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大坝安全监控指标能综合分析和评价大坝的安全状况,因此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是大坝安全监控体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基于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根据大坝和坝基抵御所经历荷载的能力,用典型小概率法来评估和预测抵御可能发生荷载的能力,从而确定监控效应量的可能极值,即监控指标。以某水电站大坝为例,拟定了典型坝段的位移监控指标。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能准确的拟定大坝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现有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方法的不足,利用云模型,采用数字特征熵来揭示异常值的随机性与模糊性,通过期望、熵和超熵构成的特定结构算法,将大坝安全与否的定性概念定量表示,以此拟定安全监控指标。由于大坝监测效应量影响因素复杂,监测数据常存在高频噪声,因此应对原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以福建某大坝水平位移为例,先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滤波方法去噪,然后采用云模型进行安全监控指标拟定,并与典型的小概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MD去噪和云模型拟定的监控指标是合理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高拱坝变形安全监控指标,对于监控和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及评价大坝的工作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次把蒙特卡罗方法引入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中,结合大坝原型观测资料,并考虑了基本变量的随机性,所拟定的变形监控指标,不仅具有概率意义,同时也对坝体的结构和材料特性进行了模拟,因此较传统方法更加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逆向云算法研究了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方法,在分析原始监测数据基础上,结合随机性和模糊性产生定性概念的数字特征,再由监测效应量的期望、熵、超熵构造定量转换值,实现"定量—定性—定量"的转换,以此拟定安全监控指标.以某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水平位移为例,对所提出的云模型拟定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典型小概率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云算法拟定的监控指标是合理的、准确的,弥补了传统小概率法的诸多不足,能更准确地反映大坝坝顶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理论及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是监控大坝安全与否的关键指标,现有的监控指标拟定方法主要有数理统计法、极限状态法、结构分析法等.在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需要与大坝的失效破坏模式联系起来,确定与此模式相应的安全极限状态,并建立相应的各级安全监控指标.分析大坝失效模式的理论有风险分析、可靠度分析等.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朝山大坝特点及位移监测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模型为主的方法,选取温度、库水位和时效等影响因子构建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在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的基础上,提出用置信区间法和典型小概率法拟定大朝山大坝典型河床坝段坝顶顺河向水平位移的安全监控指标,为大坝安全运行管理提供准确的预报和预警,也可用来判断大坝工作性态。  相似文献   

7.
将力学模型引入大坝安全监测领域,结合变形监测资料,提出了利用三维粘弹塑性理论拟定大坝二级监控指标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上述理论和方法拟定了佛子岭大坝变形二级监控指标,取得了安全监控大坝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魏超  陶家祥 《人民黄河》2012,(1):108-110
在对丰满大坝结构力学特性及位移观测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小概率法和混合分析法拟定了典型坝段水平位移的监控指标。两种方法拟定的丰满大坝水平位移监控指标较为接近,其中典型小概率法拟定的指标略小于混合分析法,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认为混合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方法在拟定大坝安全监测指标时对空间性和模糊性考虑的不足,采用投影寻踪方法对大坝不同高程处位移序列进行降维处理,生成位移投影值及位移权重,计算出加权位移值并运用正逆向云模型拟定大坝位移安全监控综合指标。以棉花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云模型拟定了4#坝段上下游方向位移安全监控综合指标,并分析了坝体加权位移值与环境量变化规律的相关性,针对某一位移超标值,通过与置信区间法拟定结果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凝土坝在运行初期安全监测数据有限、常规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方法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自助法(Bootstrap)及核密度估计(KDE)理论的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方法。通过再抽样构造安全监测数据的自助样本,对扩充后的样本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确定监测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拟定混凝土坝运行初期安全监控指标。