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萍 《电工技术》2017,(12):37-39
针对基于无线MESH的高压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中的设备供电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GSM模块的远程电源控制系统,用户可通过PC客户端对控制系统发送短信命令,系统通过识别短信来控制继电器的跳变,实现对通信和监测设备的供电控制,同时可传回系统各个开关的状态。该控制系统还可应用于其它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为例,提出主站(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变电站子站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客户(B/S/C)结构和主站与子站基于IEC 61850制造报文规范(MMS)通信的整体实现模式,即主站由Web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者构成:通信服务器(MMS客户端)与子站(MMS虚拟制造设备服务器)以C/S结构实现IEC 61850 MMS通信,形成主站与子站的信息交互传输通道;主站Web应用服务器(客户端)与通信服务器(服务器)同时以C/S结构,形成主站浏览客户向子站的信息调用通道,或驻留程序发起的对子站信息的自动调用;Web应用服务器向主站的浏览客户提供包括数据库信息与子站信息调用等服务,同时对于子站自发的告警与故障信息,由通信服务器的Java报文服务(JMS)直接驱动,实现其在主站浏览客户界面上的实时动态显示,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主站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以及通信服务器与子站通信等初始化的依据,同时实现必要的数据存储和服务。该系统已应用于浙江省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IEC61850规定智能电子装置(IED)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通信.在现有方式下,IED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模式的实现大多采用客户端与服务器直接相连的两层体系结构.本文针对此实现方式的不足,根据CORBA组件的基本原理,通过CORBA提供的ORB机制建立了三层体系结构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模式.在全面遵循IEC618...  相似文献   

4.
日志服务是IEC 61850标准提出的一项重要通信服务,其在客户端的实现对工程调试和变电站自动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IEC 61850MMS客户端调试工具的基础上,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实现了日志服务。通过服务,客户端实现了高效率的对日志按照时间及条目方式在线与离线两种方式的查询、导出、存储等功能。在日志显示时,首次引入了"分组"及"关键字检索"方式,满足工程人员故障定位等调试需求。日志服务的工具软件已在实际工程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宪华  徐迪  熊再豹 《电力勘测》2011,(3):52-55,63
IEC61850规定智能电子装置(IED)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通信。在现有方式下,IED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模式的实现大多采用客户端与服务器直接相连的两层体系结构。本文针对此实现方式的不足,根据CORBA组件的基本原理,通过CORBA提供的ORB机制建立了三层体系结构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模式。在全面遵循IEC61850的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结合目前特高压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契机,提出了通过构建基于CORBA-MMS的通讯结构体系来实现IEC61850通信的方法,实现特特高压智能变电站的智能通信。  相似文献   

6.
应用Silverlight 2.0和WCF技术构建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电网企业在电网经济运行中对电网设备进行图形化编辑、数据准备与显示等功能,利用最新软件技术构建了面向服务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采用Silverlight 2.0技术实现了电网设备矢量图形元件的绘制和图形在客户端浏览器中的编辑功能,服务器端采用分层架构并在后台数据库中存储设备图形业务数据。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器端的Window通信基础(WCF)服务数据访问接口,实现了设备图形数据在Silverlight程序与服务器端之间的远程数据通信。系统在满足电网企业业务需求的同时,解决了图形多用户环境下的数据共享问题,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降低了系统的耦合性,改善了传统的基于客户/服务器(C/S)模式架构的图形编辑系统在安装、部署和维护升级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了电网企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水电厂设备间的互操作和信息共享,智能水电厂应采用IEC 61850标准实现数据通信。文中介绍了应用IEC 61850标准的智能水电厂通信关键技术,给出了水电厂现地水情遥测系统的IEC 61850建模实例,描述了智能水电厂通信服务器端应实现的通信服务子集。同时,提出了一种智能水电厂IEC 61850通信客户端软件的实现方案,介绍了该软件的框架设计、数据接收功能和控制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应用ATM网络实现电力系统远程实时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电力系统实时决策系统中超远程强实时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网络拓扑上采用星形的多智能客户机组/中央服务器群集模式;网络物理载体采用能够提供高带宽和极短时延的基于光放大技术的同步光纤网;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采用基于无确认的方式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实时服务的兼容性的ATM技术,通过对可靠性和实时通信时延进行精确估算,表明采用此设计方式,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决策和紧急控制对上千千米超远程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IEC61850规约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IEC61850规约在变电站层的实现结构为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文章在IEC61850标准的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和抽象通信服务映射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内通信系统的测试框架模型。通过模拟应用层调用IEC61850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库),设计了测试系统的架构,实现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了IEC61850服务到MMS的映射(SCSM)以及IEC61850对象空间的创建和操作。同时,遵循面向对象建模和抽象服务映射的思想,对变电站内测试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要求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IEC61850规约在变电站层的实现结构为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文章在IEC61850标准的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和抽象通信服务映射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内通信系统的测试框架模型.通过模拟应用层调用IEC61850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库),设计了测试系统的架构,实现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了IEC61850服务到MMS的映射(SCSM)以及IEC61850对象空间的创建和操作.同时,遵循面向对象建模和抽象服务映射的思想,对变电站内测试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要求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荆婷婷  康迪 《电源技术》2016,(9):1805-1807
在通信基站中使用太阳能供电已经成为基站供电发展的一大方向。基站耗电高,并且必须保证稳定安全的电能持续供应。提出了一套基于Android的通信基站太阳能供电控制系统,该系统依托于Android系统开发客户端,实现了对太阳能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控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华超  周岩  胡震  朱建鑫 《电工技术学报》2023,(16):4233-4245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移相调制的无线供电与信息协同传输技术。通过控制全桥逆变器的频率和移相角,将工作状态分为两种:当系统仅需要无线供电时,移相全桥逆变器的工作频率等于系统一次和二次线圈谐振频率fp,实现无线电能的高效率传输;当系统需要同时进行无线供电与信号传输时,移相全桥逆变器控制频率采用fp/3作为低频通信频率,通过调制移相角实现信号传输,利用其3次谐波频率fp进行高效率无线电能传输。理论上,通信时所选择的工作相位点仅影响基波频率点幅值分量以实现解码,而对实现无线供电谐波频率点幅值没有影响。该技术采用二次侧双谐振回路构造能量接收电路和信号解调电路,可在同一套硬件装置上实现信道复用,实现低频通信信号的传输和无线电能的高效率传输,在海洋等对通信频率敏感的介质条件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人们对基于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室内外定位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能够提供时间、空间和对象标识信息的定位系统。系统设计综合运用了GNSS、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使用了北斗导航定位和RFID联合方式实现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的获取。系统包含了两大部分:一是系统的服务平台端;二是实现位置服务和多模通信功能的客户端。系统利用客户端采集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和本身的标识信息,由服务平台端根据需要进行综合处理。系统位置服务和时间服务信息精确,通信可靠性高,能够为行业和公众用户提供统一的时空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刘东  刘彬  杨嘉祥  王长东  孙红 《电气自动化》2011,33(2):60-62,69
结合IEC61850变电站客户/服务器模式(C/S)通信方式,设计了基于Web的IEC61850的变电站非实时通信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变电站监控系统和间隔层测控、保护设备之间的非实时信息通信.利用Visual C#.NET工具开发了客户端应用程序,选择Apache作为服务器并利用HTTP和TCP协议,实现了SCL所编写的...  相似文献   

