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不完全数据的服用人体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基于照相测量的三维人体测量方法及其可行性,研究从人体数字图像中提取相关二维数据进行围度转换的测量系统。利用人体正、侧、后二维图像采集的不完全数据进行人体围度拟合,通过胸围、腰围和臀围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围度尺寸,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完成基于不完全数据的服用人体测量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常规三轴试验中由于实验仪器和计算方法的限制无法实现土样变形准确测定的问题, 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运用于土样三轴试验中, 通过非接触式测量为三轴土样变形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测量手段, 为促进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土工三轴试验中的发展与应用, 很有必要对现存的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的三轴试验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目前具有发展前景的、在三轴土样变形测量中得以应用的3种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基于数字图形处理的三轴试验、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三轴试验、基于新型数字图像测量的三轴试验)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详尽地阐述了各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和局限性; 通过不同测量方法的对比分析, 揭示了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的三轴试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针对不同的图像测量方法, 提出了不同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拓展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应用范围并提高测量精度,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和多相机同步采集系统相结合,形成连续视场的多相机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方法,在满足大长细比、大曲率和复杂全表面连续变形测量需求的同时,提高应变测量精度。多个相机同步拍摄物体表面的不同区域,相邻局部区域之间满足视场重叠范围要求,通过多相机标定将数据点映射至同一全局坐标系下,实现连续视场的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测量。利用双相机系统和多相机系统同时观测板的平移实验和梁的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连续视场的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方法充分利用相机空间分辨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三维变形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
CCD接收十字分划板的光学成像,中心偏测试软件处理处理由图像采集系统提供数字图像。借助于数字图像技术,中心偏测试系统通过非接触测量,完成自动聚焦,定位图像中十字中心的位置。这种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系统中图像几何畸变的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系统中广泛采用CCD摄影获取人体数学图像光学成像过程中存在几何畸变的问题,指出在利用数字图像信息进行人体尺寸计算时必须加以校正。本文分析了导致几何畸变的原因,并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和实验提出了校正的数学模型和方法。经实验验证,该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减少光学成像误差。  相似文献   

6.
主要讨论了基于摄像测量起重机载荷摆角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量起重机载荷摆角的方法,通过对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采集的载荷数字图像进行实时处理来测量摆角。文中对检测系统中的测量系统和图像的数字处理过程步骤作了说明,并且给出了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具有简单几何属性的定标物和定标标尺,以及相机的平移运动,分步标定相机的内部参数矩阵K、旋转矩阵R、位移向量T及导轨方向向量E,建立相机与被测物体的空间关系.在相机导轨的两个位置分别采集被测对象的清晰图像,利用基于数字图像的空间测距数学模型,即可求解空间两点的空间距离.提出的基于数字图像的测距原理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定标物定标法"中需要已知定标物空间位置的难题,具有数学模型收敛性好、定标精度高(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测量精度可控制在2%以内)、试验模型简单的特点,特别适合于空间大尺度物体(几米-几十米)的尺寸测量,能够弥补现有非接触测量方法在测量范围、测量成本等方面的不足,可广泛应用于大尺寸零件测量、地质勘探、水利建设、矿山开发、城市规划等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像的起重机载荷摆角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了基于摄像测量起重机载荷摆角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量起重机载荷摆角的方法,通过对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采集的载荷数字图像进行实时处理来测量摆角.文中对检测系统中的测量系统和图像的数字处理过程步骤作了说明,并且给出了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体积庞大的火箭弹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传感器的火箭弹几何尺寸测量系统。首先将弹体稳定支撑,然后通过测量装置对火箭弹轴向尺寸、径向尺寸及翼展进行测量,最后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火箭弹几何尺寸检测系统,可用于直径达500mm、长度达5000mm的火箭弹的非接触测量。并实现对火箭弹的径向尺寸和轴向任意两点之间距离以及翼展的测量,具备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好、测量时间短、实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可用于工业现场进行大尺寸零件精密测量的装置.该装置以有高稳定性和强抗干扰能力(室外时频率稳定性可达10-7)的双纵模热稳频He-Ne 激光器为光源,其拍频频率约为790 MHz ,拍频波长λ约380 mm,拍频波长为测量基准;以拍频波节点为对准标志, 最邻近节点到被测点的尾数间距x1,x2用组合于同一光路中的分系统激光干涉仪测量,分辨率为0.08 μm的方法来进行大尺寸L的测量 .测试表明,此装置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同类仪器中最高的频差稳定度.整个测量系统可在0~20 m 范围内工作,测量不确定度优于±30 μm/ 10 m .对石油机械大尺寸零件测量的环境性和高精度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运动图像清晰度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数字运动图像清晰度及其测试方法;在极坐标系上建立了数字运动图像清晰度测试序列的数学模型,设计并用计算机生成了不同转速图像各向清晰度测试图序列;定量测试并对比了静止、运动图像的清晰度;实验研究了不同编码参数下MPEG-2数字图像系统重建的运动图像清晰度。  相似文献   

12.
