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负离子粉改性沥青的降温效果,室内制备了负离子粉改性沥青,设计负离子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负离子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复合车辙板试件,埋置温度传感器,进行光照模拟试验,测试负离子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及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负离子粉改性沥青路面有显著的降温效果,路表温度大幅度降低(达11.5℃),层间温度降低1.8℃,缩小了沥青路面上下表面的温差,且其降温效果随外界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比起普通沥青混合料,负离子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提高了36.3%,低温弯曲应变则降低15.9%。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型防腐蚀材料—凉凉隔热胶 ,可以解决液化气球罐及轻质油罐表面腐蚀及降温问题 ,其涂膜有效期可达 5年以上。轻质油罐外表经涂刷凉凉隔热胶 ,罐壁温度明显降低 ,罐内介质平均可降低 8℃ ,并防止了汽油泵抽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有必要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为此,出现改善铺筑桥面、表面处治、薄层路面以及防滑层所用结合料品质的趋势,措施之一就是研究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现在,已按照下述目的来研究改善这类结合料的品质。1.充分提高结合料在路面达到最高温度时的粘度(稠度),以防止沥青路面产生塑性变形;2.提高结合料在低温下的柔韧性和弹性,以避免路面形成裂缝及石屑散失;  相似文献   

4.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由沥青,矿粉,纤维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碎石骨架的间隙形成的一种混合料。其中粗集料骨加占到70%以上(荷载主要由粗集料骨架承担)。SMA要求采用坚硬,粗糙,耐磨的优质石料,矿料采用间断级配,粗休料含量高,路面压实后表面形成大的孔隙,构造深度大,使抗滑性能提高。施工时SMA对沥青材料,填充材料,纤维稳定剂,混合料摊铺等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多孔性沥青路面声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吕伟民 《石油沥青》1995,9(3):7-10,22
多孔性沥青路面具有降低交通噪声的作用。它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可达0.6~0.7,比普通沥青路面大得多。孔隙率越大,吸声系数越大。吸声系数的峰值随路面厚度增加由高频向低频移,而且在厚度达40mm时趋于平稳。按封闭空间计算稳定声场的方法估算多孔性沥青路面的降噪效果,可达3dB左右。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废机油和废弃食用油如果不当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回收利用废油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资源,而且可以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在再生沥青路面中应用废机油和废食用油可以有效降低材料老化导致的胶结料硬化作用。对废油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对沥青胶结料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石油沥青》2014,(1):35-35
<正>2013年,山西太原公路分局古交段采用复合式路面裂缝贴封补技术,对沥青路面裂缝进行修补。此项新技术,一是渗透性强,高聚物改性沥青细度模数小、流动性强,在裂缝中渗入深度和数量加大,提高了封缝效果。二是具有高温稳定性。在高聚物贴缝带的作用,即使路面温度高达60℃裂缝当中的材料也不会溢出并被车辆带走及磨损。三是低温抗拉性能强。高聚物贴缝带  相似文献   

