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火电厂锅炉燃烧优化,有利于提高火电厂锅炉燃烧效率,减少锅炉燃烧造成的污染影响,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在对于火电厂锅炉燃烧优化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论述基础上,对其发展以及应用方向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火电厂锅炉燃烧效率,推进火电厂的运行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及广泛,过程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能针对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进行控制以实现控制生产质量。在大量的工业生产中,燃烧时其中必要的一环。无论是哪一种燃烧形式,对燃烧的控制基本上都是控制燃烧的流量、燃烧的温度、燃烧的经济合理性、炉膛负压平衡等方面。本文从锅炉燃油蒸汽锅炉系统控制分析开始,重点阐述了燃烧器控制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燃煤的不充分燃烧,不仅产生大量飞灰可燃物,导致环境污染,而且降低燃煤燃烧效率,提高成本。本文就提高燃煤燃烧经济型,降低烟尘排放中飞灰可燃物含量进行分析,从燃煤角度提出提高燃煤燃烧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分析火灾时,材料的可燃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开始着火时,一些物体肯定是可燃的,其次,当火势漫延时,涉及物体的可燃性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建筑物中,织物和家具材料是固体的,只有在加热的情况下方能燃烧。燃烧条件可以用足以维持燃烧的最小表面温度来表示。本技术标准描述了“明火”燃烧源,用于测试材料和产品的燃烧源的特性,以及测试用燃烧源和“明火”燃烧源的相关性,也阐述了有关燃烧的理论。技术报告对于如何根据特定材料和产品选择合适的燃烧源也给出了指南。ISO/TR11925-1《燃烧试验反应———建筑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与计算机相连的快速图像采集系统对Al-TiO2-C-Ti-Fe体系的燃烧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波蔓延模式随着Fe含量的增中即绝热温度的降低,由稳定的平面燃烧逐渐转化为非稳定的多点波动燃烧,然而随着Fe含量进一步增加,燃烧模式又转化为稳定的平面燃烧。  相似文献   

6.
自蔓延高温合成理论研究与进展(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兴利  韩杰才 《功能材料》1996,27(6):493-497
本文简要介绍了固体火焰现象的科学发现和发展。系统地阐述了SHS的体系类型,燃烧方式,燃烧机理,燃烧热力学,燃烧理论与数学模型,结构宏观动力学,燃烧化学合成和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简要介绍了相关实验方法及进展。  相似文献   

7.
燃烧法制备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燃烧法是制备氧化物纳米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其中,气相燃烧法、燃烧火焰—化学气相凝聚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而一些新的工艺方法,如低温燃烧合成法、喷雾燃烧法、电控火焰合成法在刺备纳米材料上也各有优缺点;燃烧法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在研究开发阶段。详细阐述了燃烧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顾文彬  商键 《爆破》1997,14(2):89-92
本文依据索性容器火药燃烧和弹性力学原理,推导建立了火药真实燃烧条件下,销子弹用燃烧罐设计方法;计算确定了销毁某子弹允许数量。实际使用表明,设计方法正确,燃烧罐装置满足工程要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TiC/Fe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过程中金属相Fe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金属相Fe的含量变化对TiC/Fe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影响。随着Fe含量的增高,燃烧温度降低,在Fe为30~35wt%时出现一个温度平台,对应着Fe的熔融。燃烧波速度在Fe为10wt%时出现极大值,反映SHS过程中Fe液相的作用。Fe含量增高,体系的燃烧模式由稳态燃烧转变为振荡式和螺旋式燃烧,当Fe>60wt%时,体系燃烧反应则不能自持。合成产物中TiC粒度随着Fe含量增高而变细,反映了燃烧温度和铁液相对TiC粒子生长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工业导火索燃烧时间的诸因素导火索燃烧时间一是必须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二是要求燃烧时间比较稳定,燃烧时间极差要小,如何才能满足这些要求,这是工艺上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就得搞清楚有哪些因素影响导火索的燃烧时间。黑火药是导火...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探讨了300WM燃煤电厂锅炉燃烧的稳定调整,对于大唐石门公司锅炉的燃烧不稳,进行了分析,提出燃烧调整方面的某些观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燃烧过程、燃烧不稳定性,设计了燃烧室,并计算了燃烧室出口的燃气温度和成分。燃烧室分为基本雾化区、混合气回流区、燃烧区和燃烧产物区4个区,燃烧不不稳定性主要与燃烧室压力、燃烧室几何参数、雾化喷嘴的工作参数等有关。燃烧室出口的燃气主要由HO2、CO、CO2组成。设计的桶形燃烧室点火性能好,燃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个基于熔融盐循环热载体的无烟燃烧技术,即把一个燃烧过程分为氧化剂生成和燃料燃烧两个步骤进行,燃烧过程能使助燃空气中的N2和燃烧产生的CO2在一套反应装置中进行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N2和CO2,N2可回收利用,CO2则可捕集起来安全封存。整个燃烧过程避免了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以CuO为催化剂,对CH4在Li2CO3-K2CO3-Na2SO4熔盐体系中的熔融燃烧过程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4能在该熔融盐体系中能完成无烟燃烧过程并放出热,失去晶格氧的CuO能与空气反应重新恢复其晶格氧,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理想的反应条件下, 得到的N2的纯度为99.3%以上,CO2的纯度为95.1%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张文云 《中国计量》2023,(1):103-106
本文提出了一种垂直燃烧试验装置的校准方法,该装置以丙烷为燃料,通过产生1kW标称预混合型火焰进行燃烧试验,对于其他形式的垂直燃烧试验装置的校准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含油废水回收热能─湿式燃烧法及装置这是一种采用2节间歇方式,使含油废水燃烧的湿式燃烧法。具体来讲,就是向2次燃烧室引进纯氧或富氧空气,进而向1次燃烧室引进从2次燃烧室排出富含氧量的燃烧生成气体,l次燃烧室在燃烧时使用以氧化铜为主体的贵金属混合催化...  相似文献   

