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肖凤娟  邹?锦 《室内设计》2013,28(3):69-76
以重庆市开县汉丰湖景观设计作为研究案例,解析水文过程在消落带湿地的形成、发展及演化中的决定性作用。探寻响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并运用于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中,形成遵循过程的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山地城市滨水区消落带的开发、保护和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斌  韩文龙 《山西建筑》2015,(10):212-213
从介绍消落带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消落带产生的原因,并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保护、边坡稳定性方面阐述了消落带的研究概况,指出对消落带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恢复保护库区生态系统,对合理解决消落带造成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琛 《山西建筑》2010,36(22):15-16
以河(江)城市段消落带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国内外水利工程技术以及滨水景观设计,并对消落带的相关概念、城市消落带的构成进行了界定和辨析,从而得出了城市消落带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任维  吴丹子  王向荣 《风景园林》2017,24(2):91-100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消落带,垂直落差达30m,其生态保护、科学利用与健康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关系着上游诸多库区城镇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基于风景园林学的综合视角,以重庆市云阳县城市区域消落带为研究对象,梳理与归纳其特征为周期性、层级性、多样性、脆弱性;构成为自然草地、农田、自然林地、硬质堤岸、码头、荒地、公园绿地、临时性建筑;功能为生态功能、社会功能;问题为生态环境恶化、江城景观割裂。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其景观规划的内涵与原则,并着重从土地利用模式与植物景观营造两方面开展其景观规划策略的探索性研究。以期为云阳县及其他三峡库区城镇城市区域消落带景观规划构建研究框架,也为其他区域的消落带人居环境建设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水位变化在两岸形成消落带。消落带不仅蚕食库岸稳定,对三峡自然风景也有极大破坏。即使在对消落带进行稳定治理后,也难消除对环境景观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对消落带进行浅层加固并用彩色混凝土在治理结构表面上成画的方法,拟将消落带做成一个文化走廊,把华夏文明与三峡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形成景观、文化和安全的新三峡。提出了三峡历史、文化走廊营造模式,充分利用、整合社会资源,达到快速治理三峡消落带的目的。三峡历史、文化走廊的建立,彻底治愈三峡工程给三峡带来的创伤,给三峡景区增加了文化内涵,提高了三峡的旅游质量,使其成为世界独一无二、最具特色的景观、文化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6.
洪治中 《华中建筑》2014,(3):102-106
水库消落带是一种生态条件特殊的干湿交替区,其生态状况的优劣影响着水库生态系统。该文在分析水库消落带生态功能和生态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山东莱芜雪野湖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案例。依据雪野湖库区不同岸线规划类型和水资源保护需要,提出了四种生态修复模式:水塘湿地模式、梯田湿地模式、保育模式、堡坎加固模式,以及七种植被修复方式。从生态修复的角度重新审视水库消落带景观规划设计,构建生态友好型的消落带区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平  冯潇 《建筑与文化》2016,(12):190-193
消落带是由于水位季节性涨落形成的水陆过渡带,作为水陆两大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桥梁和纽带,在生态系统和景观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人工水库形成的消落带,往往存在水位大幅度变化的情况,引发了诸如消落带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问题,使得消落带地区的开发项目倍受影响。文章以丹江口水库太极湖湿地公园景观概念设计为例,通过水域淹没分析、区域视线分析、规划区域周边项目影响力分析,提出以下设计策略:通过划分重点、次重点区域协调场地开发强度问题;通过分层蓄水和植被群落构建解决水位消长引起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季节性波动给消落带带来了极大的环境胁迫,包括对水库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对库区移民生存质量的影响。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开州区汉丰湖为例,基于协同进化、协同共生及水敏性设计等生态学原理,针对汉丰湖水位变化特点,将汉丰湖消落带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进行了消落带生态修复设计及工程实践。9年的观测研究表明,人与自然合作进行的汉丰湖消落带生态系统设计及营建,发挥了地表径流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育、稳定湖岸、美化景观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不同水位时期优美的消落带及滨湖景观,为开州城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观赏、游憩场所,这个移民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改善。由于充分吸纳了原住民对消落带及滨水空间的良好意愿,使得消落带生态修复及景观优化这一生态实践活动融入开州城区这个社会大系统中,成为社会系统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协同共生之舞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亚龙  李彬 《园林》2020,(1):77-81
重庆万州新月湾位于万州区瀼渡镇长江北岸,属典型丘陵地带。因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形成的反季节变化以及三峡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搬迁,致使库区两岸生态环境、地质地貌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受到影响。本文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从植被景观的层面对瀼渡镇瀼渡河东西两岸的植被消落带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设计手法的探讨,提出消落区人工植被重建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后期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消落带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生态化改造对重塑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改善滨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重庆主城滨水区主要由滨水绿地、滨江路、护岸及消落带构成,其中滨江路对滨水区的景观生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对重庆滨江路的建设现状进行总结、对典型断面的景观生态性进行评价、对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剖析,基于生态修复的思想探讨各典型断面景观生态化改造的若干方法,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城市的滨江景观生态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城市滨江消落带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是长江生态大保护的关键,消落带恢复治理是重中之重。