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田野考察点,采用文献资料搜集法和实地考察法,对西江苗族妇女便装的历史演变、便装的特点及审美进行考察和分析,并通过其穿用现状来反思其未来的发展走向。通过对贵州西江苗族女子便装艺术与文化特征的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人们的日常衣生活,有助于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艺术的审美及发展。研究认为,西江苗族女性便装服饰有其族群特定的人文地理背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民族服饰演变的主动权应在于这支民族自己手中,需要依靠苗族民众自己的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文化身份认同的强化,维护自己文化的生存、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江苗族服饰刺绣常用色彩及运用规律、西江苗族服饰刺绣图案的构图形式和刺绣技法的装饰特征、西江苗族刺绣在服饰中的装饰法则三方面的解读,了解西江苗族刺绣在服饰中的运用特点,展示西江苗族刺绣所代表的典型的苗族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值得现代纺织服装设计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国强 《广西轻工业》2012,(5):105-106,132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对黔东南苗族服饰的历史变迁、设计特点及造型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指出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与所形成的品种及所用材质等,显现出与现代工业化苗族服饰文化不同的特殊性质。为更好地促进苗族服饰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应加深对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理解,贯穿创新发展的理念,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苗族服饰装饰元素纹样多样,图案富有变化。色彩搭配具有民族特色,而且集实用装饰功能传递本民族文化一体,是本民族情感的表达,智慧的体现。贵州少数民族中大花苗系苗族重要的支系,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制作工艺极富民族特色。文章基于传统节日服饰制作工艺的相关理论,从服饰的纹样和制作工艺风貌分析斗古乡大花苗的服饰特征,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传承与创新的思路,试图对大花苗民族服饰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苗族的文化自古以来都是通过服饰进行传承的,而织锦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苗族织锦图案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巫术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4方面,对苗族织锦纹样进行梳理和考证。研究认为,苗族由于受到织锦机的限制,其图案的构成只有大花锦和小花锦两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苗族织锦图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简单趋向于华丽,图案由表意功能逐渐演变成辅助烘托。  相似文献   

6.
《广西轻工业》2021,(1):104-106
苗族服饰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将通过文献资料查询以及实地考察,了解苗族服饰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工艺特点。主要分析苗族服饰艺术中的装饰图案、蜡染工艺,结合实例探究苗族服饰艺术结合革制品进行协同设计的方法,并分析其意义。探究苗族服饰艺术结合革制品协同设计的方法,丰富革制品创新设计的视觉表现,传承、弘扬苗族服饰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吕行佳 《西部皮革》2024,(3):126-128
湘西苗族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除贵州之外的第二大苗族聚集地。银饰作为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承和发展着苗族文化,其纹样图案融合了当地人们对自然、社会、神灵等的理解与探索。苗族女性审美意识体现在衣食住行、民俗神话、宗教仪式等各个方面,在银饰图案上有着集大成的映射展现。  相似文献   

8.
苗族服饰工艺精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反映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分析当前马鬃苗族服饰的概况,发现借助数字技术保护传承苗族服饰,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政策支持。在论述数字技术赋能马鬃苗族服饰保护传承与发展意义、优势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技术赋能马鬃苗族服饰活态传承,创新性发展的建议及对策,以期为实现苗族服饰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广西轻工业》2016,(3):95-96
湘西苗族服饰款式多样,是我国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之一,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大部分传统湘西苗族服饰在人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所以传承与发展湘西苗族服饰迫在眉睫。从湘西苗族服饰品牌设计实操要点入手,打造湘西苗族服饰的品牌化概念、分析设计方案和设计卖点,紧抓民族服饰的流行信息,拓展湘西苗族服饰的市场价值,以此带动促进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服饰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结合体 ,是一种符号 ,也是一种语言。一个民族的服饰体现该民族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图腾崇拜及文化积累。从分析中国苗族聚居区的苗族服饰及其图案入手 ,着重阐述苗族服饰特点、图案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从而反映苗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1.
苗族服饰图案艺术及其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结合体,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一个民族的服饰体现该民族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图腾崇拜及文化积累。从分析中国苗族聚居区的苗族服饰及其图案人手,着重阐述苗族服饰特点、图案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从而反映苗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6,(3)
贵州黔东南苗族堆绣工艺,以图案复杂、工艺精密而著称,具有艺术和文化双重属性。然而,堆绣较之其他苗绣工艺受关注度不够,缺乏应有的研究与保护。文章通过对清水江一带堆绣艺术的实地调研,从堆绣服饰的起源与风格特征入手,着重对图案纹样类型、结构特征、排列方式及色彩搭配等艺术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解析了堆绣历史、文化、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蕴,以期较为完整地呈现堆绣这一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艺术面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支系繁多,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海南等地区。贵州为苗族最主要的聚集地,约占苗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苗族的服装种类繁多,款式丰富,外观华美精致。苗族人的传统节日众多,故苗族人有许多在节日时穿用的盛装,在鼓藏节中穿用的百鸟衣,便是苗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盛装之一。百鸟衣上的图案丰富华丽,制作工艺精湛复杂,同时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同时也被列为了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研究苗族的百鸟衣,对于我们了解苗族文化和历史,传承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具有很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发展特点及服饰造型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加深对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理解,可看出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有不同的特殊性质。研究的成果为更好地促进湘西苗族服饰元素的运用与发展,贯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苗族的蜡染历史悠久,它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民艺,更是有生命的活化石。但目前蜡染技艺与城市主流生活的链接相对显得较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传统工艺的重视,蜡染艺术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丰富寓意的图案被运用到现代服饰中,并逐渐走向现代化。本文试从现代审美理念和设计理念出发,以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历史文化发展、化材质、色彩、图案、切入点分析蜡染图案在服装上的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苗族人民在与大自然相依共存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苗族服饰图案。本文从苗族服饰图案的题材、色彩两大方面来分析苗族特有的自然观,并对其产生的作用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苗族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也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目前尚存在诸多古代苗族精美的图腾和绘画,无一不展示着我国古代南方的艺术文化底蕴。而随着时代变迁,苗族刺绣文化在传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现试以黔东南西江苗族刺绣中的图案展开调研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戏曲服饰中图案分类、构图方法及例举图案的解析,为戏曲服饰图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一萍  王成  吴大洋 《纺织学报》2012,33(4):110-114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服饰的多样性。本文以湘西型、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海南型苗族服饰特征的对比分析为基础,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生物环境等自然地理因素对不同类型苗族服饰的影响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苗族服饰在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其形制、用料、饰物、色彩和图案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的特色苗族服饰,所拥有的价值已经不仅是单纯的遮体保暖功能,更应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遗产而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侗族服饰图案凝聚着千百年来侗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侗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三江侗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对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三江侗族服饰图案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式,为后续创新设计提供思路指引,对侗族服饰纹样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推广作用。服饰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