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受集中荷载简支钢筋混凝土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块板的试验资料,着重分析了宽跨比较大的板及拼缝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强度,建立了板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具有形式简单、符合性良好等优点。文中还对板的剪力破坏形态和工作宽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矩形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试验数据的MARC软件模拟,验证了软件模拟的可靠性。从而利用MARC软件进行钢骨高强混凝土L形截面柱在不同轴压力系数、剪跨比、配钢率下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L形柱抗剪承载力因素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钢骨混凝土L形截面柱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朱海堂  高丹盈  徐磊 《水力发电》2006,32(2):33-35,70
通过对22个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牛腿试件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钢纤维体积率、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等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牛腿斜截面抗裂荷载的影响,在普通混凝土牛腿斜截面抗裂荷载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给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牛腿斜截面抗裂荷载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4块单块板和4块拼缝板试验,研完了预应力空心板在中置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抗剪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空心板的破坏型志主要有4种:(1)冲陷破坏;(2)剪切冲陷破坏;(3)冲弯破坏;(4)纵裂——横弯破坏。影响破坏生态的主要因素是空心板的剪跨比λ。此外还提出了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可与非预应力空心板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相衔接。本研究成果可供修订规范及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钢筋混凝土梁以及在受拉区部分地加入钢纤维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层厚、钢纤维体积率和剪跨比对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与普遍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相衔接的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试验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顺波  赵国藩  黄承逵 《水利学报》1998,29(1):0056-0062
根据25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和20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箍筋梁斜截面受力试验研究,分析了箍筋、剪跨比、有效预压力、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的影响规律. 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裂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大量试验数据,比较目前各种碳纤维布(CFRP)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拟合出了比较简化的计算公式。粘结破坏影响了碳纤维应力水平的发挥,对碳纤维布抗剪承载力计算起关键作用的是碳纤维布的有效应变。碳纤维布的有效应变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与配纤率和碳纤维的弹性模量乘积成反比。工程设计中,要注意尽量减小碳纤维布铺设间距,不能通过增加粘贴层数来提高碳纤维布的抗剪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10根深受弯构件受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斜截面抗裂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混凝土强度、梁的截面形式及尺寸,梁斜截面开裂剪力与跨高比(均布荷载作用时)、纵向配筋率、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结合国内外69根深受弯构件的试验资料对开裂剪力进行了回归分析,同时按95%的保证率给出了开裂剪力的建议计算公式,对比计算表明该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根自密实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和6根普通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剪跨区荷载-混凝土主应变曲线和荷载-箍筋应变曲线,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剪跨比和配箍率对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对比了Rilem TC 162-TDF和CECS 38:2004抗剪公式,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显著的提高无腹筋梁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改善破坏形态。由钢纤维部分取代箍筋使梁具有更好的抗剪性能;Rilem TC 162-TDF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统计国内外基于扁铲侧胀试验(The Flate Dilatometer Test,简称DMT)计算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并与所勘测地区实测值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结果表明,土壤性质差异造成具有代表性的经验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偏大,不适用于计算所勘测地区的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考虑土壤差异等因素,对之前的经验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似,说明此公式适用于评价所勘测地区的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5根自密实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和6根普通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剪跨区荷载-混凝土主应变曲线和荷载-箍筋应变曲线,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剪跨比和配箍率对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对比了Rilem TC 162-TDF和CECS 38:2004抗剪公式,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显著的提高无腹筋梁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改善破坏形态。由钢纤维部分取代箍筋使梁具有更好的抗剪性能;Rilem TC 162-TDF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成都黏土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参数的关系及计算公式,以成都龙泉驿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非饱和黏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液性指数等物理指标对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规律的影响。首先,基于各物理参数与抗剪参数的独立影响,通过曲线拟合得到抗剪强度指标随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孔隙比、液性指数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拟合公式;其次,采用物理参数的不同组合方式对成都黏土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后利用乘法效应建立了考虑天然含水率和天然密度同时变化时抗剪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成都黏土抗剪强度参数与天然密度和天然含水率密切相关,二者的交互影响可按照乘法效应进行组合,并给出不同方法得到成都黏土抗剪强度参数经验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对成都黏土地区的工程抗震设计、防灾减灾的研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的斜截面抗剪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丹盈 《水利学报》1992,(2):63-66,79
本文结合试验研究,从平衡方程、强度条件及几何方程出发,推导出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的计算模型,最后,给出与现行规范相衔接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纤维增强聚合物(FRP)配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抗裂性能不足和挠度过大等问题,在混凝土中掺入具有优良阻裂特性的钢纤维是一种有效途径。通过8根钢纤维—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剪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0.5%、1.0%、1.5%)和剪跨比(1.5、2.0、3.0)对试验梁斜截面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有效抑制GFRP箍筋混凝土梁内部微裂缝的扩展,提高其整体刚度和抗裂性能。当剪跨比为2.0时,钢纤维体积率为1.5%试验梁的开裂剪力相对于未掺纤维对比梁增加了38.4%。随着剪跨比增加,试验梁受剪抗裂性能逐渐降低。基于试验数据和已有研究结果,提出了钢纤维-GFRP箍筋混凝土梁开裂剪力的建议计算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置一组配合比下的7个不同参数浇筑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无腹筋梁做抗剪试验。试验详述了混凝土梁的裂缝开展情况,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剪跨比和配筋率对初裂荷载、极限荷载和跨中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特性和破坏机理。根据各种不同因素情况的非线性有限元结果提出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将跨中加荷的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约束深梁的试验结果,结合有限元法计算,对约束深梁的应力分布、裂缝开展和抗剪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约束深梁的剪切强度主要表现为内剪跨混凝土斜对角抗压能力,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剪切弱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可以反映小尺度力学性质空间变异性的随机场出发,借助现代物理学逾渗(Percolation)临界理论,推导了用有限个小尺度混凝土/岩体胶结面试块抗剪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坝基面宏观抗剪强度的上、下限理论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坝基面宏观抗剪强度在数值上介于小尺度混凝土/岩体胶结面的小值平均值和算术平均值之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剪跨比、箍筋级别、箍筋直径、箍筋间距、截面宽度、截面高度和混凝土等级等7个因素对高强钢筋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梁抗剪承载力这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高强钢筋UHPC-CA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凝土等级截面宽度截面高度剪跨比箍筋直径箍筋间距箍筋级别。高强钢筋UHPC-CA梁的抗剪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箍筋间距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箍筋级别、箍筋直径、截面宽度、截面高度和混凝土等级的增强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跨高比作了全面的分析 ,说明了跨高比的大小对悬臂梁性能的影响 ,从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等方面 ,分别提出极限跨高比的上限和下限值 ,供设计时参考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