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恢复治理中,重庆主城区长江段面临着极其严酷的环境胁迫。以重庆主城区九龙外滩的滨江消落带为例,运用界面生态调控技术、立体生态空间建设技术和滨江消落带韧性景观修复技术,在前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了九龙外滩340 m长的滨江消落带的生态景观修复示范研究,成功筛选出耐淹性强的植物种类。阶段性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些植物面临持续不断的洪水冲刷淹没及高温干旱交替的逆境,无论是植物种类,还是植被结构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韧性适应。通过运用适应水位变化的滨江立体生态空间建设技术,试验段滨江立体生态空间格局初步呈现,与周边的裸滩形成鲜明对比,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在库水季节性升降作用下,库岸边坡形成了一段高程约为30m的消落带。消落带是库岸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地带。在库水升降、波浪淘蚀等其它外力作用下,消落带库岸的岩土体不断地被冲刷和搬运,从而导致库岸后退,消落带岸坡不断地进行库岸再造。根据三峡库区巫山段消落带库岸考察结果,从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对库岸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5类易引发消落带变形破坏的致灾岩组,总结岩质岸坡存在的3种岩体结构变形特征;在对库岸再造比较明显的15例消落带岸坡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5种巫山段消落带岸坡库岸再造类型;并在巫山段消落带岸坡灾害防治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库岸边坡地质灾害防治的要点和岸坡防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保 《城市建筑》2014,(9):293-293
本文以开阳高速公路景观生态林带建设工程的景观设计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林带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对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评价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为背景,分析了消落带的环境问题,并建立消落带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以及对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消落带的治理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传统的消落带治理方法注重的是对消落带自身的处理,关注的是从生态技术的层面来解决污染问题,但该方法不适宜于地处城市中间的消落带。本文提出利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治理消落带,将消落带的治理融入到城市整体功能中,统筹考虑消落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经过统筹设计后,消落带污染问题得到根治,消落带也将由城市发展的软肋转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住宅区滨海景观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洁玲 《中国园林》2012,28(1):65-68
由于越来越紧缺的城市土地,公共景观用地大多以带状为主.其中,位于城市中心,与城市一同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人文景观气息的滨海景观带就是较典型的景观带状设计案例.以深圳蛇口半岛城邦一期段滨海带景观设计为例,说明如何将滨海带景观设计与其城市辐射区域、居住区景观设计相结合,同时阐述项目内部景观建筑设计特点,以此来探讨如何满足市民及项目周边居民生活,休闲、活动与交流的需求,如何提升城市滨海生活区品质,以及如何创立沿海城市新滨海形象名片等景观设计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旅游公路景观的设计对于地区环境的优化,公路品质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艺术手法与风景设计的充分融合又能够在现有风景布置的前提下实现地区景观品质的有效提升。因此作为地区独特的建设风景,相关部门应当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切入,融合景观设计的实际需求。充分的对旅游公路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提升地区旅游公路景观的品质。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从艺术创造手法着手,探究留白手法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为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一项重要内容,其配置设计效果对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等有很大影响。只有在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园林景观的实际要求及涉及目标采取有效的设计策略,才能更好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有鉴于此,本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有关文献研究以及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情况下,首先从植物配置所需遵循的原则分析入手,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提升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篇首语     
景观设计已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风景区、城市广场、步行街、小区、公园、街头绿地、屋顶花园等这些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都要求有一个舒适、宜人的理想环境。近年来,滨水景观、地域景观、欧式风格、中国古典风格等纷至沓来,但是,如何把握景观设计的脉搏,如何使景观设计从纯粹的设计技巧提升到理论建树的高度,如何打破景观设计固有的层面,使其关注更宽广、更细致、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对症给药,如何因地制宜,如何恰如其分,这就需要景观设计者不仅具有很好的基本设计功底,更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敏锐的反应,很强的感知能力。景观专…  相似文献   

20.
通过植被与河道边坡的有效组合,可实现海绵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植被根系对河道消落带土体的加固效果直接影响河道治理效果。为此,依托绵阳市小枧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河道工程,选取河道消落带土体及狗尾草进行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根量较小时,根系对消落带土体强度无促进作用,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含根系的消落带土体剪切应力增大,表现出明显的根系加筋效果;最大、最小围压和含根量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消落带土体剪切应力逐渐减小,干湿循环次数对土体强度的影响较大;含根量越高,消落带土体黏聚力越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消落带土体黏聚力逐渐降低;含根量不为0时,随着含根量的增大,消落带土体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消落带土体内摩擦角呈小幅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