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为冠心病早期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以我院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比较各组患者SUA及Hcy水平,计算SUA及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结果 :中分组SUA、Hcy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高分组SUA、Hcy水平亦显著高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A、Hcy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分别为0.476、0.43,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SUA、Hcy水平升高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常规检测上述指标有望早期判断患者冠心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关系,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73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组)及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按照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20分)、中度组(20~40分)、重度组(>40分),比较各组受试者血UA检测结果及异常率,运用Pearson法计算血UA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对照组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加剧,其血UA异常率逐渐升高,UA异常者Gensini积分高于UA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U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 :血UA水平异常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其检测结果有望用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新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46例确诊AMI患者按照是否新发AF分为AF组(n=32例)和窦律组(n=11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将其中96例于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患者分为AF2组和窦律2组,根据其冠脉病变累及的血管数分为:≤1支、2支和≥3支,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组间差异,分析AMI患者合并新发AF的危险因素。结果:146例合并新发AF发生率为22%;AF组糖尿病史、KILLIP≥Ⅱ分、高血压病史占比高于窦律组,年龄、入院时心率和血浆NT-ProBNP浓度、CHA2DS2-VASC评分高于窦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LAD超过窦律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2,P<0.001),LVEDD和LVEF组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AF组与持续性AF组,LAD、LVEDD、LVEF及血浆NT-ProBNP浓度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2组与窦律2组两组间冠脉病变血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0,P=0.519)。不同冠脉病变血管数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1,P=0.040),随血浆NT-ProBNP浓度增高,冠脉病变的血管数有增多趋势。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入院时心率、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及血浆Lg(NT-ProBNP)浓度是AMI患者合并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Lg(NT-ProBNP)OR值232,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NT-ProBNP可作为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合并新发AF的早期预判、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的指标,对治疗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U)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MAU测定,比较两组患者MAU检测阳性率,并比较脑梗死组MAU阳性和阴性患者NIHSS、GCS及mRS评分,对脑梗死组患者随访24个月,比较比较脑梗死组MAU阳性和阴性患者复发率。结果 :脑梗死组MAU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5.168,P=0.023);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MAU检测阳性28例,阴性32例,MAU阳性组NIHSS评分高于MAU阴性组(P<0.01),GCS评分低于MAU阴性组(P<0.01),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12个月MAU阳性组mRS评分均高于MAU阴性组,(P<0.05,P<0.0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24个月,MAU阳性亚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χ2=4.436,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AU不仅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还可作为病情判断、预后评估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与梗死冠脉数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情况进行分组,比较抬高组、无偏移组和下移组冠脉病变数量、梗死相关血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抬高组与下移组冠脉病变数量以三支病变为主,发生率高于无偏移组,而无偏移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发生率高于抬高组与下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抬高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左主干和左前降支近端为主,占比明显高于无偏移组与下移组,下移组以左回旋支为主,占比明显高于抬高组与无偏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抬高组与下移组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和非致病性心肌再梗发生率均高于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改变可能提示三支病变和不良预后,其中抬高可能提示左主干和左前降支近端病变,下移可能提示左回旋支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病变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各组间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表达水平与Cys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 :Hcy和CysC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关,可作为监测微血管并发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检测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91例HFRS患者,纳入患者组,并选取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组。比较患者组与正常组CRP、Cys C、RBP检测结果,使用Pearson法分析指标与早期肾损伤指标m Alb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各时期Cys C、R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各时期m 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Cys C、RBP水平与m 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RP、Cys C、RBP可分别通过对机体炎性水平、肾小球功能、肾小管功能反映,体现出HFRS患者肾功能损伤病情进展,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HFRS患者肾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伴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性期血糖变化,并分析血糖变化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ACS急性发作因心梗入院患者119例,将合并T2DM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合并T2DM者纳入对照组。持续72 h监测其血糖变化,比较其血糖波动情况,并分析血糖波动指标与血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各项血糖波动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v WF水平为(452.26±108.37)U/L,高于对照组的(249.30±41.4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 WF与各项血糖波动参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伴有T2DM的ACS患者急性期血糖波动更为明显且可加重内皮细胞损伤,应在注重患者血糖水平调节,保持血糖水平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54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糖耐量正常组,按患者是否并发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89)、大血管病变组(n=65)。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水平变化及糖耐量正常组入组日次血清Chemerin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计算血清Chemerin水平与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154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65例(42.21%)于治疗后24个月发生大血管病变。糖耐量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治疗前)、大血管病变组(治疗前)FPG、Hb A1c、LDL-C、Chemerin、IMT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FPG、Hb A1c、LDL-C、Chemerin、IMT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单纯糖尿病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Hb A1c、LDL-C、IMT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升高伴随着血糖、血脂以及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望为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浩萍 《现代仪器》2015,(2):40-41,52
目的 :考察血糖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内牙周炎可致病菌定植情况影响,为糖尿病相关牙周病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213例糖尿病患者、182例糖耐量异常患者、150例正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口腔内唾液,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唾液中可致病菌分布情况、培养后检出情况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结果:致病菌分布考察结果显示,3组患者口腔内病菌分布均以杆菌和球菌为主。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杆菌、球菌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丝状菌比例则低于正常组(P<0.05)。培养后致病菌检出结果显示,3组患者培养后致病菌检出情况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血糖水平呈较好正相关(r>0.3)。碱性磷酸酶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水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416,P<0.05)。结论 :血糖异常是引起牙周疾病重要原因,口腔内有害致病菌繁殖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牙周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Betatrophin等指标,分析Betatrophin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FPG、FINS、HbA1c、TC、TG、HDL-C、LDL-C、Betatrophi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年龄、BMI、TC、TG、HDL-C、LDL-C、Betatrophi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Betatrophin与TG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Betatrophin与TG呈正相关(r=0.504,P<0.05)。Betatrophi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03)。