8.
孔隙率对沥青路面技术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的空隙率与路面使用性能密切相关.空隙率大,路面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大,抗滑性能好,但面层老化、车辙、开裂相对严重,抗渗、抗冻、抗水损害能力差.因此,欲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沥青路面大修的养护成本,需要严格控制好沥青路面的空隙率.从孔隙率对沥青路面老化、路面车辙、疲劳耐久性以及路面水损坏四个方面的影响研究了合理空隙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石油沥青》2003,17(3):30-30
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大中修工程采用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表面作业 ,该设备和技术由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 ,并于去年年底在浦东的几条主要公路上得到了成功应用。此次沪宁高速上海段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采用的是复拌加罩面 (Rimx-Plus)的技术方案 ,该方式是复拌后加罩一薄层磨耗层 ,用来改变路面的级配 ,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和路用性能 ,尤其适用于重交通 ,上层损害较严重 ,承载力下降的高等级路面大中修工程 ,再生后的路面寿命较长。根据我国目前修建道路的情况 ,每年至少有 2 Mt旧沥青混合料产生。 2 Mt被废弃的旧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有限元法,分析了沥青路面开裂以后的温度应力及裂缝在温度作用下的扩展规律.对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及其与路面温度分布和路面材料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的抗裂设计中,合理设计沥青面层的厚度和优选温缩性小的路面材料是提高沥青路面抗裂性能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依托彩色自行车道铺装工程,对彩色沥青AC-13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试验,介绍其施工情况并进行现场检测。试验表明:设计的彩色沥青AC-13最佳油石比为5.0%、残留稳定度91.0%、冻融劈裂强度比89.2%、动稳定度2 132次/mm;施工完成的彩色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压实度98.0%、渗水系数88mL/min、构造深度0.77mm、平整度2.0mm。彩色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高于行业规范对等级公路路面的指标要求,其施工工艺和设备与常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彩砂覆面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粉改性沥青、复合胎体、彩砂制成的彩砂覆盖面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质量符合JC/T690-1998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标准。该产品成本低、综合性能好,不仅具有优良的防水功能,而且色彩丰富、艳丽,具有很好的装饰功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分子紫外阻隔材料制备了路用耐老化沥青和屋面防水用耐老化沥青,研究了超分子紫外阻隔材料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和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子紫外阻隔材料可显著改善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耐紫外光老化性能,并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合料的剥离是沥青路面几种常见破坏现象之一。通常认为沥青混合料水稳性主要依靠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程度,它同沥青集料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微生物对沥青集料粘附作用的影响,这对改善沥青路面水稳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大量的疲劳试验,综合考虑高速行车时,车辆荷载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减小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探求车辆行驶速度与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关系,以及在高速交通条件下提高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主要措施,研究表明,高速行驶的车辆对路面的疲劳破坏比低速行驶时更加严重,高速交通条件下,轻载车辆对路面的疲劳破坏也不容忽视,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应该选用粘度较大的沥青和合适的矿料级配,适当增加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6.
稀浆封层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虹 《石油沥青》2005,19(5):45-48
稀浆封层具有提高路面的防水、防滑、耐磨性能,能改善路面平整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路面养护成本,施工方便等优点.它适用于沥青和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网裂、贫油、麻面等病害路面的修补.叙述了以花岗岩为骨料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在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并结合工程实际对该技术从材料到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克拉玛依优质的低凝环烷基稠油馏分为基础原料,加入填充剂、改性剂等助剂,采用加热搅拌的工艺技术,使各组分很好地熔融为一体,生产出聚合物复合改性的道路用改性石油基彩色沥青系列产品。产品的综合性能超过重交通道路沥青的JTGF40-2004110号A类标准,在关键指标上已达到交通部(JTGF40-2004)的SBS改性沥青I—A标准的要求。对该产品进行的路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彩色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耐紫外线老化性能,各项路用性质满足了彩色铺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环氧沥青在国内外诸多钢桥面铺装中应用并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而这种性能良好的材料还没有在国内的道路铺面中应用的先例。以国内研发的7610型环氧沥青为结合料,以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的玄武岩为集料,采用单轴贯入试验对应用于中面层的7610型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抗剪性能的研究,并对该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7610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远优于一般的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存在误差,主要是由于试验试件与力学模型在均匀性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家主 《石油沥青》2014,28(6):24-28
随着"热光电"在沥青路面中交叉应用研究的逐渐流行,在实际研究中,有时需要在室内模拟太阳光对沥青混凝土的照射。为了计算光照下沥青混凝土内的温度,在室内用红外灯进行模拟,利用传热学的原理对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场进行数学运算,得出解析解,该解与沥青混凝土初温、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光照时间、热流密度、被测点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通过实验实测温度分布,将解析解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光照时间越短、深度越大,沥青混凝土内的温度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越接近。因此,该解析解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光照下沥青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快速判断。  相似文献   

20.
A model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asphalt cement in a pavement is suggested. In this model, polar entities in the asphalt interact with the aggregate surface; nonpolar materials in the asphalt matrix will then structure via coulombic forces, van der Waals and hydrogen bonding. A mechanism by which this structuring could lead to transverse cracking is also suggested.

In studies of pavements from different climate reg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size distribution, specifically the amount of large molecular size (LMS) material by 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HP-GPC) is related to transverse cracking.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ing hypothesized in the pavement and that indicated by HP-GPC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of climat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