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泛博物馆”城市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程芳欣  田涛 《规划师》2012,28(5):106-109
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运用同构与演绎的方法,对博物馆的职能与开发运作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泛博物馆"的概念及文化体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对其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文化体系的空间结构,从而提出西安"泛博物馆"城市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对"泛博物馆"文化体系的构建作出了探讨并提供了切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外城市都拥有自身的文化历史及发展的不同路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表达的大凡是历史传统与艺术成就,更是城市的象征与发展的缩影.当代社会文明进程证明:没有博物馆,城市将变得贫穷;而没有专属的城市博物馆,城市无法对其历史文化展开收藏、研究、教育和传播,也更难从传承的文博视角编织城市文化振兴的创意之道.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现代社会城市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博物馆建设选址应考虑环境、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选好博物馆的建设地址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牌文化形象.论文分析博物馆选址与筹建应遵循的原则,介绍博物馆的选址与筹建现状,探讨博物馆选址与筹建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博物馆的筹建策略,以供参...  相似文献   

4.
汪芳 《建筑学报》2007,(12):82-85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co-museum的理念,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该主题的含义在于它强调博物馆应是根植于现在、保存与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不仅将全世界各地的观众、隔代人与他们的文化紧密相连,更在于要让现在和未来人更好的理解文化遗产传承的根源。围绕该主题,国际博协至少22个专业委员会还针对自身特点精心设计了各自的活动,如国际城市博物馆藏品与活动委员会(CAMOC)拟研究“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博物馆”议题;建筑与博物馆技术专业国际委员会(ICAMT)希望通过研究“在历史之巅--遗址博物馆”,发现活态化历史记忆的机遇和挑战;英联邦博物馆协会(CAM)主题是“将博物馆带到街道上”。由此可见,在博物馆宏大主题下已辐射出的丰富多彩的议题。2014年2月26日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开创者朱启钤(1872-1964)辞世50周年纪念日,建筑文化考察组一行来到东城区赵堂子胡同参观,朱启钤百年前对文化遗产的“眼力”,让我们在敬重这赵堂子胡同3号的建筑时,更多了些许联想:这里当年曾经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办公室,但今日故居现状令人悲哀,传承数千载中国传统建筑和其代表的胡同文化,已处在当代商业开发的强大挤压下,这哪里是文保单位,有谁还知道朱启钤,这分明已成为蜗居着几十户人家的“贫民窟”。我们不敢想,朱启钤和梁思成、刘敦桢等人若在天有眼,他们会怎样的悲伤至极!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城市Strongoli改造的必要性,我们强烈地想在居住中心设立一个艺术馆。这会对卡拉布里亚的文化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从Strongoli外的Motta Grande山上向远处眺望,可以看见新的Strongoli艺术博物馆成了卡拉布里亚中心城市的一个标志。概念行走来思考(Seeing by Walking)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哲学学院在其屋顶人行道上散步时所进行的思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城市的文脉等特征,市级博物馆通常会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建筑师在设计时也会着重探索城市的建筑本源。建筑类型学通过提取"原型"进行一定的转化并进行建筑新形势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找寻博物馆的本源提供一定参考。文章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对中原地区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进行分析,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文化及地域特征探寻博物馆设计所依据的原型,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为博物馆建筑在契合城市性格设计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博物馆建筑与城市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代博物馆建筑与城市的象征经济、博物馆文化作为组织城市空间的手段、博物馆与城市大众文化消费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博物馆建筑在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特点,以期为城市规划者和相关设计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镇江博物馆新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追朔镇江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渊源,从而对“历史文化环境”进行新的解析和对博物馆建筑进行新的构想,并结合杜会学、建筑现象学、建筑符号学等理论,汲取传统地区的地域文化、符号、材料、技术等元素,赋予和拓展了镇江历史文化博物馆新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培育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端  胡长春 《城乡建设》2007,(11):69-70
一、城市化催生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城市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城市不仅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一个单位,而且还是文化学意义上的一个单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即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缩影,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荟萃地,是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历史积淀的物化地,城市是人类文化成果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 ,并向大众开放。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 ,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博物馆是文物收藏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博物馆在当今的社会中 ,对城市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四个方面可以体现 :一、博物馆既是城市的标志 ,又是城市文化品位及档次的缩影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物藏品 ,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它的发展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经济实力及发展前景。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它的博物馆业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  相似文献   

