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最终采收率在50%左右,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增加可采储量,2012年9月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开展了聚驱后缩小井距高浓度注聚现场试验。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目前已见到初步效果,试验中心区平均含水下降2个百分点,本文结合储层描述、动态分析等方法,对小井距高浓度聚驱见效特点进行总结,为下一步提高整体注聚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注聚区油井单井见效、见聚特点不同,按单井含水的变化划分为:见效低谷型、见效初期型、见效波动型、回返型、不见效型,每种类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储层参数、剩余油饱和度、注采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李超 《中国科技博览》2014,(20):365-366
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情况表明,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产液指数下降,油井流人动态与水驱相比有较大差异;油井见聚后,电泵泵散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而降低,功耗增大,抽油杆偏磨严重,其下部下行速度与行程落后于悬点,杆断率增加,抽油机井检泵周期明妊缩短等。通过使用聚驱宽流道潜油电泵,一方面使电泵满足抽汲聚合物的要求,提高电泵机组的泵效,另一方面实现在注聚合物高峰期利用电泵达到多拿油快拿油,提高采油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南中东一区于2010年7月投注高浓度聚合物驱。随着高浓度聚合物注人体积的增加,区块见到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但是,也存在部分注入井注入能力低,出现注入困难现象,部分采出井见效程度低,增油效果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区块及单井的视阻力系数分析,分析表明,聚驱开发阶段的视阻力系数存在着一个合理范围,在此范围里,对应的油井增油降水效果较好,同时,可根据视阻力系数状况指导聚合物驱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5.
根据EOR筛选和潜力分析,孤东油田适合化学驱的单元19个,地质储量20467万吨,占孤东油田总储量的81.1%,聚合物驱在孤东油田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94年11月实施七区西52+3北部扩大试验区投注聚以来,共开展聚合物驱项目8个,注聚储量5012万吨,本文重点对聚合物驱油特点和见效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挖潜,对三次采油最大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在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已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最终采收率为52.2%。但聚驱结束后,还有近一半的地质储量留在地下,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增加其可采储量是油田可持续发展、建设百年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喇嘛甸油田北西块4—4#高浓度聚驱现场试验表明,在原250m左右注采井距下,高浓度聚合物驱阻力系数高,驱动难度大。当注采井距缩小至150m左右后,采出井全部受效,含水下降明显。因此,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聚驱后进行小井距高浓度聚驱现场布井试验。  相似文献   

7.
董霞 《中国科技博览》2012,(23):252-253
随着大庆油田稳产难度的加大,聚合物驱油已成为油田重要的增产措施,现已大量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对注聚前后的试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聚驱条件下油层的油井含水、产液量等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同时用实例说明了提高油井产油量,降低含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北一区断东三元复合驱自2012年1月全面进入后续水驱阶段,水井注入压力大幅度下降,地层剖面动用不均匀,无效循环严重;油井含水开始大幅度上升,存聚率快速下降。针对以上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地层动用程度,挖潜薄差层剩余油,对注入井进行调剖、分注及细分等综合调整措施。调整后注入压力下降减缓,注入端有效厚度小于1m的薄差层动用比例增加17.5%,整体注入能力增强,采出端采出能力增强,含水回升速度减缓,产液量相对平稳,后续水驱阶段提高采收率1.94%。  相似文献   

9.
孤岛油田自1992年开始工业化聚合物驱开发以来,随油井见聚浓度升高,部分油井杆、管偏磨严重,造成油井频繁作业,严重影响了注聚开发效果。本文结合孤二区所辖区块特点,分析了注聚区油井杆管偏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偏磨井治理配套技术,提出防偏磨治理工艺的思路,对同类开发单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博 《中国科技博览》2014,(40):141-141
目前一类油层注聚区块已经全部转为后续水驱,因此二类油层成为聚合物驱挖潜的主要对象,也是喇嘛甸油田继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后的重要接替层。但是由于萨Ⅲ油层,油层多而厚度薄,渗透率较低,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严重,连通程度较低,导致薄差油层动用难度大,注入能力差,影响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多段塞交替注入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时可以减少聚合物用量,进而提高聚驱效益。从北北块一区3—4#站现场试验效果可以看出交替注入取得的聚驱效果较好,试验区阶段提高聚驱采收率11.95个百分点,比对比区多提高o.63个百分点,阶段节约聚合物干粉28.9%。  相似文献   