结合仿真算例与某混凝土坝的实测数据,并与置信区间法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方法误判率低,表明该方法所拟定的安全监控指标可以作为混凝土坝运行初期识别险情的标准,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大坝监测控制指标关乎其运行安全,对运行期监测数据进行指标拟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功果桥大坝为工程依托,通过典型小概率法和统计模型的置信区间法分别计算了典型坝段的坝顶水平位移监控指标,结合设计值与历史极值对监控指标进行了综合拟定。结果表明:典型小概率法计算结果和历史数据较为吻合,置信区间法计算极值范围相对较宽,反映了其变形余量,需结合设计值及外在条件的变化进行综合拟定和修正。研究成果对计算坝体其他监测数据的监控指标具有参考意义,可为大坝运行管理和状态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一级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碾压混凝土坝薄层碾压的结构特点,引入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分析坝体在水荷载、温度荷载等作用下引起的弹性位移分量,采用粘弹性有限元计算坝体在水荷栽等作用下引起的时效位移分量,讨论碾压混凝土坝变形一级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地表微变形远程监测雷达在大坝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是大坝工程安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一种用于快速追踪地表微小变形的新型监测技术——地表微变形远程监测雷达,通过比对实验和应用实例详细分析了微变形监测雷达用于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工作中的性能指标,最后根据微变形雷达监测成果对“5·12”地震后紫坪铺水库大坝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坝水平位移监控指标仪定的混合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混合法拟定了大坝水平位移的监控指标,即通过结构分析和建立数值模型,计算了大坝水平位移的水压分量和给定概率水平下的温度发量极值,进而拟定水平位移监控指标,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涉及的材料参数众多且不容易准确获取的问题,考虑到水压分量数值计算涉及的参数相对较少且计算结果相对可靠,采用数值计算-变形统计模型的混合法拟定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指标,即水压分量采用不利水位工况下数值计算值,其它分量则采用不利工况下变形统计模型的分离值或反映非线性效应的分量值,结合某常态混凝土高拱坝,提出了基于混合法拟定混凝土坝变形一级、二级监控指标。分析表明,基于混合法拟定的变形一级监控指标与典型小概率法拟定的监控指标接近但略大,这表明该拱坝目前处于黏弹性工作性态,但混合法拟定的变形一级监控指标考虑的因素更全面,而且材料性能分项系数的引入明确了强度参数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6.
对丹江口大坝31号坝段具有代表性的测点的位移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探讨了该坝段的变形监控指标。将大坝变形监控指标分为一般警戒值、特别警戒值和危险值三级,并分别用置信区间法、典型监测量的分量挑选法和平面弹塑性有限元计算为丹江口大坝31号坝段拟定了它们的具体数值。这些变形监控指标可供该坝段实际运行观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坝监测自动化是大坝安全监测的发展方向,为更好地为大坝安全监测服务,利用自动监测系统测值对陈村大坝的综合弹性模量进行了反演和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介绍了反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陈村水电站18#坝块作为典型坝段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根据实测资料,拟定了陈村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监控指标。结果说明自动监测系统的测值是可信的,可用于评估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18.
考虑区间影响因素的混凝土坝变形 监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间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监控模型和监控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传统的大坝安全监控 模型与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可适用于区间分析的大坝监控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大坝区间 变形监控指标,并讨论了考虑区间因素条件下大坝变形监控指标的最终确定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 监控模型客观上更能反映大坝的实际运行性态,计算得到的监控指标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结合周边采空区性状对大坝进行安全评价,构建了基于D-S证据理论融合多源信息的安全性评价模型。结合现场勘查、物理力学试验、数值计算、实地测量以及监测结果,获取多种定性及定量指标,组成多源证据指标体系。通过欧氏距离法加权优化传统D-S证据理论,确定各证据指标所属评价等级的质量分配函数,采用多比例两两对比法与熵值法确定各证据指标的权重从而融合多源信息。应用此评价主法以周边存在采空区的某均质土坝为例进行安全评价,结果显示,定性指标中地质构造与覆岩岩性所占权重较大;定量指标中水位的影响最大达到0.446 1,其次是大坝沉降为0.221 3。而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表明,观测信息的结果最能表现大坝运行形态,所占比重为0.498 1。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大坝处于"较不安全"的信任值最大,结果与安全鉴定"三类坝"结论一致,验证了多源证据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