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伟  易积正 《特种油气藏》2012,19(3):35-38,152
湘中涟源地区处于中扬子板块南部边缘,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与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合导致该区复杂地质结构和多样的构造样式。对于该区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晚古生代构造层而言,早期挤压应力导致以缩短变形构造样式为主,晚期应力松弛期,以滑脱回缓构造样式为主。凹陷总体属于盖层滑脱式逆冲褶皱组合。凹陷西部发育叠瓦逆掩冲断带、中部为隔挡式褶皱带、东部为滑覆断皱带。钻井揭示凹陷具丰富的生油气物质基础,纵向上有效储盖组合和构造组合指示中部隔挡式褶皱区最具天然气勘探潜力。逆断层下隐伏圈闭、凹陷内的低背斜和近凹陷中心的深盆气等的研究对该区油气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详细分析地面地质资料和大量高质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2大类,前者可分为基底逆冲、扭动、逆冲与走滑扭动叠加等3亚类,后者可分为叠瓦式逆冲、滑脱背斜、断弯背斜及披覆与滑脱挤压背斜叠加构造等4亚类。大多数基底卷入构造发生于海西期,喜山期再次强烈活动;大多数盖层滑脱构造发生于喜山期。构造多期活动,因此部分构造样式为叠加构造。不同的构造样式具有不同的圈闭发育特征。依据构造样式和圈闭特征,将塔西南坳陷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2大类。  相似文献   

3.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周缘构造体系多变,基底结构复杂,构造运动多期,构造样式丰富。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时间四方面分析入手,将构造样式按成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并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一般要早于盖层滑脱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  相似文献   

4.
以T.P.Harding和J.D.Lowell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为基础,对研究区构造样式作了详细分类研究。根据基底是否卷入,将研究区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2大类;根据应力传递方式,将基度卷入型构造样式分为挤压断块、张性断块和基底逆冲-褶皱系3类,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分为逆冲-褶皱组合和正断层组合2类。根据褶皱和断裂的不同组合形式,进一步识别出11种构造要素,即背冲断块、对冲断块、“垒-堑”式组合、大型盲叠瓦冲断带、叠瓦扇、断弯背斜、滑脱背斜、断展背斜、滑脱背斜、构造三角带、双重构造、铲形正断层与滚动背斜等。由于多期构造变形的影响,存在多种构造样式叠加现象。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地面地质资料和大量高质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2大类,前者可分为基底逆冲、扭动、逆冲与走滑扭动叠加等3亚类,后者可分为叠瓦式逆冲、滑脱背斜、断弯背斜及披覆与滑脱挤压背斜叠加构造等4亚类。大多数基底卷入构造发生于海西期,喜山期再次强烈活动;大多数盖层滑脱构造发生于喜山期。构造多期活动,因此部分构造样式为叠加构造。不同的构造样式具有不同的圈闭发育特征。依据构造样式和圈闭特征,将塔西南坳陷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2大类。  相似文献   

6.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周缘构造体系多变,基底结构复杂,构造运动多期,构造样式丰富。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时间四方面分析入手,将构造样式按成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并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一般要早于盖层滑脱型构造的形式、定型期。  相似文献   

7.
