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利用Kissinger和Ozawa法对不同种类密胺塑料(MF)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出注塑级MF的固化活化能为138.00 kJ/mol,模压级MF的固化活化能为87.17 kJ/mol.结果表明,注塑级MF固化活化能高,需要更高温度才能发生固化反应,可以满足注射成型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E-44环氧树脂,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E-44环氧树脂的混合物,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分别与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固化反应应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进行了研究。在E-44环氧树脂中加入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后,不但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稀释作用,降低了环氧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增加了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和固化反应速度,还提高了环氧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测定了反应热焓,计算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08 kJ/mol,39.50 kJ/mol,35.58 kJ/mol,相应的固化反应级数分别为0.86,0.84,0.83。  相似文献   

3.
含二氮杂萘酮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 4- (4-羟基苯基 ) - 2 ,3 -二氮杂萘 - 1-酮 (DHPZ)为固化剂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对环氧E44 /DHPZ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作了系统的研究 ,计算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10 4 0 4kJ/mol,固化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通过固化剂份数对化学反应程度影响的研究 ,得知当DHPZ份数为 4 5~ 5 5时固化反应完全  相似文献   

4.
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三个不同的固化温度下研究了不同含量端羧基液态橡胶(CTBN)改性环氧树脂的等温固化过程,考察了不同CTBN含量对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的影响。通过Kamal方程对不同含量CTBN改性环氧树脂固化过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反应速率常数k1、k2及反应级数m、n,计算得到反应活化能的值,结果表明CTBN质量分数由0%到20%,k1、k2逐渐增大,反应前期活化能由67.34kJ/mol增加到80.31kJ/mol,增加了19.26%,反应后期活化能由94.19kJ/mol增加到180.07kJ/mol,增加了91.18%。  相似文献   

5.
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计,研究了端羟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与丁二酸酐反应得到的加成物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此固化反应体系中,反应前期主要是羧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后期则主要是环氧基的聚合;树脂中仲羟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可以忽略。用DSC法测得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6.5 kJ/mol。  相似文献   

6.
以双酚A和溴丙炔为原料,采用相转移催化合成法合成了二丙炔基双酚A醚,利用红外和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二丙炔基双酚A醚的固化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分别由Kisserger方程和Ozawa方程求得二丙炔基双酚A醚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27.3KJ/mol和131.6KJ/mol。用Crane经验方程求得固化反应的反应级数接近于1。研究表明,二丙炔基双酚A醚具有较低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以及较宽的加工窗口,这有利于二丙炔基双酚A醚树脂的加工成型。  相似文献   

7.
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研究了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利用DSC、DMA和TGA研究了固化体系的耐热性能.通过分析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采用Kissinger、Ozawa法计算出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其均值为62.00 kJ/mol,结合Crane公式求出反应级数为0.92.采用DSC法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183℃.采用DMA法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182℃.热失重曲线表明,固化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50℃.  相似文献   

8.
赵颖   《粘接》2013,(2):36-40
研究了端胺基液体丁腈橡胶(ATBN)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由于ATBN具有活性端胺基,可与双酚A环氧在室温下固化并形成化学键合,根据Ellerstein法计算固化反应活化能为49.8kJ/mol,根据峰值法计算固化反应活化能为51.1kJ/mol。ATBN与环氧树脂的最佳固化温度为34~78℃。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环氧树脂体系(EP)与加入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的环氧树脂体系进行了固化动力学研究,用n级反应模型分析了一系列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试验数据,计算出了两个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3.15kJ/mol和66.43 kJ/mol,反应级数均为一级反应。并对两个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no-ATH的树脂体系活化能得到提高,Tg升高约12℃,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
氰酸酯/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氰酸酯/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采用Kissinger、Crane和Ozawa法确定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Kissilager式求得的表现活化能为74.00kJ/mol;Ozawa方法求得的表现活化能为78.87kJ/mol,反应级数为0.95,230℃/60min条件下.固化度达95%.  相似文献   

