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7,(7):204-207
为了准确判别酸刺沟煤矿井下各出水点的充水水源,开展了不同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侵蚀下切奥陶寒武地层,黄河东岸以泉的形式排泄补给黄河水,形成SO_4·HCO_3-Na·Ca型或Cl·SO_4-Na·Mg型水;煤层顶底板各层水的水化学特征比较接近,均属于HCO_3-Ca·Mg·Na型水;岩溶地下水通过黄河底部侧向补给黄河西部隐伏奥灰含水层,形成HCO_3·Cl-Ca·Na型水,且奥灰水与黄河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分层聚类分析取距离阈值3,可以将所有水样分为4大类群,区分出各含水层水。  相似文献   

2.
应用Arc-GIS、离子相关性及比例系数法方法对峰峰矿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峰峰矿区奥灰岩溶水pH值为7.45~7.86,偏碱性。基于Arc-GIS中DTM方法对奥灰岩溶水地下水类型进行分区,主要为HCO_3·SO_4-Ca·Mg型水,部分为HCO_3·SO_4-Ca型水。Cl~-是随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水—岩作用以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作用为主;并伴有石膏、岩盐、硫酸盐的溶解反应以及阳离子置换作用。揭示了矿区奥灰岩溶含水层径流条件整体较好,局部地区径流条件有变化,为矿区煤炭开采水害防治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孙疃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先后采集矿区内31组水样,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Gibbs模型以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孙疃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含水层pH值平均为8.4,水质呈弱碱性,各含水层中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SO_4~(2-)和HCO_3~-为主,TDS平均为976.77mg/L,7-8煤、10煤上下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_3-Na+K型和HCO_3·Cl-Na+K型,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_3·ClNa+K·Mg型,奥陶系含水层水质类型为SO_4·HCO_3·Cl-Na+K·Ca·Mg型,水样在Gibbs图中的分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含水层中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溶解控制,人类活动对水化学影响较小,离子比表明含水层中HCO_3~-、Na~+和K~+主要来自钾长石、钠长石等硅酸盐类矿物的溶解,Ca~(2+)和Mg~(2+)主要受自碳酸盐以及硫酸类矿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伊犁盆地南缘铀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地下水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伊犁盆地南缘相关地质工作成果,首先对该区地质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运用统计学理论,以对数正态分布图解析的方式确定了水铀含量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结合样品水质分析、氧化还原电位Eh等成果,对该区进行了水化学分带,共分为HCO_3-Ca·Na型水带、HCO_3·SO_4-Ca·Na和SO_4·HCO_3-Ca·Na型水带、SO_4·Cl-Ca·Na和Cl·SO_4-Ca·Na型水带,并讨论了各水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分析了地下水铀铀源,通过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的溶解、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分析了区内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阐明了盆地水化学环境及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顾北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快速准确判别矿区突水水源提供依据。采用常规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TDS与各离子关系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例系数6种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22个水样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含水层总体上呈弱碱性;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HCO_3~-和SO_4~(2-)次之;新生界下含和煤层顶板砂岩水质类型为Cl-Na+K型,底板砂岩水质类型为Cl·HCO_3~-Na+K型,太灰和奥灰含水层水质类型Cl·HCO_3-Na+K·Ca型和SO_4·HCO_3-Ca型;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受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潘三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快速准确判断巷道突水水源和提前做好防治水工作,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水样进行取样分析。综合利用常规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TDS与各离子变化曲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例系数图来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各含水层中水质呈弱碱性、TDS值普遍较高,离子变异系数均小于1,且分布比较稳定;井田内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是SO_4~(2-),HCO_3~-;区内新生界下含和灰岩含水层中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Cl-Na型和Cl-Na型、SO_4·HCO_3·Cl-Ca·Na型,煤系砂岩含水层的水质类型为HCO_3·Cl-K+Na型、Cl-Na型和Cl·SO_4-Na型;最后得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过程中以蒸发岩溶解作用为主、其次为碳酸盐溶解。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6,(12):203-206
为了弄清葫芦素煤矿各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对主采煤层(2-1煤)存在水害影响的侏罗系含水层,利用各含水层中水化学数据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葫芦素井田内,各含水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白垩系孔隙裂隙含水层和侏罗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水体中矿化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从500 mg/L逐渐增至5 700~7 800 mg/L,水化学类型变化过程为HCO_3-Ca·Mg型→HCO3-Na型→SO_4-Na型→SO_4·Cl-Na型。  相似文献   

8.
阜东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煤田阜东矿区充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离子组合比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底含、二叠、太灰、奥灰"等4个含水层共75个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充水含水层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太灰中HCO_3~-含量较高,奥灰中SO_4~(2-)含量较高,水质类型以Cl-Na型、HCO_3-Na型、Cl·HCO_3-Na型为主;含水层中主要发生盐岩溶解与离子交换作用,其交换强度为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大于太灰与奥灰含水层,而"底含"最弱。  相似文献   