11.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酰胺作为驱油用的聚合物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采出液中见到聚合物,给油井生产和污水处理带来了难题.对聚丙烯酰胺进行降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有关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机械降解、热降解、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抽油井腐蚀情况比水驱严重,通过失重试验考察了聚合物驱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含砂量、细菌含量等因素对A3钢油井管杆腐蚀速率的影响,对聚合物驱抽油井的腐蚀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聚合物驱采出液中含有的残余聚合物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大;残余聚合物使得采出液黏度增加,携带悬浮物的能力增强造成磨损腐蚀严重以及加剧细菌繁殖使得细菌腐蚀加重,是导致聚合物驱抽油井腐蚀程度较水驱严重的主要原因.室内合成了一种咪唑啉类缓蚀剂,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与葡萄糖酸钠的复配比例,并优选出聚合物降解剂和高效杀菌剂与之复配,当复合缓蚀剂质量浓度在80mg/L左右时,缓蚀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13.
目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为10~12%,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50%。为进一步探索高浓度聚合物驱油的可行性,针对高浓度聚驱存在问题,开展了高浓度聚合物驱缩小井距现场试验。本文对高浓度聚合驱缩小井距试验区的油水井动静态资料的分析,总结了试验区的油水井动态变化特点及试验效果,对高浓度聚合物驱油的进一步开展及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现场实际经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明 《中国科技博览》2012,(29):321-322
在对齐40块先导扩大试验区见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分析法,利用监测资料,对齐40块蒸汽驱的见效参数进行描述。实践证明,先导扩大试验驱的见效与汽腔的形成、注入倍数的增加等有很大关系,我们将蒸汽驱油井的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热连通,热驱替、蒸汽突破,每个阶段其见效的表征不尽相同,各参数变化也不同,本文着重将不同阶段油井见效的参数变化进行定量描述,指导其它相似油藏的蒸汽驱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在单井及区块见到聚驱效果时,产液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各个区块及单井产液量下降幅度差异很大,导致增油效果、低含水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通过与一类油层聚驱对比及统计二类油层高浓度聚合物驱注采状况,分析认为,二类油层聚驱产液量下降幅度的大小与累积注采比、油层注入体系、油层渗透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室内渗流实验及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新型抗盐聚合物的吸附特性、渗流特性及溶液性能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聚合物分子链上嵌入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可以有效地抑制地层中的钙、镁、铁、硫等二价离子对聚合物分子链的降解,显著提高其抗盐性能;经过5次动态吸附后,抗盐聚合物黏度保留率较普通聚合物高24.20%;相同浓度条件下,抗盐聚合物黏度是普通聚合物的2倍;抗盐聚合物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均小于普通聚合物,更接近于线性,具有更好的注入性能,聚驱采收率较普通聚合物高3.5%,单位用量提高采收率较普通聚合物高8.5%.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二类油层高浓度聚驱技术已取得突破性成果,但其化学剂用量大。为降低成本,减少干粉用量,探索了在高浓度注入一定体积后,采用低浓度交替段塞的注入方法。室内研究表明,注聚后期改注低浓度聚合物段塞,可以保证在采收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节省干粉用量30%,大幅降低了二类油层聚驱成本。  相似文献   

18.
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沸石调剖机理先进,价格低廉,调剖性能好,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可以应用于聚驱后调剖来改善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改善聚驱后油田开发效果,探索低成本、高强度的调剖体系,开展了喇北西块聚驱后沸石调剖试验研究。目前聚驱后沸石调剖见到了初步效果,调剖井注入压力保持较高水平,油井见到增油降水效果,并取得了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测试》2016,(Z2):97-100
砾岩油藏由于非均质性较强,渗流能量变化较快,造成水驱采收率较低。聚合物驱是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式,但是由于砾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会更加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出现聚合物沿高渗条带窜流,从而影响聚驱效果。该文在窜聚特征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聚驱油藏的井间窜聚解释模型,并且形成井间窜聚解释的半解析方法,对窜聚通道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得到聚合物在砾岩储层中流动、吸附及扩散参数。可指导后续窜流通道的治理,并对同类油藏聚合物驱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区聚驱在开采过程中,以其非均衡性为主线,不断优化注聚方案,提高聚驱阶段的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东区聚驱后续水驱阶段仍存在的不均衡矛盾,及时调整开发思路,以提高区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聚驱采收率,提高油井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