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分别对石佛寺水库库区枯水期及丰水期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氟化物8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研究水库生态建设蓄水后库区水质变化情况,为水库工程后续运用、生态调度、人工湿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亚热带水源型水库——茜坑水库水质状况,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水库pH值、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粪大肠菌群、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铁和锰等13个主要水质指标每月1次的监测数据,通过计算水质综合指数评价了水质状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优化水质综合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水库水质整体较好,pH值和高锰酸盐指数受浮游植物繁殖影响,部分时段超标,总氮质量浓度偏高,总磷质量浓度和粪大肠菌群数部分时段较高,铁质量浓度的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表层监测难以全面体现分层对水质的影响,应增加垂向监测,全面掌握水库水质风险;利用由总磷、铁、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硝酸盐氮组成的主要污染指标水质综合指数模型可有效进行水质评价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横水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16—2021年期间的水质状况,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揭示污染的根源和影响因子,根据其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对横水水库的水生态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水库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氨氮、硫酸盐和硝酸盐氮,主要是由于受到稀土矿浸矿剂的影响;(2)相比于2016年,2021年横水水库的浮游植物种类和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势度降低。研究表明,氨氮为横水水库最主要的污染物,稀土矿开采是其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横水水库的营养状态仍为中营养,但是其水质状况有向好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强流域地表水的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连续流动分析法,分别检测了石佛寺水库富营养化影响因子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氨氮的浓度,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判别石佛寺水质级别为Ⅴ类,并通过综合营养评价指数法,全面地计算出石佛寺水库营养程度为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价了石佛寺水库水环境状况,应用均匀混合型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计算了石佛寺水库各月份实际纳污量,并分析了影响其纳污负荷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汛期和非汛期纳污负荷与水质类别的相关性,得出均匀混合型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适用于辽河干流河道型水库水域污染计算.  相似文献   

6.
石佛寺水库位于辽河干流,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石佛寺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软件的二维水动力模块和水生态模块,对水库生态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为水库水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首先,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确定了石佛寺水库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运用该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BP神经网络的改进算法(L-M),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多次的训练学习,建立于桥水库水质预痢模型,用该模型对于桥水库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等污染指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LM—BP神经网络模型用在于桥水库水质预测时是可行的,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的精度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满足太原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为前提,采用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模拟和定量评价了汾河水库上游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具体包括:识别污染事故风险危害,表征水环境危害大小,估算事故危害区范围以及危害期长短;最终定量评价了汾河上游水环境风险,为制定汾河上游水环境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负荷历时曲线法是用于研究水质变化和污染负荷于一体的方法。为了研究汉江中下游污染控制的效果,提出合理的污染控制措施,根据2006—2020年的水文数据和水质资料,以水污染防治和当地区域的水质要求作为设计水质目标,绘制总磷、CODMn和氨氮的负荷历时曲线,建立水体流量、水质、污染负荷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皇庄断面在其相应地表水水质规定的条件下,CODMn、氨氮和总磷指标均符合要求,且剩余负荷较大,无需进行削减措施;仙桃断面在CODMn和氨氮方面不需要削减,仅需在总磷的高流量区和低流量区进行削减,削减量分别为6.05、0.09 t/d。该研究可为河流不同水文条件下水质达标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浪底水库下半段库区出现水质水温分层现象,建立基于标准k-ε紊流双方程的立面二维水质模型对小浪底出库水质进行了预测。通过示踪试验确定水质模型的参数,并将氨氮含量作为预测水质参数,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小浪底坝下段氨氮含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12%,坝前断面垂向氨氮含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17%,表明该水质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小浪底出库水质。应用该模型预测2013—2014年度黄河调水期小浪底出库水质表明:2014年3月10日小浪底出库水氨氮含量将达到1.20 mg/L(超标),应从3月1日开始加大陆浑水库、故县水库闸门开启度,进行稀释调度,以确保调水水质不超标。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石佛寺水库2009—2015年进口、出口处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为DO、BOD5、CODMN等7项水质监测污染指标,评价时段选择水库2009—2015年汛期与非汛期,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出口基本维持在Ⅲ类水质级别标准,总体来看湿地对水质净化效果良好;但对单项污染指标指进行评价时发现,湿地水质主要存在的2种污染指标因子分别为TN和TP;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变化来看,湿地存在水质净化功能趋于饱和的问题以及需加强水生水生植物管护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珠海市多水源供水体系下存在的水源水质问题,特别是藻类问题,采用单因子分析法评价2016—2019年珠海市4座典型水库的数项水质指标,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水库水中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双变量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10项水质指标与藻密度间的相关性。