辽河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详细分析辽河盆地构造样式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前者分为阶梯状伸展构造、张性正断层构造组合、披覆构造、变换构造带、扭动构造及正反转构造等6亚类,后者可分为滑脱正断层构造组合、底辟构造等2亚类。构造多期活动,因此部分构造样式相互叠加。不同的构造样式具有不同的圈闭发育特征。依据构造样式和圈闭特征,将辽河盆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应力场控制,中、上扬子区在地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革,形成了各种样式的断裂、褶皱和不整合构造,期间共经历了广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4期关键构造变革期。广西运动在研究区形成了大范围北东走向的构造变形;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海陆转换;燕山期为大型陆相湖盆沉积阶段;喜马拉雅期研究区遭受了来自3个方向的挤压。4期关键构造变革期对油气保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泥岩盖层的发育和保存。广西运动使中、上扬子区重要的志留系泥岩盖层大面积遭受破坏;中、下三叠统泥岩在印支运动遭受广泛剥蚀;燕山中期的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以外早燕山期的区域盖层造成了严重的剥蚀;喜马拉雅运动使得隆起区上部的中、上中生界和新生界泥岩盖层完全破坏,仅在局部坳陷地区得以保存。除了泥岩盖层的发育以外,关键构造变革期的构造变形样式也制约了中、上扬子区的油气保存。川东地区主要以发育隔档式褶皱为主要特征,由紧闭背斜和宽缓向斜组成;湘鄂西地区的滑脱层较川东地区滑脱层深,主要为志留系和下寒武统泥岩;雪峰隆起由东南向西北的逆冲作用,使得其西北缘发育大量的地表高角度突破断层;在湘鄂西地区则发育低角度的逆冲断层,与下寒武统和志留系盖层形成了重要的油气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样式及叠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逆冲和走滑断裂活动、褶皱作用和区域性升降作用互相交织,彼此影响,造就了现今盆地西部地区复杂的变形格局,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首先根据基底卷入程度划分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样式,进一步根据其变形划分出7个类型。在燕山早期伸展构造的基础上,在喜山期多幕构造运动作用下,新生代构造样式发生多期次的叠加。在该地区发育有五种构造叠加型式。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构造样式与演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断裂较发育,可分为3 组( 北西向,分布最广泛;东西向和北西西向;北北东向,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南部) ,主要是基底卷入型断裂,断面较陡,上盘发育断展褶皱和伴生断裂。巴楚地区构造样式可分为盖层滑脱型和基底卷入型。下寒武统泥岩、膏泥岩和下第三系膏泥岩是该区的两套区域性滑脱层,盖层滑脱型构造可分为两种:沿下寒武统滑脱层发育的断展背斜、叠瓦状逆冲断片和沿下第三系滑脱层发育的滑脱型逆冲断块。基底卷入型构造有多种构造样式,包括单斜式断块、“Y”形及反“Y”形断块和背冲式、对冲式断块。巴楚地区构造发育史可分为3 期:加里东期—海西期,海西晚期,这两期构造形成与中、晚志留世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及西昆仑晚古生代火山弧的演化相关;喜山期,构造形成与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南缘的碰撞密切相关。图3 参3(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1.
黄桥地区是下扬子有利含油气区,后期改造强烈、构造复杂,制约着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黄桥地区经历3期构造运动叠加,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逆断层和褶皱,组合成多种构造样式。通过区域构造和三维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合其成因,主要分为挤压构造、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3种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将黄桥三维区分为西北斜坡带、中部隆起带和东南低凹带3个构造区,指出中部隆起带构造稳定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区志留纪岩相古地理与石油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扬子地区志留纪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比较有利于油气藏的发育。扬子地区志留系主要是滨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泥)岩为主要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处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储集层为中、上岩留统滨浅海碎屑岩,在有利的成藏及保存条件下,在扬子地区可以形成并保存商业油气藏。扬子地区南部的长江沿线地区是志留系最有利的勘探地区。图5表1参15(文玲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钻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结合典型地震剖面和建立的三维构造模型,研究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特征,认为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的特征,由4套滑脱层作为间隔在纵向上划分5套构造层:寒武系膏盐层底界以下构造层,构造简单,断裂少,多为低幅度隆起;寒武系膏盐层顶界—志留系底界构造层,受寒武系膏盐层控制,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志留系底界—二叠系底界构造层,受志留系泥页岩滑脱层控制,呈反冲背斜、断背斜;二叠系底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底构造层,受二叠系煤系滑脱层控制,具双重构造和反冲背斜;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底界以上构造层,整体与主体构造形态一致,局部受控于三叠系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呈宽缓背斜。根据寒武系盐上各构造层变形差异,在平面上分为西南段、中段和东北段;结合各构造层变形程度和盐下震旦系古隆起顶界面上超下削的特征,认为研究区东北段盐下构造层油气保存条件最好,是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4.
