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消费者需求异质的市场中,构建了不同专利许可模式下再制造商负责回收废旧品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固定专利许可费模型和单位产品专利许可费模型。通过分析两种闭环供应链模型,得出不同专利许可模式下闭环供应链各决策变量的均衡解和最优利润。从原制造商利润、回收率和零售价等方面对比了不同专利许可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发现从环保和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固定专利许可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更优,然而对原制造商而言,何种专利许可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更优则取决于不同的条件。通过算例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再制造成本节约和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接受度对不同专利许可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市场规模变化条件下再制造产品最优定价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两阶段再制造决策放在市场规模变化的环境中,研究了不同市场增长率下的再制造最优定价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定价策略下再制造率与利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市场增长能够在增加制造商利润的同时,提高废旧品翻新比例;当市场增长较快,废旧品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时,企业必须通过扩大废旧品回收的投资来增加利润.最后,利用废旧品影子价格给出了单位投资成本,并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回收和再制造渠道选择对制造/再制造决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再制造产品对顾客的新产品感知价值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重构了3种不同回收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函数,建立了相应的制造/再制造优化模型,得到了其最优生产和定价决策,并给出了3种回收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利润占优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M模式下,再制造产品对顾客的新产品感知价值的抑制作用会降低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价格及新产品的生产数量,且OEM的利润会随抑制作用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在S模式和C模式下,再制造产品对顾客的新产品感知价值的促进作用会使OEM和独立的第三方再制造商(IO)分别提高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价格,由于OEM在S模式下能够控制废旧产品的回收数量,其生产的新产品数量会增加,且OEM、IO和再制造系统的利润会随着促进作用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在C模式下,OEM为了缓解再制造产品对新产品市场的竞食,会减少新产品的生产,其利润随着促进作用的增加先增后减;当抑制和促进作用较小时,OEM应该选择进行再制造。当抑制和促进作用较大时,若自身回收渠道较为完善,OEM应该选择自己回收,并交由IO来完成再制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跨区域市场环境中,授权产品的感知质量提高和消费者对平行进口产品与再制造品感知质量存在差异情况下,品牌商、平行进口商和第三方再制造商的数量决策,通过对比无第三方再制造的最优决策,分析了第三方再制造商进入市场对市场消费者、品牌商利润和平行进口商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三方再制造总是对产品流出地区的消费者有利;第三方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基金政策对闭环供应链运行决策及运行效率的影响,在考虑政府环境税、回收处理补贴和产品设计奖惩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成本影响的基础上,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研究了政府基金政策对闭环供应链最优产品设计决策、生产决策及利润的影响,并借助数值分析,探讨了环境税、回收处理补贴和产品设计奖惩的最佳规制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高低产品可拆解性设计策略的选择与产品设计成本参数和奖惩力度有关,与环境税和回收处理补贴无直接关系;环境税和回收处理补贴总是不利于制造商而有益于再制造商,其对制造商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通过实施产品设计奖惩政策来减少;政府应依据产品设计成本参数、消费者的再制造品支付意愿和基金政策各项规制的相互关系,制定合适的环境税、回收处理补贴和产品设计奖惩力度,以实现新产品市场和再制造品市场的同步发展,最大化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6.
