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基于灰色关联的金属矿山通风与作业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结合金属矿山通风实际,建立了以合理通风为参考数列,以不同井下作业环境为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分析体系.通过对构造的不同数据列的无量纲化处理、求取差序列、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等,得到了不同作业环境与通风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并据此分析结果找出了井下作业环境与通风的影响关系,为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与量化通风效果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述翔  戚伟  刘正 《中国矿山工程》2009,38(5):27-29,33
对辽上矿区金矿通风系统进行网络解算,完善了通风系统,改善了井下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谢秋生 《矿业工程》2011,9(2):48-50
通过对下坊铁矿通风系统进行通风摩擦阻力计算,合理选择通风设备,解决了通风困难的问题,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刘黔峰  彭雄 《采矿技术》2012,(6):33-34,62
针对锡矿山南矿浅部采空区多、通风线路紊乱的现状,对现有通风系统风量、风压、风阻及网络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对通风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提出了优化方案,确定了改造措施,从而达到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提高残矿回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中关铁矿矿井通风系统,针对中关铁矿主扇、局扇及各中段通风构筑物设置情况,对矿井通风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并测定分析了主要中段通风参数,总结了矿井通风系统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优化改进措施;最后,对改进后的矿井通风效果进行分析及验证。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有效地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提高了通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锯板坑钨矿通风系统现状调查,该矿存在高温季节主进风平硐风流反向等严重通风问题.通过建立矿井通风系统数学模型,确定了双主扇异地并联作业的两翼抽出式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了主要通风井巷断面,合理分配了两翼通风线路的通风阻力,以及形成了独立、稳定的专用回风井巷.通风系统鉴定指标数据和现场作业环境的大大改善,都说明锯板坑钨矿通风系统能够给职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汤丹铜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矿井总需风量和通风阻力的计算,提出了现时期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的整体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彻底地改善了原通风系统的混乱局面,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行稳定,矿井风量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有效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矿井通风的目的是确保井下各用风作业地点的风量,稀释和排除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井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避免瓦斯煤尘等事故的发生。本论文从理论上和现场实际上对金达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指出了下一步优化改进的方向。本论文对优化通风网络,降低通风成本,提高通风效益,增加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合理安排采掘作业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高海拔矿井作业场所低压低氧的环境,对高海拔矿井局部增压通风系统进行设计.基于增阻、增能和堵漏3种作业场所局部增压方式的数学模型,采用 Ventsim 对高海拔矿井局部增压通风系统进行构建和模拟.结果表明,增阻通风、增能通风和堵漏3种局部增压方式均能实现工作面的增压效果;但增能与增阻结合的增压方式较单一的增压方式效果更好.当风机为37kW 的矿用轴流通风机,风窗的风阻值为4.000N??s2/m8 时,工作面压力上升730Pa,相当于海拔下降150m.因此,高海拔矿井局部增压通风方案可有效改善工作面低压低氧的现场环境.采用该优化方案对西藏某矿井进行通风网络解算,使风流得以最大限度地流入采场,实现了按需通风,为解决高海拔矿井作业场所缺氧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银山矿通风系统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通风存在的问题,利用Ventsim软件,建立了三维通风仿真模型,设计了3种通风系统改造方案。从矿井总风量、矿井总阻力、风机装机容量、基建费和矿井通风系统抗灾能力5种因素,构建了矿井通风方案优化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模型,确定了该矿通风系统最佳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大大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通风各项指标都达到矿山安全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方波 《采矿技术》2012,(6):35-36,91
介绍凡口铅锌矿井下通风系统组成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内涵。通过分析影响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各个因素,结合凡口铅锌矿的实际情况,对提高通风系统可靠性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以加强对井下通风系统管理,提高井下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创造良好的井下作业环境,防止因通风系统原因造成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向深部发展的热害难题,以五矿己采区为工程背景,利用系统工程理论中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验证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表明仅仅依靠通风来降低作业地点的环境温度是不够的。矿井采取改善矿井通风系统、减轻局部热源对新鲜风流的加热作用、加强井下工人劳动保护、采取人工制冷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大大地改善了五矿作业地点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3.
赵家寨煤矿存在部分地点风速超限、个别采掘地点温度升高、矿井主要通风机高负压运行等问题,必须对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根据矿井采掘接替和巷道布置情况,对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方案实施后,有效解决了矿井当前存在的问题,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改造后的通风系统更加稳定、可靠,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年采掘总量的不断增加,北翼通风系统总风量欠缺、采场作业通风紊乱等问题开始显现。结合开采条件和井巷结构特点,对北翼主要井巷通风能力、作业中段风量分配、机站设置及风机优选、通风构筑物设置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北翼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解算,预测了通风效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井筒布置风筒受限时,采用井下安装抽出式辅助通风机,对矿井通风能力进行提升,并解决风井井筒的通风"瓶颈"问题;在选择抽出式主通风机时,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合理计算、选择主通风机参数等措施后,通风系统稳定,既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又大大提高了功效,为矿井早日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山金矿四矿区原通风系统存在系统回风工程欠缺、污风无法及时回到回风井、深部-600 m水平以下采区通风困难、新鲜风流短路等问题。介绍了井下通风系统技术改造的具体过程,通过通风系统区域分区,梳理采场通风线路,新增进、回风工程,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对系统进风及中段风量进行调控。通过Ventsim动态仿真模拟表明,通风系统总风量为163.2 m3/s,通风阻力为2 502.2 Pa,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率大幅提高,对改善矿山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深井开采中通风系统普遍存在的通风不足问题,提出了深井环境下应用基于大风流综合净化技术的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分析了可控循环通风的技术特性,设计了大风流综合净化方案,将其应用于承德某铜矿,对实际风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建立了对比加权综合标度指数评价模型,对循环风质进行了安全等级评定,最后进行了节能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增加了井下的有效风量,矿井空气质量等级为II级,属于“较安全”的级别。基于大风流综合净化技术的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可较好地实现净化降尘、增风降温、节能降耗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矿井气候条件和井下作业环境,是一种经济合理地解决通风不足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甘南某高原矿井通风系统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高原矿井通风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对高原矿井进行压入式正压通风系统的新思路,并合理利用了矿山已有热资源以及矿井回风热源对入井风源进行预热升温,使矿山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加热空气,改善井下低温作业环境,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国内同类高原非煤矿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井下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矿山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的问题,而通风系统的智能化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通过简单分析智能通风的原理、实现的目标以及关键技术与设备,针对漂塘钨矿通风系统主要存在的风阻不均衡,无法实现按需通风的问题,为其调整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变频改造风机和搭建智能通风管理平台,完成了388和448两个主要工作面试点的智能通风系统,实现对试点通风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在满足井下按需通风情况下,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数据采集工作量,节省了通风成本,有效保障了矿山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降低矿山整体的能耗,同时为建设智慧矿山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20.
早子沟金矿原布置东风井作为回风井,而现场实际情况是东风井承担进风任务,矿区缺少专门的回风井工程,整个矿区无法形成有效的机械式通风系统,致使井下新鲜风缺乏,污风无法及时排出,井下作业环境差。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结合矿山生产规划,对矿山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矿区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通过风量、风阻计算,选择了合适的风机型号,设置了通风构筑物,优化了通风网络,使其最终形成切实有效的机械通风系统,有效提高了矿井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