结论 :Betatrophin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郁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74例支气管哮喘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将其分为非抑郁组(40例)及抑郁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天2次,每次l吸,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次,3次/d,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哮喘、胃食管反流控制情况,肺功能改善效果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非抑郁组ACT评分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FEV1、PEF上升效果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1);非抑郁组胃食道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抑郁组(P<0.05),抑郁组胃食道反流症状评分无显著改善(P>0.05);非抑郁组总有效率为80.00%,抑郁组总有效率为64.71%。结论 :抑郁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道反流患者疗效,导致合并抑郁患者其疗效不佳,临床治疗需考虑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分析我科153例AIN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3个月后转归分为恢复组、慢性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尿α_1-MG和NAG水平的差异,并运用非参数秩相关分析,计算尿α_1-MG和NAG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少尿、发热为主。患者病因以药物为主,占83.66%。153例患者中,114例恢复,39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AIN慢性化率为25.49%。恢复组就诊时间小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贫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免疫球蛋白E升高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低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间质弥漫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嗜酸细胞发生率及CD4计数、CD8计数均低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尿α_1-MG、NAG阳性率分别为86.27%、82.35%,恢复组尿α_1-MG、NAG阳性率均低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I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由0级向3级进展,其尿α_1-MG和NAG阳性率均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α_1-MG和NAG阳性率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IN患者慢性转化率较高,其慢性转化与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具有密切关联,尿α_1-MG和NAG阳性率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具有密切关联,能够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抗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组,并按照其突出类型分为突起型组(n=116)、破裂型(n=185)及游离型组(n=94),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IL-1、IL-6水平差异,及其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游离型组突出指数显著高于破裂型组,破裂型组突出指数显著高于突起型组,三组患者突出指数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前、手术后IL-6、IL-1α、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游离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破裂型、突起型。手术前、手术后游离型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高于破裂型组,破裂型组显著高于突起型组,三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突出指数、细胞因子与疼痛情况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游离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破裂型、突起型,按照其腰间盘突出分型使用镇痛消炎药抑制炎性反应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疼痛情况,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促进创伤骨折愈合及止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150)、对照组(n=100),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组加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疼痛评分(VAS)、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P、ALP均显著上升,且治疗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用药1周后Ca水平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其Ca水平用药2周后时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用药1周后、用药2周后C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6±2.9)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3.7)周(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4周~用药后16周骨痂评分、骨折线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BMD、BMC均显著上升,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Area均明显上升,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且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能够通过平衡骨组织动态更新过程而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骨质量的提高,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接收的106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并结合患者意愿分为联合放射组和PKP组。PKP组给予传统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联合放射组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125)Ⅰ粒子植入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病变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来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情况,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Tx、ICTP和BAP等指标表达水平,并于治疗后7天、1个月及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纳入患者治疗过程顺利,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1个月及6个月随访记录的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放射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增加幅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联合放射组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显著低于PKP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放射粒子~(125)Ⅰ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不仅能有效恢复病变椎体的高度,而且能在迅速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患者血清中NTx、ICTP和BAP的表达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淀粉酶、心肌酶谱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病情的相关性,为患者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参考。方法:整理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271例DKA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血pH值,将患者分别纳入轻度组(n=142)、中度组(n=109)、重度组(n=20),比较三组患者血淀粉酶、心肌酶谱等实验室指标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患者血淀粉酶、心肌酶谱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病情程度加重,患者血淀粉酶、AST、CK逐步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LDH、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淀粉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89,P<0.05),与血pH呈负相关(r=-0.624,P<0.05);肌酸激酶CK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80,P<0.05),与血pH呈负相关(r=-0.742,P<0.05)。结论:随病情进展,DKA患者血淀粉酶、CK升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淀粉酶、CK指标变化,对于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总结易患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方法:22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别纳入高尿酸血症组(n=57)、血尿酸正常组(n=170),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以及年龄、病程等基线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易患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组SCr、BUN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其eGFR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尿酸与SCr(r=0.707)、BUN(r=0.529)呈正相关,与eGFR(r=-0.745)呈负相关(P<0.05)。除SCr、BUN、eGFR外,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SCr≥110μmol/L、BUN<7.0 mmol/L、eGFR<90 mL/min·1.73m~(-2)、合并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独立易患因素,FPG<7.0 mmol/L、TG<1.7 mmol/L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引发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发生,而肾功能损伤的加剧可进一步影响高尿酸血症病情,注重血糖水平的改善及血脂水平的调节,对于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及肾脏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肝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肝癌组(n=143)、肝硬化组(n=172),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Hcy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并观察肝硬化组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 :肝癌组血清Hcy、ALT、TBIL、GGT、TBA均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其ALB、CHE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上升,其血清Hcy、ALT、TBIL、GGT、TBA逐渐上升,ALB、CHE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肝癌患者血清Hcy与ALT、TBIL、GGT、TBA呈正相关,与ALB、CHE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肝癌组血清Hcy水平仍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肝癌患者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据此判断肝癌患者病变程度可为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1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运用Pearson法计算FPG、HbA1c与CEA、CA199、CA125的相关性。结果:DM组FPG、HbA1c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A199、CA125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E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 FPG、HbA1c与CA199呈显著正相关(P<0.05);FPG、HbA1c与CEA、CA125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FPG、HbA1c的升高可导致CA199表达上升,但对CEA、CA125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