库车坳陷西段盐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盐构造理论,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厘定了库车坳陷西段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的膏盐岩层系的盐上、盐下和盐间构造样式、分布及形成机理.其中典型盐构造样式有盐核背斜、外来盐、盐枕、盐焊接和断层焊接、盐缩颈、盐成凹陷和“鱼尾”构造.盐构造的形成分两个阶段,即早期初始形成阶段(65~1.64Ma)和晚期挤压构造定型阶段(1.64Ma前后).变形早期盐上层的重力滑动和顺层挤压决定了克拉苏构造带盐上、盐下不同的构造组合,秋立塔克构造带受滑脱传力作用,构造样式与盐层厚度和断层交切方式等有关.结合石油地质资料,讨论了盐构造的油气分布规律,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中国南方地层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强烈后期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保存和破坏经历了多期阶段式发展和演化的复杂过程。以四川盆地为代表的构造相对稳定、保存条件好的地区,具有多源供烃、早期聚集、油气转化、晚期定型的特点;中、下扬子中、新生界覆盖区,具有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特点;湘鄂西、滇黔桂等碳酸盐岩裸露区,则表现为早期生烃、后期破坏改造的特点。依据生烃期的早晚以及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可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种类型。依据不同地区的成藏条件与特点,南方海相领域的油气勘探应按重点展开、力求突破和区域侦察3个层次进行,即重点展开四川盆地区,力求突破黔西北地区、中扬子江汉平原南部及下扬子句容、海安地区,区域侦察黔南、滇桂及湘鄂西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以志留系区域滑脱层为界,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据不同地区上、下构造层形变特征与强度及其组合特征,可将其地质结构分为单层稳定、双层连续、双层断褶、单层叠瓦、双层冲滑、单层冲断和二元推覆等7种类型。印支以来多期沉降与隆升产生了"早降晚抬"和"早抬晚降"2大类6种形式的埋藏演化史类型。海相地层原始建造、后期构造运动改造与上覆陆相地层的叠加形成了原生型、改造型、再生型和后生型4种类型的成藏组合。其中原生型成藏组合油气保存条件好,勘探前景好。中、下扬子区再生型和后生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各级断层发育复杂、构造特征演化研究难度大,至今尚未有商业油气发现。在北凹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开展了构造特征及圈闭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形成时期可分成早、中、晚期和持续性发育四个演化时期,北凹中下构造层形态变化大,上构造层形态变化平缓;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地堑、地垒、断阶、花状与似花状构造。从圈闭类型来看,北凹受区域性伸展和走滑作用控制,主要发育断鼻、断块构造,其次为受断层遮挡的构造–岩性圈闭,圈闭类型在平面上整体具有分区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秋南-亚肯地区横跨库车前陆冲断带的前锋带和前缘外围带,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但构造变形复杂。综合应用地表露头、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根据构造-地层组合及变形特点,划分了上部(新近系库车组至第四系)、中部(下白垩统至新近系吉迪克组)和下部(基底至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三个构造变形层。该区自上新世库车组沉积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挤压构造变形,造成不同构造变形层和不同构造样式的垂向叠置,形成了受多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差异变形构造。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和已钻井分析,指出构造分层差异变形对该区油气纵向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油源断裂的沟通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中部和下部构造变形层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苏南地区,上古生界沿高家边组滑脱层系逆冲推覆,下古生界受控于两套区域滑脱层系并形成双冲构造。燕山中期,NNE向左旋压扭和NW向右旋压扭走滑对早期推覆构造有改造作用。燕山晚期,区域应力背景转变为NW-SE向拉张环境,使逆冲推覆体受重力作用沿断坡回滑,形成后缘凹陷(或箕状断陷)。苏南地区由于下古生界双冲构造和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在志留系之上而纵向位移势能受限回滑较难,后经历喜山晚期隆升,最终形成苏南中、古生界高台阶,苏北低台阶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