效率与准确性。为了实施好地质工程一体化项目,提出了一体化的项目组织和管理框架,建立高效的研究决策、协调协同和信息反馈机制,深入推进精益化技术管理,实现建产部署及实施中关键环节的优化把控,最终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数据远程传输是实现录井现场与基地沟通的桥梁。介绍了在华北录井使用的综合录井远程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4个功能模块:现场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远程传输及接受系统,基地数据管理系统和基地数据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通过不断完善,日臻成熟,其在录井生产上的应用实现了录井生产的自动汇报与管理,提高了生产资料获取与运用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