CCD图像监测系统应用于桥梁结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工程结构动态位移实时监测系统.通过CCD摄像机对附着在被监测结构上的人工标志进行视频图像采集,然后利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对缓存中图像进行异步处理,达到目标自动跟踪识别,最后输出结果,保证系统的实时性.系统已经成功地在桥梁结构工程检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汽车轮廓检测系统中,对于汽车轮距的测量是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进行的。由于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输出模拟信号,计算机只接收和输出数字量,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必须通过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从而实现CPU与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针对所设计的汽车轮廓检测系统采用TLC2543A/D转换芯片实现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采用接口芯片MAX485和P89C58X2单片机进行串行通讯实现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递,以完成数据处理任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便携式激光盘煤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型火电厂露天煤场存煤测量的精度和效率,研究和开发了便携式盘煤系统。该系统采用三维散乱数据插值算法并结合OpenGL完成煤场的三维复现,并对数码相机拍摄的煤场全景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利用处理后的图像对形成的三维数据进行拟合修正,从而提高了测量准确度。数据采集由自行开发的PDA程序完成,整个系统具有便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虚拟仪器技术在电流互感器检测中的应用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制出一套适用于电流互感器稳态准确度和暂态饱和特性的检测系统。此虚拟检测系统具有测量、显示和分析等功能,并以数字和图形方式自动给出测量和分析的结果,适用于二次额定电流为5 A及以下各种类型电流互感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虚拟仪器技术在电流互感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制出一套适用于电流互感器稳态准确度和暂态饱和特性的检测系统。此虚拟检测系统具有测量、显示和分析等功能,并以数字和图形方式自动给出测量和分析的结果,适用于二次额定电流为5A及以下各种类型电流互感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有很多基于交通标志图片进行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的系统研究,但存在误识别率较高的问题.因此文中基于视频数据对限速交通标志进行检测与识别,实现了限速交通标志的自动检测定位,并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来进行道路标志的识别; 同时,还采用连续自适应的均值漂移算法和光流法进行视频加速.实验表明,新提出的算法在耗时上缩短50%以上,检测识别准确度在90%以上,适用于相关智能识别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用微机及数字仪器自动快速检测电饭锅各项技术参数的方法、原理及硬件电路。之中全面介绍了检测限温温度及保温温度的新方法。在微机控制下,电饭锅的各项技术参数能全部自动检测,自动显示、打印、超限报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管理,使检测效率、检测质量及管理水平大为提高。本检测线可推广到其他家用电器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ZJ—01型多功能微机在线监测的硬件部分.该部分由多路转换开关和波形数字采集装置组成,其功能分别是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绝缘参数和系统电气参数等信号进行逐一选通、数字采集,送入计算机分析、处理,为绝缘参数和系统电气参数的在线监测提供了保证.该部分电路经优化设计,在性能指标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