11.
《粘接》2017,(11)
用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与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原料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了固化剂(BDM-DDM),采用红外光谱(FTIR)验证了分子结构。通过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了该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E-44的固化工艺并对其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由Kissinger方程、FWO方程计算出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37.3 k J/mol、49.9 k J/mol,并结合Crane方程计算出反应级数为0.98。用BDM-DDM固化的环氧树脂热失重(TGA)初始分解温度达到了356℃,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特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动态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亨斯迈LY1564SP和上纬2511-A两种真空成型用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性和固化温度,并采用Kissinger和Crane法计算出不同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上纬2511-A树脂固化体系的活化能为37.57 kJ/mol,亨斯迈LY1564SP树脂固化体系的活化能为42.09kJ/mol,反应级数均小于0.9,近似于1级反应。对比了两种环氧树脂浇铸体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结果表明,上纬2511-A树脂固化体系力学性能优于亨斯迈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极值法分别研究了环氧树脂E-51与固化剂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和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eHHPA)的固化动力学,并考察了反应体系的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E-51/MeHHPA体系的黏流活化能为39.1 kJ/mol,低于E-51/MeTHPA体系,更有利于纤维浸渍;E-51/MeHHPA体系的凝胶温度与固化温度之差为20.9℃,低于E-51/MeTHPA体系,固化放热更集中;E-51/MeHHPA体系固化反应活化能为55.18 kJ/mol,低于E-51/MeTHPA体系,更适合于快速拉挤成型。  相似文献   

14.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杂环聚芳醚砜酮环氧(E-PPESK)/二氨基二苯醚(DDE)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分别求得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76.95 kJ /mol和80.58 kJ /mol,结合Crane公式求出了该固化体系的反应级数为0.93.确定了DDE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苯并环丁烯封端的聚酰亚胺树脂的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苯并环丁烯封端的聚酰亚胺树脂体系固化过程中的化学流变行为,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方法分析了其固化过程,发现存在三个固化阶段,用Arrhenius方程确定了固化前的表观物理粘流活化能为195.9kJ/mol.并用Roller法确定固化反应过程中表现化学粘流活化能和表现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48.2kJ/mol和161.2kJ/mol.结果表明,在整个固化成型工艺温度范围内,苯并环丁烯封端的聚酰亚胺树脂的粘度特性符合Roller模型方程,通过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该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粘度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环氧树脂体系(JH2160)为可免低温存储的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环氧树脂体系。针对JH2160环氧树脂体系的常温储存进行6个月前后固化分析,可知储存半年后的树脂固化反应程度为13.3%,说明此环氧树脂体系常温贮存性好。利用非等温DSC方法对环氧树脂体系(JH2160)进行固化行为研究,使用T-β外推法确定环氧树脂体系(JH2160)的特征固化温度,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体系的活化能分别为78.16kJ/mol和81.03kJ/mol,二者的平均结果得出体系的活化能为79.59kJ/mol;通过Crane法计算出环氧树脂体系(JH2160)反应级数为0.95,确定了JH2160环氧树脂体系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动力学和固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E-12/双氰胺(固化剂)和E-12/双氰胺/2-甲基咪唑(促进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采用Kissinger法和Crane公式对DSC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应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双氰胺、2-甲基咪唑的最佳用量分别为环氧树脂质量的4%和0.4%,最佳固化条件为160℃/15min。E-12/双氰胺体系和E-12/双氰胺/2-甲基咪唑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5.12kJ/mol和70.62kJ/mol,固化反应级数n=0.92。起始分解温度约为410℃,促进剂2-甲基咪唑的加入对体系热稳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酚A型氰酸酯(BCE),双马来酰亚胺(BMI)和两种环氧树脂(EP)制备了BCE/BMI/EP共聚体系,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法对BCE/BMI/EP体系的共聚反应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分别对在150,180和200℃下的固化反应历程进行了红外跟踪,测得了各个反应单体的功能基团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曲线,求得共聚反应的活化能为65.66 kJ/mol。  相似文献   

19.
以羟基封端低分子量聚苯醚、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出环氧封端的改性聚苯醚(PPOE)。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POE与双酚A酚醛型环氧树脂(BNE-200)复合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计算了共混物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结果表明:各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均只有一个固化峰,固化体系接近于1级固化反应,说明PPOE与BNE-200具有比较好的相容性。随着PPOE用量的增加,固化特征温度呈降低趋势,固化的表观活化能降低。当PPOE用量为80%时,复合体系表观活化能为63.25 kJ/mol,比BNE-200的93.62 kJ/mol降低了32.4%,说明PPOE比BEN-200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比例的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与氰酸酯的摩尔比为2∶1时,由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在体系中最小,分别为49.05 kJ/mol和54.86 kJ/mol,Crane方程求得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