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魏婷 《包装工程》2019,40(24):297-302
目的对于中国传统灯具的研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同时也为当今的灯具设计提供素材与路径。方法首先从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灯具的设计特征,并从符号学的视角讨论了传统灯具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再通过对传统灯具"形"和"意"的重构与分析,把握传统灯具符号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传统灯具符号元素在今天的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结论从传统灯具符号的语义内涵入手,用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的方式,创作出适应现代生活和环境的灯具作品,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设计行业文化层面的提升。无论从文化传承还是实际运用,都要求当下的设计尽可能地从传统灯具符号的内涵着手,用整体的传承方式和再创造的方式,实现我国传统灯具的再生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日本家纹的意与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小红  钱磊 《包装工程》2017,38(24):286-290
目的旨在通过对家纹形意表达的研究,管窥日本设计传统。方法通过对日本家纹作品从符号学和图形设计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其造型方法与内涵语义,呈现出日本家纹是如何透过视觉符号从题材、意义再到基本形态的创作,来完成塑造美感、传达意义、识别差异的任务。结论作为具日本代表性的典型符号系统,其形与意的设计表达,对今天的视觉图形设计特别是标志创作,实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戚序  张华华 《包装工程》2015,36(22):47-50
目的从中国民间独特的视觉传达系统"天地君亲师"牌位中文字笔画减少的现象出发,将"容错性"概念引入视觉传达系统设计。方法以符号学为方法论指导,分析文字符号在视觉传达系统中的因"意"变"形"现象以及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字"容错性"的应用造成的不同识读效果。结论汉字独特的造字体系不但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础,也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借鉴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探讨Charles Morris的符构学、符用学与符义学在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设计开发、传播推广4个设计流程中的作用。Morris三元论是分析和研究艺术符号的重要工具,强调通过形成各种文化符号传播文化。调研茶颜悦色概念店,提取概念店空间设计中的文化符号,详细分析其符号,总结实际应用案例展现文化符号、符号学3个分支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手法。这种结合创造出富有深度和内涵的设计作品,不仅体现传统美学价值,还更有效地传达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运用符号学研究店面空间设计,可为今后商业空间设计手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汪行东  姜文 《包装工程》2018,39(20):101-106
目的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广告的应用进行讨论,研究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方式。方法 在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后,使用皮尔斯符号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文化符号分为图像型符号、指示型符号、象征性符号,并结合解构主义的方法,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情况。结论 在现代平面广告中,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可行且必须的。在进入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情境下,丰富传统文化符号也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娟  魏娜 《包装工程》2021,42(8):355-358
目的 探索现代广告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应用方式.方法 以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为出发点,结合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引出艺术设计领域的本土化设计思潮.并以广告设计领域为落脚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源提供、增加内涵、促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接着从传统的图形、文字和色彩等方面逐一探讨应用方向,并结合水墨、剪纸、书法等文化形式的特点与技法进行具体的应用探索,并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以及列举相关的代表性应用案例.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根植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土壤,其自身有着独特的个性与内涵,能够给现代广告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意,使广告设计作品在回归传统的基础上彰显时代感,以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精品融入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7.
刘维尚  阳倩 《包装工程》2021,42(10):260-266
目的 探究吉祥文化符号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方法及设计策略.方法 从吉祥文化的分类及寓意特征入手,阐述吉祥文化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设计思想;根据吉祥文化符号创意来源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分类,总结出吉祥文化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融合的意义,从形、意、境三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与论述.结论 吉祥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之间产生的碰撞、交融与转化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寻求突破的道路.在深入挖掘吉祥符号内涵寓意的基础上巧用吉祥符号内涵寓意,以形、意、境为切入,找到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点.设计出富有生命力和吉祥特色的作品,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深层内涵和创意表现,促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卢位安 《包装工程》2023,44(14):291-296, 326
目的 以先秦文字为研究对象,挖掘探究以其为灵感来源的标志设计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运用代表中国文化的视觉元素做好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法 从符号学角度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先秦文字的符号特征、功能以及审美。结合先秦文字标志设计实例,分析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阐述标志设计的文化语境以及基于先秦文字文化基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结果 证明中国先秦文字承载着强大的视觉化设计基因,其“观物取象”“应物象形”及“以形表意”等创造思想对当代标志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先秦文字属于符号学意义上的视觉艺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基因,中国的设计需要在中国文化背景语境下本体化回归。在设计全球化的当下,探究以先秦文字为元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新意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一般通过选用均衡对称、天圆地方等传统形式,运用动植物图腾、太极八卦图、祥云纹样等传统图形纹样,同时运用"中国红""帝王黄""青花瓷"等传统色彩,并采用恰当的汉字字体,使传统符号与内装商品和谐一致,进而提升商品价值。运用中国传统符号进行现代包装设计,可起到传达产品信息、显示情感价值、传达文化内涵的语意作用。现代包装设计师不仅要传承中国传统符号,更要通过多种手法巧妙使用传统符号,并融入现代思维,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契合点,使现代包装设计更具生命力、更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0.
“梅山文化园”标志设计与地域传统文化符号再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汪溟  陈飞虎 《包装工程》2016,37(22):61-64
目的探讨将地域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现代设计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从地域传统文化符号的本质属性出发,引用符号学原理,论证当它被引入现代设计之时必须产生相应改变的原因及其变化原则,结合"中国梅山生态文化园"标志的设计实践加以佐证。结论将地域传统符号合理地应用在现代设计中,对提高地区文化影响力及丰富设计文化内涵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地域传统文化符号再生途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含量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定,结果表明:小麦粉样品中偶氮甲酰胺的含量为43.1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6 mg/kg(k=2),不确定度主要是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工作曲线求得样品浓度过程引入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POSS及POSS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特点,并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POSS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以及POSS在涂料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未来POSS在涂料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大米中镉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镉含量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定,结果表明:大米样品中镉的含量为0.18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 mg/kg(k=2),不确定度主要是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工作曲线求得样品浓度过程和测试过程随机效应引入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氧化锆及其复相陶瓷超塑性的研究现状,论述了陶瓷超塑性的变形机理,微观特征和断裂特性。同时,分析和对比了陶瓷超塑性与金属超塑性的特点。目前,对于正确理解超塑性陶瓷的变形机理,还需进行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标GB/T 22388-2008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液态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确定检测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逐层分析与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54 mg/kg和0.11 mg/kg。计算结果显示由样品溶液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配制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贡献较大,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由样品称量、定容引入的不确定度相对来说较小。  相似文献   

