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汪令松  王新民 《金属矿山》2012,41(12):38-40
和睦山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矿房回采到一定阶段形成一定空区后,采场出现顶板冒落、矿柱垮塌等现象,导致矿区矿石贫化率大,回采率低。通过分析,矿区矿岩稳定性差是造成采场顶板冒落、矿柱垮塌的主要原因,采用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能有效降低矿石贫化率,提高矿石回采率。  相似文献   

2.
大红山铁矿某富矿体采用两步骤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自上而下划分为多个阶段回采,阶段间预留10 m厚顶柱,顶柱永久损失。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采工艺技术水平,通过空场法与充填法的联合应用,充分利用尾砂充填工艺技术优势,可实现顶柱资源的安全回收利用。预计回采顶柱残余矿石资源量5万t,创造经济价值1 200万余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长沙矿山研究院在赤马山矿开展了中深孔分段矿房法试验研究。这种采矿方法是将现有50m高的中段划分为两个采矿分段,用中深孔回采矿房,待崩落的矿石放完后,用深孔回采顶柱。矿房沿走向布置,不留间柱或仅在中部留一个间柱。电耙道及堑沟巷置于矿体下盘,设分段斜顶柱。由于矿岩基本稳固,按工程类比法,采场暴露面积控制在400~300m~2以内,为避免上盘围岩片落,斜顶柱  相似文献   

4.
河北杏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对于下盘倾角较缓的矿体,为提高矿石回采率,回采过程中可采用下盘切岩方法。根据矿石市场售价,计算了矿石不同混合品位时的下盘切岩高度,为端部回采边界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通过优化崩矿步距、调整放矿口、改进扇形孔边孔角参数,实现了降低矿石贫化率、提高回采率的目标,对于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徐楼铁矿一矿带防水顶柱回采为工程背景,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回收尽可能多的回采顶柱,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回采防水顶柱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的特点,利用FLAC3D软件对部分防水顶柱的回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顶柱回采过程中不同回采高度条件下顶板的受力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回采过程中不同回采高度条件下顶板最大主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并以此作为判断岩体发生张性破坏及其影响范围的依据,从而分析得出了顶柱安全回采高度,为矿山设计及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建肇 《采矿技术》2022,22(1):11-14
出矿截止品位是影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放矿效果,以单分段单进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理模拟试验,进行不同出矿截止品位下的放矿试验,揭示出矿截止品位对放出矿岩量、回收率和贫化率等放矿指标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在当前分段高度20 m、崩矿步距3 m的条件下,放出矿岩量超过2400 g后,正面废石混入,每放出1000 g矿岩,当次矿石品位下降约6%;放出矿岩量超过5500 g后,当次出矿品位达到75%,此时顶部废石开始混入,每放出1000 g矿岩,当次矿石品位下降约12%,在当前采场结构条件下,出矿截止品位每增加10%,贫化率和回收率分别降低3.2%、4.6%.随着出矿截止品位的增加,矿石量和回收量降低速度逐渐增加,放出废石量和贫化率降低速度逐渐减小;控制出矿截止品位可以改善放矿效果,降低矿石损失及贫化,矿山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放出矿岩总量判断回采进路内矿石品位是否到达出矿截止品位.  相似文献   

7.
山东金召矿业有限公司召口矿采用遥控铲运机进行矿石回采。受采矿方法底部垫沟的影响,铲运机无法深入矿房内部,造成大量存窿矿石损失。为了提高矿石回采率,对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矿块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遥控铲运机可以进入深孔矿房空场作业的目的,有效回收矿房存隆矿石和崩落回收角以下三角柱矿石,房内回采率由90%提高至97%。  相似文献   