15.
余飞鸥 《中国电力》2005,38(7):78-81
广州供电分公司电力客户负荷管理系统通信平台以公用CDMA/GPRS移动通信网络为主要载体,实现两者有效结合,并为电力客户负荷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通信服务,在该通信平台组建中,采用VPN(虚拟专用网)方式,对采用该通信平台的所有负荷管理系统终端装置的公阿IP地址重新分配;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对接入平台所有终端的数据通信进行安全认证,保证数据通信安全可靠,实现电力企业网络与通信运营局网络安全隔离,另外.该通信平台通过扩展还可为电力企业的其它自动化系统提供统一的通信服务,现场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平台具有覆盖范围广、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模式、10 kV智能化开关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配电自动化对10 kV开关的基本要求;介绍了10 kV智能化开关的设计思想,以及采用CANBUS工业总线通信技术将开关中各模块集成于一体的智能化实现方案;阐述了实现开关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故障快速检测与识别、提供可靠的不间断供电电源、满足户外恶劣运行环境、新型传感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配电自动化与10 kV智能化开关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分析了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模式、10kV智能化开关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配电自动化对10kV开关的基本要求;介绍了10kV智能化开关的设计思想,以及采用CANBUS工业总线通信技术将形状中各模块集成于一体的智能化实现方案;阐述了实现开关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故障快速检测与识别、提供可靠的不间断供电电源、满足户外恶劣运行环境、新型传感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IEC 61850作为智能变电站通信应用的最广泛标准,满足了其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高度要求,然而并未对通信协议的具体实现方法作出定义,从而造成了映射过程的多样化和非标准性。针对常规制造报文规范(MMS)存在的问题,以及通信模型服务器/客户端(C/S)的高耦合性,提出了将应用于分布式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分发服务(DDS)替代MMS作为变电站应用层具体协议的新观点。DDS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发布/订阅(P/S)通信模型,克服了C/S的紧耦合性问题;P/S模型还提供了服务质量策略(Qo S)的支持,提高了通信灵活性。同时DDS定义了全局数据空间,为系统提供了一种简单、直观的方式传输数据,进一步满足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面向服务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主动配电网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主动配电网逐层消纳分布式电源过程的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功能,重点观测潮流方向变化对电能质量水平的影响。该系统基于IEC 61850标准建立电能质量信息模型,通过制造报文规范(MMS)将现场电能质量实时监测数据上传到主站解析并存入实时数据库;采用Silverlight技术对主动配电网主接线进行建模和绘制,客户端通过Windows通信基础(WCF)服务与服务器端通信,获取实时监测数据,并结合主接线图实现主动配电网电能质量全局实时监测功能,达到数据图形一体化展示效果。该系统在广东某地区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中正常运行使用,为主动配电网控制策略制定及电能质量问题分析治理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介绍了无线呼叫系统中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硬件设计中采用STC89C58RD+单片机作为控制部分,并对它的基本特点、功能,以及在无线呼叫系统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呼叫系统所用的无线收发芯片为nRF905,该芯片具有抗干扰强,收发速率快,外围设备简单等特点。此外,对软件设计中的通信方式的选择,算法的选择以及校验方式的选择也作了详细介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医院、饭店和宾馆等服务性质的场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