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并改善环境污染。为研究不同回收渠道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影响,利用施塔克尔贝格博弈理论分别针对3种不同回收渠道建立模型。比较了这3种渠道下的最优回收价格、批发价格及利润,得出零售商回收渠道下制造商的利润最优,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进一步得出回收价格与批发价格对制造商利润的影响,为制造商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再制造条件下闭环供应链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制造商直接回收旧品并进行产品的新制造和再制造,零售商销售产品.采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不同博弈方式下三种竞争模式下的供应链效益.结果表明:当一个零售商具有中等决策权时,制造商和具有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的最优利润最大,制造商的回收努力系数最大,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也最大,从而有利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消费者对新产品、再制造产品和二手产品的偏好程度不同,建立了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模型,研究了制造商是否从事再制造和经销商是否经销二手产品的生产决策问题。结果发现,市场中再制造品或二手产品的存在会蚕食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不论制造商是否从事再制造,只要经销商经销二手产品便会减少制造商利润、增加经销商利润;与制造商不从事再制造且经销商不经销二手产品相比,制造商从事再制造而经销商不经销二手产品对制造商和经销商都有利,但当制造商从事再制造且经销商经销二手产品时供应链的总盈利最优、消费者福利最大;在制造商从事再制造且经销商经销二手产品的情形下,经销商通过将自身的部分利润转移给制造商,可以保证双方均获得更大盈利。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的再制造生产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再制造生产模式不同,构建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下的三种不同的再制造供应链模型:不进行再制造模型、制造商自行再制造模型、外包再制造商进行再制造模型。以博弈论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建立制造商为领导者的决策模型,对三种不同模型进行研究,并对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回收价格、回收努力系数和利润等均衡解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管采用哪种再制造生产模式,回收再制造都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当制造商给予外包制造商的回购价格大于定值时,外包再制造商才可能进行再制造,并且,此时外包再制造生产模型中的价格、回收努力系数和利润高于其他两种模型中的价格和利润。这些结论对进行再制造生产模式的决策具有初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企业再制造决策往往受到政府规制和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为推进再制造供应链的可持续运营,考虑政府规制和供应链协调作用,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分别探讨无政府规制无供应链协调、有政府规制无供应链协调、有政府规制有供应链协调3种情形下新产品和再制品的定价决策及再制造供应链绩效水平.研究发现,政府规制有利于激励制造商积极参与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活动,而供应链协调契约可以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作用并促进政府政策的实施;制造商利用成本分担契约激励零售商进行产品和企业品牌宣传,可有效提高企业商誉水平;在一定条件下,该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有效实现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效益的改进.研究结论对再制造供应链节点间的协调合作以及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消费者的环保偏好对企业再制造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在供应链背景下供应链成员就再制造率的协调问题.提出了基于消费者环保偏好的再制造供应链模型.结果表明,消费者中环保主义者所占的比例越大,制造商最优的再制造率越高,而环保主义者对再制造产品的偏好越强,最优的再制造率也越高.在供应链背景下,制造商的最优再制造率低于整个供应链最优的再制造率.此时,零售商可以采取提供环保补贴的方式来协调供应链.  相似文献   

12.
新产品与再制造品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副产品,竞争各方对于副产品生产与否的选择组合不同,必然对市场结构演化趋势造成不同的影响.为此,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再制造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系统.对双方是否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四种市场结构进行建模,得出各模型下的决策变量值及利润值.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各模型所代表的市场结构之间的演化条件,并得到市场结构演化趋势图.结果表明,当双方生产的副产品的社会评价较高,而且制造商给予再制造商一定的利润补偿时,双方都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市场结构才较稳定;若实现制造商实施副产品生产且再制造商不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市场结构,则稳定性最高;制造商不实施副产品生产而再制造商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市场结构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且稳定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再制造成本扰动对制造商竞争型闭环供应链造成的危害,在制造商自身扰动、竞争对手扰动和双扰动三种情景下,研究了两个竞争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的最优生产决策。研究发现:三种扰动情景下的销售价格和产量以及对手扰动情景下的回收率决策具有鲁棒性,但自身扰动和双扰动情景下的回收率决策始终随再制造成本的扰动而变动;自身扰动和双扰动情景下的制造商利润和三种情景下的零售商利润均随再制造成本扰动的增加而减少,对手扰动情景下的制造商利润随再制造成本扰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扰动对产量和制造商利润的决策影响最大,双扰动对价格、回收率和零售商利润的决策影响最大;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决策鲁棒性的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开始关注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针对"新品制造商+独立再制商"双寡头垄断市场竞争结构下新产品和再制品的差别定价问题,基于"独立再制商的进入会使消费者对新品价值的估值有所提高"这一假设,提出一个两周期博弈模型以及各寡头企业的产品最优定价规则。