9.
以地质条件为基础,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含水层组划分、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等5个方面对花椒树坪矿区锌矿ⅠZn矿体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矿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的主要充水因素为富水性中等—强的灯影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导水通道主要为顶板炭质页岩导水裂隙带,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7,(8):134-136
以贵州某岩溶发育矿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高密度电法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了勘查,得出矿区水文条件属于岩溶裂隙充水矿床,顶、底板直接进水。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吴家坪组第2段,并与该段含水层连通起来,对上覆含水层形成卸压作用,该含水层含水量较小补给能力差,顶板突水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太原西山煤田南部井田奥陶系岩溶水位标高与奥灰区域水位差异的原因,采用水文孔抽水试验及水质化验分析方法并结合区内构造特点对井田内峰峰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西北部的正断层可能沟通了太灰和奥灰含水层,造成部分地段峰峰组含水层接受太原组含水层的垂向补给,从而导致部分水文孔抽水实验所获得的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水位标高与奥灰区域水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五彩湾矿区一号矿井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该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研究区含水岩组的分布特征以及富水性,可以划分为五个含水岩组和一个相对隔水岩组,其中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主要接受东南部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径流,以向西北侧向径流及蒸发的方式排泄;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SO_4·Cl-Na、Cl·SO_4-Na和Cl-Na为主;基于地下水水质标准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水中多项评价因子超标,超标原因主要由蒸发作用强烈、放牧和野生动物活动,以及区内北部卡拉麦里山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韩霞 《煤》2012,21(2):50-51,73
随着潞安矿区开采向深部不断延伸,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将变得愈来愈复杂,针对矿井面临下组煤底板岩溶水的严重威胁,详细分析了矿区构造发育特征,以及各含水层赋存特性和富含水规律,通过对基本突水模型的探究,揭示了煤层底板的突水机理,提出一套符合矿区具体实际的防治水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阳  黄梅  王智华 《陕西煤炭》2011,30(1):38-40,75
彬长矿区高家堡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准确确定含水层富水性、水文地质参数等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流场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胡园园 《中州煤炭》2016,(8):141-144
在充分收集濉萧矿区各矿勘探阶段和生产过程中地质及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太原组灰岩的埋藏条件和厚度,根据钻探探查出水特征,并结合钻孔岩心、测井曲线特征、简易水文观测成果,研究了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结果显示,矿区内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不均一性,且岩溶发育程度向下有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对矿区下组煤开采岩溶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康晓  王亮 《采矿技术》2009,9(3):118-120
利用岩性和构造划分其矿区含水层,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等几个方面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指出广东某铅锌矿区是以溶洞水为主,岩溶含水层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蒙陕接壤区深埋型煤层顶板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开展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志丹群与第四系之间水力联系密切,矿化度较低,属于HCO3-Ca型水,与志丹群底板标高没有相关性。安定组可有效地阻隔上部含水层水对直罗组的补给;大部分矿井主采煤层到安定组顶板距离较大(250 m),导水断裂带不会波及志丹群含水。主采煤层顶板含水层水中矿化度与地层标高呈负相关关系,大部分水样属于深部滞留型的SO_4-Na型水;但榆横北区的几个矿,普遍属于SO_4-Na·Ca型水,Cl/HCO3值也偏小,表明榆横北区上下含水层联系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地表水、泉井、溶洞水及断层破碎带的数据分析,以及详细叙述瓦厂坪铝土矿区各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得出了矿区水文地质分布特征:区内铝土矿含矿层之上是巨厚的含水层,尤其是栖霞—茅口组是矿区中最重要的含水层,可直接向矿层充水,从而增加了矿床开采难度。该含水层的水主要以岩溶管道(即暗河)形式存在,更增加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复杂性。分析特征为下一步该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水文地质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9.
麦坝铝土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下巷道多次发生突发性涌水涌泥事故,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建设。为此,从构造解析着手,分析了矿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探讨了构造对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矿区先后经历了近EW向挤压、近SN向挤压和近SN向拉张等3期构造作用,由此形成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地质构造对矿区地下水系统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发育、隔水层、地下水流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对宜宾市屏山县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屏山地区地层分布、构造及含水特征等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和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通过分析研究区122组水质样品的水化学特征,结合Piper三线图,建立了地下水类型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分析,解释了地下水的控制性影响因素,揭示了屏山地区地下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规律。结果表明:屏山地下水类型主要以HCO_3~--Ca~(2+)、HCO_3~-·SO_4~(2-)-Ca~(2+)、HCO_3~--Ca~(2+)·Mg~(2+)和HCO_3~-·SO_4~(2-)-Ca~(2+)·Mg~(2+)型为主,主要受到地层岩性的溶滤作用和大气降雨的影响,对指导川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