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模具制造业生产线经常更换生产的零件而导致生产线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考虑人员能力差异因素对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影响,建立了优化装配生产线的数学模型,采用全局搜索方法对给定实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优化思想、计算机仿真和虚拟制造技术,建立虚拟装配生产线规划系统的总体结构.针对装配线规划复杂优化问题,建立装配生产线平衡规划的数学模型,应用基于可行作业序列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获得作业平衡规划静态优化解;同时建立生产线的动态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验证,对生产线运行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反馈到静态规划过程来修正规划方案,从而改进和优化装配规划整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薄壁类光电组件产品由单名工人完成装配,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建立一条离散型生产线。文章基于实际数据建立生产线模型,利用Witness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发现装配线存在不平衡和整体利用率过低的问题,然后根据分叉法得到装配生产线的优化方案,最后根据该方案建立新的仿真模型,再次利用Witness来验证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方案较最初方案装配生产线效率提高29.5%。说明采用分叉法对装配线进行优化是可行的,有效的提高了薄壁类光电组件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汽车后桥装配生产线节拍平衡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研究了装配生产线平衡的问题,针对某车桥公司后桥装配线工序节拍不均衡的现状,运用精益生产方法,测定工序作业时间,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动作,按照平衡工序节拍的原则调整工序作业内容,制定作业标准,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改进装配线的生产状况,使装配线各工序节拍趋于一致,通过平衡前与平衡后的相关参数分析,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鼓式制动器装配工艺完全由人工完成,存在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文中针对传统鼓式制动器装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鼓式制动器各零件的外形尺寸特点以及零件间的相互装配关系,设计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鼓式制动器自动装配生产线。完成了自动化装配线的PLC、人机界面控制系统的开发。自动装配生产线运行调试的结果,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也为其他同类型不同规格的鼓式制动器自动装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滑块装配车间的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压力机滑块装配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作业测定技术中的时间研究方法,测定其各个工位的工作时间,从中找出瓶颈工位;然后运用ECRS原则、6S管理等方法对瓶颈工位进行改善,从而提高了生产装配线的平衡率,并将改善前后方案进行比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自动化二极管端子装配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如何实现二极管端子装配过程的自动化进行了研究,采用了电气混合控制的方式,设计了一条应用于某公司二极管端子装配的自动生产线.该自动生产线能实现二极管的自动排序、分离、极性判别、筛选、传输、端子压装及最后的计数、打包整个过程.实践证明,该自动线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还可实现一人多机操作.该自动线的设计思路也能运用于其它小型元器件的类似装配工作.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义模块化产品的装配问题,在广义模块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广义模块化产品族的3D数模快速智能装配方法。着重研究了该方法中的装配特征定义、装配意图智能捕捉和智能配合技术。最后利用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对Solidworks的装配体环境进行开发,实现了智能装配,并以汽车总装生产线3D数模为实例,实现了广义模块化设计和智能装配结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多品种、变批量的装配生产线装配过程控制系统柔性的不足,提出基于Holon的可重构控制模型.介绍Holonic制造系统以及Holon作为分布式控制单元的松散耦合特性;根据PROSA参考体系结构构建装配车间装配过程的Holonic控制静态结构模型和信息交互模型;建立某变速器柔性装配生产线装配执行过程的可重构控制系统,系统中各控制要素根据Holon的自组织特性实现重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发动机装配生产线,托盘回转装置旋转效率低,旋转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易控制的摩擦式托盘回转装置。详细描述了回转装置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的实施。该装置由生产线的控制系统统一控制,控制系统以西门子工控机IPC677的软PLC模块为控制核心,对该工位的动作(状态)进行监控。软PLC较传统PLC大大增加了控制的灵活性。目前该装置已经成功应用在生产线上,实现了装配工件的高精度角度旋转,提高了生产线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装配线的自动化程度,促进了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