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对竹原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反应生成活性基团一醛基,有利于对竹原纤维的进一步功能化改性.采用TG和DSC等分析方法对经不同浓度NalO4氧化前后竹原纤维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选择性氧化过程中竹原纤维内部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氧化后竹原纤维结晶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加剧,纤维热稳定性降低;同时选择性氧化生成的醛基使得竹原纤维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部分大分子链发生分解和重组,有新的结晶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甲醛整理剂乙二醛对竹原纤维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和测试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等指标确定了乙二醛用于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优化工艺:乙二醛体积分数为8%,共反应剂乙二醇体积分数为10%,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6 min。经过乙二醛整理后织物的急弹折皱回复角可达到232.1°,比未整理织物要高出150°,缓弹折皱回复角达到258.6°,高出未整理织物140°。  相似文献   

3.
丝胶蛋白处理氧化亚麻纤维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碘酸钠对亚麻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蛋白溶液对亚麻纤维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氧化亚麻纤维经丝胶蛋白溶液处理后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氧化亚麻纤维经丝胶蛋白处理后表面变平整,丝胶蛋白和氧化亚麻纤维之间形成了共价结合,氧化亚麻纤维经丝胶蛋白处理后结晶度和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棉织物易皱的问题,在棉织物的表面可涂覆一层蛋白膜,因为羊毛角蛋白能够与纤维素直接发生交联反应,因此可利用羊毛角蛋白溶液对纺织品进行改性整理。先用高碘酸钠对棉织物进行选择性氧化,然后将自制的羊毛角蛋白溶液涂覆在氧化棉织物上。主要研究了角蛋白溶液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角蛋白溶液处理后的氧化棉织物抗皱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棉织物抗皱性能差的缺点,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提高其抗皱性能。通过改变壳聚糖用量、焙烘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进行二浸二轧整理。经正交试验得到抗皱整理的工艺条件为:壳聚糖(CS)质量分数为0.10%(o.w.f);柠檬酸(CA)质量分数为9%;磷酸氢二钠(DAP)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1;三乙醇胺(TEA)质量分数为4%;渗透剂JFC 2 mL/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2.5 min。经壳聚糖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皱性能明显提高,且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较好的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亚麻织物易起皱的缺点对亚麻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改善其性能。采用CTA-701免烫树脂整理剂,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条件:整理剂CTA-701质量浓度为130 g/L;浴比1∶30;室温下浸渍50 min;预烘温度为95℃,预烘时间为5 min;焙烘温度为155℃,焙烘时间为8 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且织物强力及透气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转移印花装置上用HB-95抗皱剂进行真丝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条件及其对转移印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合适的工艺参数是处理温度170℃,时间(100±10)s,在此条件下整理真丝斜纹绸,干弹达300°左右,湿弹约160°,均比未整理的样品提高40℃ ̄50°,而且对织物的后续印花及印花产品的吸湿性、手感,染色牢度和泛黄等性能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亚麻织物易起皱的缺点对亚麻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改善其性能。采用CTA-701免烫树脂整理剂,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条件:整理剂CTA-701质量浓度为130g/L;浴比1:30;室温下浸渍50min;预烘温度为95℃,预烘时间为5min;焙烘温度为155℃,焙烘时间为8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且织物强力及透气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用免烫树脂和柠檬酸对粘胶纤维织物进行整理的抗皱效果 ,并研究柠檬酸的浓度、添加剂的使用和织物洗涤时间对粘胶纤维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 ,阐述了经柠檬酸处理后织物泛黄的情况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甲醛2D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测试织物处理前后的拉伸性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及织物经纬密度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抗皱整理,织物的经纬向拉伸强力均有所降低,并随着树脂浓度和烘焙温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使得经向强力保留率小于纬向强力保留率,经向的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纬向的断裂伸长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BTCA作为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剂,探讨整理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经正交试验及分析得到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CA120 g/L,NaH2PO240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 min.试验结果表明,BTCA对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有良好的抗皱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纯棉织物的非醛防皱整理剂——有机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的机理。并对柠檬酸整理剂、次亚磷酸钠等各类催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选,还分析了非醛整理剂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因其具有可降解性及对织物能产生可控的整理而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本文对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纤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竹原纤维进行表面光洁整理,以减少织物表面的毛羽,使得织物光洁柔软、蓬松,达到改善织物服用性能的目的。选用纤维素酶CA和纤维素酶L对竹原织物进行光洁整理,并得出最优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粘胶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用免烫树脂和柠檬酸对粘胶纤维织物进行整理的义气风发皱效果,并研究柠檬酸的浓度,添加剂的使用和织物洗涤时间对粘胶纤维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阐述了经柠檬酸处理后织物泛黄的情况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甲醛防皱整理剂──改性柠檬酸(CCA)的合成与结构特点。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在纯棉织物防皱整理中的应用工艺。试验表明,CCA与柠檬酸(CA)配合使用,不仅防皱效果好,而且成本低,使柠檬酸用于棉织物防皱整理中产生的泛黄,强度损伤大以及耐洗牢度差等缺点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83.3 dtex/72f涤纶三叶有光丝制成仿真丝面料,对面料进行碱减量处理和低温等离子处理,并对面料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低温等离子处理的涤纶仿真丝面料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吸湿透气性和染色性能,具有超真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水溶性环氧化物作为无甲醛抗皱免烫整理剂,对柞蚕丝织物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无甲醛整理剂———水溶性环氧化物(HY-001)可使柞蚕丝织物在抗皱免烫、手感风格等方面得到良好改善的结论。结果表明:树脂用量为150g/L,焙烘温度150~160℃,硫氰酸钾用量15g/L焙烘时间在5分钟时织物的干、湿弹性和白度达到最佳值,干缓弹性在焙烘时间为3m in时为最好,焙烘温度140~145℃时湿弹性达到最高,而干缓弹性在150~155℃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纳米级TiO2作为壳聚糖柠檬酸溶解的催化剂,对真丝针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实验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柠檬酸溶解整理后,真丝针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207.66°提高到286.88,°并且整理后不影响真丝织物的其他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柠檬酸,柠檬酸铵做整理剂,NaH2PO4做催化剂,从整理剂浓度,催化剂浓度,焙烘条件三方面对棉织物防皱整理以织物折皱回复角及怕裂强力为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和ACT作为无醛防皱整理剂具有较明显的效果,并得出,经CA整理后,织物断裂强力与折皱回复角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