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曹莉  林伟鹏 《山西建筑》2004,30(13):15-16
介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经济、技术的充分考虑和应用 ,阐述了现代派仅是现代建筑中的一个分支 ,并指出现代建筑正以其巨大的活力 ,深根植于当今社会和建筑行业中  相似文献   

2.
"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雷  邢燕 《四川建筑》2007,27(5):46-48
从中国建筑历史、建筑文化角度,通过对"巢"字与"巢居"建筑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分析和再思考,并结合实例解读了"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中国建筑历史文化,以便使"正在消失的巢居"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吴剑利 《建筑技艺》2020,(4):125-127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建筑实践中,主持设计了多个清水混凝土建筑作品,本文以联想研发基地、启明星辰大厦、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办公研发大楼、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图书馆四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为实例,阐述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特征,并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基本设计元素、空间限定和空间秩序的建筑语言、庭院、色彩、雕刻技艺的中国元素等进行分析与展示。为国内建筑市场提供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技巧,开拓设计思路,为绿色建筑输送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行国家标准中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的评述,以及对北京市地方标准关于建筑外窗的技术规范的评述,阐明了对建筑外窗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等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较强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5.
魏国华 《山西建筑》2004,30(18):38-39
阐述了新规范中建筑结构常用的强度等级的概念、分类和要求 ,从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学习新规范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建筑设计创作的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古代建筑以及对中西建筑文化进行7个方面的横向比较,探计"源远之史"、"他山之石"给予建筑创作的启示,也即揭示建筑创作源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信阳市茶之韵博物馆的创作历程,分析‘立意"在建筑构思和设计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立意"的定位,不仅影响建筑的功能、形式和空间性质,更是对建筑深层次内涵及寓意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5,(12):226-229
“建筑之外”是从建筑设计师的视角出发,与建筑设计之外的艺术、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等领域主动发生关系的一场持续性运动和创造性实践.“跨界”是一种想象力的溢出,是一种良性的脑力和智力的运动.建筑设计师在多个不同平台的切换将大大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而不同领域之间的互动又反过来推动建筑设计师的建筑实践,让他们保持对建筑的创作激情.建筑之外的跨界实践标志着中国新的设计方向的诞生和新的设计阵营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田时雨 《城市住宅》2021,28(3):161-162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进而促进事物的发展.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同地域、环境、人文滋养不同的建筑文化,不同的建筑文化哺育不同的建筑.通过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证,分析建筑文化差异及建筑形制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类型学理论的形成背景、核心思想以及内涵的分析,并通过与其他建筑理论进行比较,总结出类型学建筑理论在城市历史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对城市建筑的历史问题进行再思考和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12.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多少让世界刮目相看。但20多年的建设并非叫好声一片!相反,越来越多的专家甚至老百姓都提出了许多异议:无论我们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色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立交桥、宽马路、大广场。  相似文献   

14.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徐工新疆地区代理商伟业公司的会客室里,我见到了第一位采访对象——徐老板。憨憨的体型,黑黑的皮肤,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朴实,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聊起来之后,我渐渐发现徐老板朴实、率真之外更透着一种睿智。从做生意上来讲,他绝对是个有想法的人。十几年前,徐老板凑钱买了几台平板车,  相似文献   

18.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20.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