基于对水质数据的分析发现:珠海市水源水存在较为突出的高藻密度及高嗅味问题,其中,藻密度从春季开始普遍出现上升,而嗅味物质的质量浓度则秋冬季达到峰值,二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水库藻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影响嗅味物质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浊度;控制水库水体的氨氮和有机物含量可以有效减少藻类数量,改善嗅味物质的产生。建立的拟合优度较高的回归模型可以用于初步预测水库水质。通过点、面源污染的控制,调节水库水体流态,结合臭氧活性炭、紫外高级氧化等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珠海市水源水存在的高藻及嗅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这对水库水源地的水质保护造成了威胁,为保护水库水源地水体的水质对水库水源地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尤其重要。某水库作为深圳市XX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对该水库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某水库果场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南方某水库存在“水华”风险问题,利用2010年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基于EFDC富营养化模块,构建了南方某水库三维富营养化模型,并利用2011—2012年和2016年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水温和总磷模拟效果最好,模拟值与实测值高度吻合,年均总误差分别为0. 5%和-1. 4%; COD次之,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年均总误差为-4. 4%;总氮和叶绿素模拟值与实测值有一定偏差,但仍能很好模拟变化趋势,氨氮和溶解氧稍差。该模型可为该水库后续开展水质和水生态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漳泽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进行分析,了解水库藻类组成季节变化情况,对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水华爆发的风险有了初步认识。分析表明,造成水质营养化的外源污染物主要为COD和氨氮,内源污染来自水产养殖,并据此提出抑制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和降低水华爆发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的水质监测存在低效、失准等缺点,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计算和评价鸭子荡水库水质状况。对鸭子荡水库水质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水质状况,通过耦合MIKE软件对流扩散模型和生态模型(Ecolab)建立数值模型并对2012年水库水质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和相关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得出了DO、COD、氨氮浓度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鸭子荡水库水体属Ⅰ类水质,溶氧量处于稳定状态,污染物呈现由入库处至出库处递减趋势,并且具备承载10倍污染物浓度入流的能力。结果表明水库对于高浓度污染物入流具备净化能力,数学模型可用来评价水体水质状况及预测未来水质,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大尺度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定量难题,引入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借助流域边界确定法,将绍兴市的非点源污染问题转化为流域非点源污染问题,并利用2011年月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氨氮和总氮在校准期与验证期的相对误差均低于30%,说明建立的SWAT模型满足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定量精度。以1992年~2011年降水为驱动,对流域尺度的非点源进行了分布式模拟,利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Geography Statistic Method,GSM)分析了绍兴市非点源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出了非点源氮污染关键源区,为绍兴市非点源污染的削减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威 《治淮》2013,(12):11-12
尖岗水库是河南省郑州市一级备用水源和水质重点监控水域。对其水质进行预测分析将对水源地管理及保障广大群众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灰色GM(1,1)模型及其改进算法对尖岗水库水质进行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代表的尖岗水库水质稳定,未来几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符合水源地水质管理要求,如有更高的水质要求,则应加强水源地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9.
流域分布式水质模型是描述污染物的时空迁移转化过程的数学工具,是预测未来水质状况、研究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技术手段。本文针对流域分布式水质模型WEQ开展研究,结合二元水循环理论,着眼于加强污染物产生、入河过程的机理,考虑水库库容变化对污染物时空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增强模型的物理机制。改进后的WEQ使农田面源由陆域产生至入河过程更具有物理机制;借助水土流失方程计算水土流失量,增强了土壤侵蚀面源污染来源的可信度;通过水质过程与二元水循环过程的耦合,实现了污染物入河过程的动态计算;将水库蓄变量作为模型变量,描述水库调蓄对污染物的影响。本文以嫩江流域为例,模拟COD、氨氮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河道断面负荷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率定期:MSEQ=1.81,Re=62.3%,Pearson=0.374;验证期: MSEQ=1.45, Re=50%,Pearson= 0.692,通过产生量核算、水质模拟过程与监测数据对比以及水库调度合理性分析,确保改进的WEQ模拟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能够反映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水质过程,对水环境管理需求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汾河太原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浓度的特征分布,通过对汾河太原段的5个监测断面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浓度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分析其水质等别,进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析污染来源。针对不同监测断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建议,为汾河太原段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