16.
周正 《中国科技博览》2010,(36):402-403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对煤炭开采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但在开采煤炭的过程当中,不时会传来煤矿采空区瓦斯燃烧和爆炸的声音,采空区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其燃烧、爆炸火源原因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艰公司金佳煤矿“9.10”采空区瓦斯燃烧和次生爆炸的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现代材料动态》2009,(3):24-24
采用蓄热式低氧无焰燃烧技术改造后的铅熔炼熔铸炉,近日在株冶集团铅冶炼厂正式投产。这是蓄热节能技术在国内铅锌行业的首次应用。采用传统煤气燃烧技术,热利用率不高,节能潜力非常大。2007年下半年,该公司大胆引进“采用蓄热式低氧无焰燃烧技术改造铅熔炼熔铸锅”项目,并与相关企业开始进行蓄热式燃烧技术在铅锌行业的适应性研发。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对于我国节能环保工作的推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进行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进行了基本介绍,探讨了目前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TiC/Fe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过程中金属相Fe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金属相Fe的含量变化对TiC/Fe体系自蔓高温合成的影响,随着Fe含量的增高,燃烧温度降低,在Fe为30~35wt%时出现一个温度平台,对应着Fe的熔融,燃烧波速度Fe为10wt%时出现极大值,反映SHS过程中Fe液相的作用,Fe含量增高,体系的燃烧模式由稳态燃烧转变为振荡式和螺旋式燃烧,当Fe〉60wt%时,体系燃烧反应则不能自持,合成产物中TiC粒度随着Fe含量增高而变细,反映了燃烧  相似文献   

20.
卤代烷烃和卤代烯烃等氟为代表的工质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人工合成制冷剂,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可选的氟代物多具有一定可燃性。制冷剂的可燃性限制了其在家用和商用等场景下的使用范围。根据可燃工质的燃烧特性寻找阻燃方法,其中重要的手段是从研究燃烧反应机理及反应路径出发对单一或混合制冷工质进行燃烧过程反应研究。本文研究了R1234yf为代表的低碳氟代烯烃燃烧点火延迟、温度压力变化、典型组元燃烧过程;并对比了R32和R1234yf燃烧机理与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R32和R1234yf与烷烃和烯烃燃烧模型吻合,R1234yf点火延迟更高,加成和夺取反应更加复杂;通过反应路径的研究发现,两种可燃性工质中间稳定产物存在较多重合,在R32中仅添加体积分数为10%R1234yf时,当量比为1时的燃烧平衡温度可下降87.5 ℃;添加体积分数5%的R32混合物的燃烧平衡温度可下降21.0 ℃,混合物可燃性可低于两者任意组分;添加少量R32后点火时间提前,放热反应的自由基生成峰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