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独立再制商的再制造成本优势、消费者对再制品的价值评估、再制品进入所带来的新品价值评估的增长均能影响两寡头各自的产品定价及其利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市场上可能存在的新产品、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异质需求环境,分析了不同市场情形的形成条件及需求函数,探讨了一阶段静态和两阶段动态的差异定价策略。在一阶段静态决策中建立了不同生产模式下的差异定价模型,得到了相应的最优定价策略,并分析了再制造与翻新产品对新产品的挤兑效应。研究表明,当制造商同时生产三种产品时,再制造产品会对新产品和翻新产品产生市场挤兑,同时能够维持产品市场的稳定并促进利润的增加;翻新产品不会出现对新产品产生市场挤兑,与再制造产品产生相互挤兑的现象,同时还促进了产品市场的增长和利润的增加。这种市场挤兑效应来源于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成本节约与价值折扣。在两阶段动态决策中,再制造和翻新在对第二阶段的新产品形成挤兑的同时还能促进市场份额的增长,并给第一阶段的新产品带来增长效应,增长程度受回收率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工程机械和建筑设备等行业,出现了经销商从事再制造的实际案例。基于此,研究经销商从事再制造的多周期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在每个规划期末,经销商承担废旧产品的回收,然后将一部分转卖给制造商,剩余部分用于自身的再制造;此外,考虑制造商能够在设计阶段确定产品的可再制造水平。利用变分不等式和拉格朗日对偶理论获得各层成员的Nash均衡条件,进而建立整个闭环供应链网络的均衡模型。通过修正投影收缩算法求解,结合算例分析经销商的再制造转化率和经销商销售给制造商的废旧品比例对各成员利润和再制造设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经销商从事再制造对其自身有利,制造商利润降低,需要设计适当的机制实现系统的帕累托改进;随着再制造转化率的提高,经销商的收益逐渐改善,制造商的利润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两阶段电子商务供应链,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应链效率低下,研究了一类在生命周期中采用C2B-B2C两阶段模式进行销售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型,分别对第一阶段消费者根据零售商退货补偿价格制定的退货决策、第一阶段消费者退货决策对第二阶段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与最优利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C2B-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两阶段具有不同的零售商的最优退货价格。对零售商最优退货价格的分析发现,制造商能够通过回购和对退货进行再制造来调节零售商最优退货价格,实现两阶段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制造商回购合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化回购合同能够更有效地协调两阶段供应链;另外,在产品非易逝且消费者愿意接受再制造产品的前提下,制造商提供再制造的差异化回购合同能够更好地增进供应链的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产品绿色度水平,促进废旧产品循环再造,考虑企业自主推行以旧换新策略,基于制造商实施产品绿色化设计战略,构建了无以旧换新、制造商自主以旧换新、零售商自主以旧换新3种二级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3种模型下制造商产品绿色度水平、产品市场零售价格、旧产品返利价格的最优决策。通过数值仿真,对3种模型下产品价格、产品需求和企业利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讨论了老顾客市场占比率、旧产品折旧度对企业最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品价格在零售商以旧换新策略下最高,产品需求在制造商以旧换新策略下最高;制造商利润在制造商以旧换新策略下最大;零售商最大利润依赖于产品绿色度水平、老顾客市场占比率和旧产品折旧度,当它们分别低于某阈值时,零售商利润在制造商以旧换新策略下最大,当它们分别高于该阈值时,零售商利润在零售商以旧换新策略下最大。  相似文献   

19.
将公平关切因素考虑到闭环供应链决策中,研究了制造商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与不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研究表明: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关切情形时,零售商公平关切的程度越高,其利润就越高,制造商的利润就越低,但再制造品价格与销量及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不受关切程度影响;制造商忽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时会导致再制造品的价格上涨、销量下降、供应链成员企业与系统利润减少,且新产品的价格及销量对零售商的公平关切更加敏感,说明制造商忽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条件下闭环供应链的再制造品价格受内部公平偏好干扰性小。采用数量折扣契约对制造商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情形下的供应链进行协调,实现了双方的Pareto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求最适合供应链以及旧产品回收的再制造模式,基于第三方回收商和异质需求市场,考虑无专利许可下制造商再制造和不同专利许可模式下制造商委托零售商进行再制造构建3种再制造模式(即制造商再制造模式、零售商单位产品专利许可再制造模式以及零售商固定专利许可再制造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产品定价和回收决策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再制造模式下的定价与回收决策,零售商固定专利许可再制造模式不仅能够促进第三方回收商提高回收率从而实现最大利润,还能降低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的零售价格;同时,零售商固定专利许可再制造模式不仅能同时增加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还能促使旧产品的回收利用;上游制造商应将产品回收再制造外包给下游零售商,并通过谈判收取固定专利许可费用。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相比制造商再制造模式和零售商单位产品专利许可再制造模式,零售商固定专利许可再制造模式中的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回收商能同时实现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