12.
斯蒂文·霍尔现象学的建筑创作思想,即场所精神和知觉体验对西方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作品在当代不同创作领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们.芬兰KIASMA(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便是霍尔对建筑现象学的又一成功的经典演绎.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1日,"时代建筑: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第一站在杭州落下帷幕。"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与文化关系,关注文化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此次"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的第一站,《时代建筑》选择了杭州为起点,对专题型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建设、改造、展陈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建筑学与博物馆学实现跨界交流,为建筑师提供新的思考与启发。并且,  相似文献   

14.
  满运洁翻译 《景观设计》2011,(5):I0010-I0017
2011年7月19日利物浦的新博物馆正式开放.它将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的利物浦港以及这座城市对世界的重大文化影响(如披头士乐队等)展示在世人面前。博物馆还将利物浦的历史与人文融合在一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这座建筑的功用远远超过了一座大楼或是博物馆。”设计师Kim Herforth Nielsen如此说道。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对散落在乡村中的文化项目之一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进行的一次建筑师POE研究。对散落在乡村中的文化项目的建筑师POE,有助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其有机地纳入到整体规划中,使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更积极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居民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大部分城市在开展文化旅游建设的基础上,也开始重视城市博物馆建设。而博物馆选址的好坏与否对博物馆各项工作影响极大,不仅影响博物馆的建设,还关系到城市的形象与品位,因而,应高度重视博物馆建筑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设计:阿利·拉法特(国际咨询)DESIGN: Aly Raafat (Inter-Consult)1996年建筑石材奖(中东与北非地区)第三部分(城市景观)一等奖评委非常欣赏建筑师进行开放空间的设计时从古典建筑中获得的灵感。传统场景与富含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石头、水等)完美地结合起来。设计者巧妙地组织开放空间,与改建博物馆现有的传统风格相统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空间在传统伊斯兰风格影响下被设计出来,进而使整个博物馆卓而不群。建筑上的细节和设计上的组织,实际上是以博物馆的修复为目的来构思的。建筑布局遵循并发展了古典的风格。一条主轴…  相似文献   

18.
高博  李敏 《华中建筑》2012,(1):35-38
该文在广义建筑观下分析城市公共文化建筑的设计过程,从城市、环境景观、地域文化方面探讨方案形成的过程,并以安康市博物馆(新馆)设计方案为例,详细阐述了该过程,让我们了解到建筑设计更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今日建筑     
王飞 《时代建筑》2012,(1):184-185
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Tel Aviv Museum of Art)建筑师:Preston Scott Cohen建筑师事务所地点:以色列特拉维夫面积:20000m~2建成:2011年坐落在城市文化中心区的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由Preston scott Cohen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这个项目遇到的巨大挑战是:如何解决特异的三角形网格与博物馆所需的大型矩形画廊之间的紧张关系?建筑师的解决方法是巧妙地利用扭转的几何曲面,连接了展馆之间的错动的角度,从而使自然光折射到几乎半埋的建筑物的最深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博物馆从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着兴盛发展的态势,其中,建筑的发展尤其引起社会的关注,一座座散发着艺术气息的博物馆,代表着各个时期最活跃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出现在城市里。近几年来,城市博物馆更是成为城市的新地标,让市民惊叹的建筑不再仅仅是豪华的写字楼、会展中心、商厦等设施,博物馆建筑作为新的建筑类型在城市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主动融入社会发展自我更新的表现。也体现了城市"新陈代谢"的绿色生态观。诚然,博物馆新的观念、现代化的设施对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其作用是积极的,但对于博物馆自身,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更高的要求。在中国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