16.
氧化镁真空碳热还原过程焦煤的热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煤的热解经历干燥阶段、胶质体阶段和焦炭生成三个阶段,第二阶段焦煤失重较多。常压条件下焦煤热解时固定炭损失较多,孔隙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00℃热解30 min后胶质体数量较少,物料内部变化不大;真空条件下煤热解时固定炭不损失,孔隙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升高,60 min后降低,500℃热解30 min可生成较多数量的胶质体,碳元素和镁元素分布趋于均匀。用焦煤做还原剂进行氧化镁真空碳热还原可以得到较纯净的金属镁,没有发生喷料现象。焦煤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结焦性,适于做还原剂。  相似文献   

17.
超支化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树脂改性中的研究发展迅速。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作为树脂改性剂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尼龙6等热塑性树脂和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超支化聚合物可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加工助剂、流变学改性剂、增容剂或增强剂以及热固性树脂的增韧剂。同时对超支化聚合物在树脂改性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氧化铝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歧化过程中AlCl_2的相关反应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1760 K,60 Pa的条件下,Al_2O与C、Al_4C_3与Al_2O_3、Al_4O_4C与C均可发生氯化反应,AlCl_2的歧化反应在冷凝区也可以进行。采用基于密度泛函(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并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Al_2O与C的氯化反应和AlCl_2的歧化反应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碳热还原-氯化-歧化过程中的确有AlCl_2生成,吸附态的AlCl_2将进一步与Al_2O和C反应生成吸附态的AlCl分子,在C和AlCl_3(或AlCl_2)存在的条件下,Al_2O气体具有氯化活性,自由态的AlCl_2将在冷凝区歧解为AlCl分子。  相似文献   

19.
Arteriovenous graft (AVG) thrombosis is a frequent cause of graft failure. We evaluated coagulatio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platelet function, and viscoelasticity factors in 20 hemodialysis (HD) patients with AVGs. The goal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platelet function, and viscoelasticity factors exist among dialysis patients requiring frequent AVG declot procedures vs. those who do not. Twenty HD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0 frequent clotters (>3 declots in the previous year) and 10 were nonclotters. Patients on antiplatelets or chronic anticoagulation were excluded. Laboratories were drawn pretreatment and heparinase was added to counteract any potential heparin effect. Coagulatio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cluding tissue factor (TF), thrombin/antithrombin III complex (TAT), and prothrombin fragment 1 + 2 (F1+2) were assayed. The time to clot onset was measured by force onset time (FOT). Platelet contractile force (PCF) measured the force produced by platelets during clot retraction, whereas clot rigidity was measured as clot elastic modulus (CEM). FOT, CEM, and PCF were measured by Hemodyne. Both groups had upregulation of the TF pathway, as TF, TAT, and F1+2 levels were similarly increased over baseline levels.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frequent AVG clotting had higher levels of both PCF and CEM compared with nonclotters. Additionally, the frequent clotters had a lower FOT relative to nonclotters, although both were considered in the normal range.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HD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VG thrombotic events form clots with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compared with HD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t graft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20.
Subir Ghosh  Yun Shen 《TEST》2006,15(2):485-504
We often assume the standard linear model with uncorrelated observations for comparison of designs without realizing a possible presence of correlation in observat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everal change of variance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one given in Zhou (2001) for comparing designs in presence of possible correlation in observations. We find a design by minimizing one of our proposed change of variance functions in a simple response surface setup. We then compare its performance with all variance design, all bias design, and the design making the average variance equal to the average squared bias. We also compare a second order rotatable design with a non-rotatable design. The rotatable design is better than the non-rotatable design with respect to A-, D-, and E- optimality criterion functions under the standard linear model with uncorrelated observations. We observe that the rotatable design may not perform better than the non-rotatable design with respect to the change of variance functions. We present some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the change of variance functions. We find that the A-optimum designs may perform poorly with respect to a change of variance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