8.
软破复杂矿岩条件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切割槽的施工相当困难,是导致矿山悬顶频繁、矿石回采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平行扇形中深孔一次成槽技术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软破复杂矿岩条件下的切割槽质量,可使年度成槽合格率由60%提升至80%(按进路条数计算),悬顶率下降20%(按进路条数计算),矿石回采率整体提升12%,且安全灵活,值得类似矿山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铅锌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上盘粉砂岩不稳固,崩落矿体后在极短时间内上盘粉砂岩发生垮落,致使矿体与围岩发生混合而造成贫化等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视放矿口放出矿体为类椭球体,并结合现场实际,分析矿体颗粒流动特征,得出矿岩混合散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大致区域分布。通过分析给出了矿岩混合散体的初步回采方案,以期得到较好的矿石回采率,为矿山企业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矿块崩落法开采丰山铜矿难采矿体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育 《矿冶》1999,8(1):1-4
丰山铜矿南缘矿带11#勘探线以东矿体、矿岩特别风化破碎,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零米中段以上矿石回采率仅10%~20%,-10m和-20m分段回采前采准切割巷道严重垮塌,矿石回收率几乎为零。采用长沙矿山研究院试验研究的矿块崩落法开采,使濒临报损的矿产资源得到回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段空场法侧向爆破抛掷出矿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用分段空场法开采缓倾斜矿体时,可以采用侧向爆破抛掷出矿技术来提高矿石的回采率。通过理论研究和技术设计说明了使缓倾斜矿体的下盘小倾角范围矿石向上盘方向抛掷到积矿堑沟的依据,并以现场实际回采爆破参数和矿房尺寸为条件,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和贫化大这一技术难题,改善放矿效果,采用多个分段的放矿模型,研究了6种边孔角对矿石残留情况、回采率和贫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分段脊部残留体随边孔角变大而变小,矿岩混杂区范围较小,而二、三分段矿石残留范围随之增大;受上分段残留矿石的影响,各分段的放矿效果不同,贫化率和回采率随边孔角变化呈规律性变化,整体放矿效果随边孔角增大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边孔角影响放矿指标的主要因素是对脊部残留体矿石、上分段进路口内废石和本分段内矿石的回采量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调整边孔角的大小可以改善放矿效果,同时小边孔角(5°)能够得到与大边孔角(55°)相同的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汪华君 《煤炭工程》2013,45(6):69-72
 为了保证神东矿区引进的旺格维利连采技术达到安全高效生产效果,并提高煤炭回采率,对大柳塔煤矿不同旺采工艺条件下的同区域不同区段回采进行了矿压规律监测研究。通过矿压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平巷护巷煤柱留设10m是能够保证隔离安全的;刀间煤柱留设0.5m的煤皮能够起到辅助连采机割煤装煤的效果,而不能起到支撑覆岩作用;支巷间2.0m厚度煤柱能够起到支撑顶板做用。试验区域回采区域面积突破公司规定,回采率提高12.3%,改革旺采工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李昌宁 《金属矿山》2002,(8):22-23,33
通过分析非均匀矿岩散体流动特性对出矿控制点的影响,进行了多分段放矿实验室立体实验,结果得出:在白银铜矿崩落矿岩条件下,当矿岩散体覆盖层颗粒不小于矿石时,出矿控制点是在见到覆盖废石正常到达出矿口便停止放矿,就整个矿体而言,可以取得较好的回采指标。当覆盖废石颗粒远小于矿石时,出矿控制点以当次废石混入率取30%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地下矿山采场顶柱是指由采场顶部终止回采水平至上部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底板之间,为了保证安全而留设的保护矿体。对于矿体顶底板围岩较为稳固、矿石资源价值较高以及充填材料缺乏的矿山来说,顶柱的留设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给矿山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井下作业的局限性以及爆破落矿的破坏作用,留设的矿石顶柱往往不能较好发挥其设计作用。在保证采场内作业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回收该部分矿石资源,某矿山采用受力状态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设计出一种地下矿山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结构。通过造价及经济效益计算,设计的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造价为80万元,置换出的矿石顶柱资源价值为264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段空场法分区回采在芨岭铁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金昌铁业集团公司芨岭铁矿矿体属倾斜中厚矿体。矿山主体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法,分段高度为10 m,采用中深孔爆破回采。多年来矿石回收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贫化率高达29%左右。研究表明,分段空场法在该矿应用时存在下盘废石开挖量大、放矿时下盘矿石残留损失大、顶柱无法回收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采用了分段空场法分区回采工艺。实践表明,分段空场法分区回采可使矿石回采率由50%左右提高到68%~71%,贫化率由29%降低到17%~20%,因而经济效益显著。该工艺可给类似矿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缓倾斜薄矿脉脉内空间小,制约了机械化回采效率的提升。传统电耙出矿矿石损失大、贫化率高、回采经济效益差。通过运用先采矿体底板围岩,再回采矿体的矿岩分采方式可增加回采空间,为机械化开采创造条件。阐述了机械化矿岩分采技术方案原理,并以某锡矿山缓倾斜薄矿脉为例,讨论了回采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措施。研究表明:机械化矿岩分采缓倾斜薄矿脉较传统电耙出矿方式能有效提高矿石回收率和回采效率,降低贫化率,对于高效回采类似矿体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浅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提高矿石回采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矿块结构参数变化以及实际测量的累计误差,导致上、下水平回采巷道发生偏移,不能以正品字形交错布置,从而引起损失贫化加大的问题,通过改进中深孔设计和出矿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从而提高了矿石的回采率.  相似文献   

19.
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倾斜矿体时,下盘部位易产生矿石残留损失。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矿体厚度、矿体倾角以及分段高度、进路间距等因素对下盘残留矿量占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下盘残留矿量随矿体厚度及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分段高度和进路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后,在倾斜中厚矿体条件下分析了下盘切岩退采至不同部位时的下盘残留矿量占比,结果表明,单纯地采用中深孔切岩退采无法实现下盘矿石的充分回采,下盘残留矿量的占比通常会达到分段矿量的10%~15%,甚至更高。为充分回采下盘残留矿石,研究提出了“下盘切岩退采+辅助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的技术方案,并通过物理放矿模拟试验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中深孔下盘切岩退采方式,该方案可使矿石回采率提高6.4个百分点,而贫化率仅增加0.4个百分点。最后,将该方案应用于现场生产实际,两条辅助进路共采出残留原矿5680 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铜坑矿92#矿体为回采松散体包围下破碎矿柱,提出高压分层注浆技术,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进路充填法对201#、202#以及203#破碎矿柱进行回采。详述了高压注浆加固松散体技术及注浆工程布置、注浆主要参数计算、注浆工艺过程。高压分层注浆技术有效解决了松散体稳固性差、回采作业安全性差以及矿石损失贫化大等问题。高压分层注浆技术不仅提高了矿岩自身稳固性,而且还大大增加了顶板允许暴露面积,提高矿石回采率23%,贫化率18%,增强了回采作业的安全性。实践表明,高压分层注浆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松散体包围下破碎矿柱的回采难题,具有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