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计划于2013年建成的破冰船将不负众望,大力开创我国极地考察事业新局面。长期以来,我国极地科考一直是单船作业,正在执行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已运行20多年,可谓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将应用软件和支撑环境分离的思想,从而提出了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定制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分析了一个实际的开发系统——基于.NET框架的变电站信息系统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总体结构,分析了该平台开发中涉及的.NET技术、数据组态技术、Web在线编辑技术、可视化工作流技术和.NET Web服务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经调研全球各地海上漂浮式风机的发展历史、现状,总结分析了现有不同漂浮式风机基础平台型式的结构特点及相关特性,对已经开发、正在开发和将要开发的漂浮式风电场进行了汇总分析,通过技术进步和削减建造成本提高竞争力,加强浮式风机领域的技术研究,以期在漂浮式技术方面跻身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火电厂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火电厂实时数据平台,给出了平台的数据流程和开发模型,并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文档对象模型(DOM)、远程处理等技术解决了电厂实时数据接口、发布和管理等关键难题。实际应用表明,此平台功能完善、运行可靠、操作方便,能够为各种应用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一、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当前,水利部和地方各级河长办正在积极推进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省级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面向各级河长办、河长、巡河员、社会公众等不同用户,开发了计算机客户端管理信息系统、河长APP、巡河APP、微信公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目前上海正在开展的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管理模式及成功因素,从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模式和项目运营的组织以及资源保障体系角度分析了当前机制、风险和监管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并逐一作了分析,探讨建立适应未来地下综合体工程开发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分别从风电场设计的资源分析、机组布置、基础优化、升压站优化等4个主要方面,对风电场智能化设计云平台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云平台的开发将促进专业协作,提升全局优化能力,提高风电场技术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8.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从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流域水电"四阶段"发展战略,随着下游梯级电站逐步投产,将有更多的发电机组进入商业运营,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辅助实现对流域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2011年公司开始流域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对流域电力生产的统一管理、集中控制、经验共享、持续优化的系统建设目标,目前公司正在新的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构建流域设备管理云平台,组织流域各专业人才、设备厂商的专家、第三方的专家一起通过建立在云平台上的状态分析模型库进行设备状态分析和预测,更好地支撑流域科学开发高效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防汛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多源信息难以集成,实时性与表现力不足等特点,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WorldWind组件设计并开发了面向防汛的三维预警监视平台。提出平台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客户层的四层体系结构,对平台应用层功能模块与基础组件架构进行设计,采用瓦片金字塔技术及四叉树结构实现组件基础数据的高效组织与管理,建立平台三维可视化环境,通过网络地图服务将防汛空间信息集成到平台上,提出多源防汛基础信息集成方案。将平台应用到陕西省防汛抗旱决策服务平台中,重点开发了防汛信息集成,防汛预警监视与防汛空间分析等功能模块,实践表明,平台具有海量数据的集成应用、实用性、可扩展性、界面友好及较好的三维效果等特点,能够为辅助防汛决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TeeChart控件在B/S结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S系统正在成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开发方向,其中采集数据的统计图形显示必不可少。以在服务器端安装TeeChart控件为例讨论了图形显示方案,对TeeChart控件的组成、属性和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在分析TeeChart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B/S结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中多坐标系绘图的解决方法,并对其在昭平台水库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系统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了防汛抗旱移动办公系统,此系统在3G通信平台上建立,基于TCP/IP协议连接方式,利用服务器转发(同时传送语音及数据信息,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多客户连接,服务器端开发采用.NET平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产品,采用数据整合、跨平台服务、访问安全等技术,有9大功能模块。系统以多种方式为防汛抗旱提供移动的实时信息服务,提高了防汛抗旱工作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红水河》2021,40(4)
针对阜新市现有的雨水情监测系统与防汛抗旱工作平台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三维GIS技术建立智慧监测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以VS2010为开发平台、采用C#开发语言、调用ArcGIS Engine10.2组件库以及Skyline三维开发平台访问SQL Server2008数据库,并且开发了信息掌上通APP,最终实现对雨水情信息空间分布情况的分析、防汛重点部位的监视和三维展示、汛情信息的移动获取等功能,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移动化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防汛导航系统运行在Android平台上,为防汛相关部门人员提供一种便捷的防汛信息获取方式。受MICAPS移动终端软件、地震速报等手机应用的启发,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设计、开发了防汛导航系统。文章介绍防汛导航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设计以及其平台功能的实现。读者可以在文章基础上构建自己的防汛导航软件。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乌鲁木齐市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在结合 C/S、B/S 架构的基础上,采用 SOA架构,利用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技术,将已经、正在和筹备建设的水利自动化系统工程无缝对接,形成包括源水管理、供水管理和安全保障等3个自动化系统的乌鲁木齐市水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支撑平台.着重阐述安全保障自动化系统的各子系统的构建、实现功能,结合 GIS 地理信息平台进行开发,为洪水灾害预警、大坝安全监测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尝试进行洪水风险图制作和管理.通过集成支撑平台的建设,将提升乌鲁木齐市水业集团对乌鲁木齐的水源和供水等城市水务管理能力,为乌鲁木齐市的经济与城市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质剖面自动绘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对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总体设计,并对其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在此基础上,以ArcGIS Engine为GIS平台,基于.NET框架,以C#为开发语言实现了该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实现了原始数据的获取、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绘制、对地质剖面的编辑和地层属性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形图查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地形图的分类规则,研究了图幅网格数据的生成方法,并基于组件式GIS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借助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出中国地形图查询管理系统。实现了地形图数据管理、数据导入导出、空间查询、行政区查询、流域查询、新旧图幅号对照等功能,弥补了当前地形图信息查询系统的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7.
在“双碳”背景下,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为更好指导企业大型风光电基地开发建设工作,通过政策分析及实际工程调研,总结基地开发建设面临的要素协同、创新示范、规范用地等方面的形势、特点及问题,并针对性在开发思路、开发模式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人口预测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分析、人口时空演变分析等模型为基础,把VS.NET2008平台下的C#作为编程语言,ArcObjects作为GIS软件平台,SQL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平台,利用江西省基础地理数据和1990-2008年统计年鉴县(市)人口数据作为检验数据,开发了江西省人口信息分析系统.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开发模式,主体采用基础数据层、中间应用层和客户服务层的三层分布式结构,实现了数据管理编辑、人口信息查询、人口预测、人口信息分析和专题图制作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10年里,我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突飞猛进,智能水电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完成了三峡等一批巨型电站监控系统及电站群集控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解决了诸如海量数据采集、通信与报警等技术难题,并开发成功了面向对象的iP9000智能一体化平台,以及三维虚拟仿真、虚拟电厂、智能诊断等平台应用软件,形成了智能水利水电及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智能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0.
消逝的北极     
北极的融化带来了好处,但造成的风险却大得多现在,北极到了夏季,到处都簇拥着生命。浮游植物在冰冷的海洋里进入繁殖高峰。鱼类、鸟类和鲸鱼正在饱餐这些浮游植物。成千上万只迁徙的野鹅来到了这里——它们的北方繁殖场。还有许多科学家也来到这里,举行一场新的极地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