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1块为常规稠油注水开发油藏,由于油水粘度比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在进入"双高期"后,剩余油分布零散,常规的周期注水、分层注水、小半径调剖等技术无法改善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也很难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及注入水的利用率.针对这些问题,在海1块开展了PR-WS/LH-Ⅷ调剖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茨榆坨油田进入"双高"注水开发期,油田产量递减快,常规的周期注水、温和注水、水井调剖等工艺措施已无法解决油层深层调整和改善平面矛盾的情况,在茨13块开展了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试验研究,利用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地层深部封堵大孔隙喉道的能力,实施后达到了改善油层平面及层间矛盾的目的,为提高"双高"注水开发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绥靖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受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注水矛盾突出,地层逐渐形成大孔道或者高渗带,导致油井见水,调剖调驱已经成为低渗透油藏改善油藏水驱,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措施手段,但随着注入轮次增加,整体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对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藏开发矛盾的深入分析,针对性的优化调剖调驱体系,从而科学指导调剖调驱的实施,提高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液流深部转向调驱技术在高含水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油田非均质性强、水驱效果差问题,大港油田持续多年开展了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在调驱体系评价研究、调剖充分程度判别研究、水驱状况的快速判别方法研究以及工艺设计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共计推广应用深部调驱技术640余井次,有效率80.3%,累计增油44.1×104t,研究结果表明:深部调驱技术有效地改善了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成为目前大港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田深化挖潜的主体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外河油田为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受储层物性、原油物性、油田注水等因素影响,注水矛盾突出、油井出砂严重.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末期,常规措施应用效果逐年变差.2005年以来,针对油田开发主要矛盾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石油院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稠油注水接替技术研究和先导试验.进行了防砂堵水、新型携砂液体系研制、多轮次调剖堵水技术研究、聚合物微球调堵、化学堵水剂优化、调驱、氮气采油、二氧化碳吞吐等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振彬  王明 《新疆石油天然气》2020,(1):61-64,I0004,I0005
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主力油砂体水淹严重,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加密调整、精细注水、调剖等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短,开发矛盾未根本扭转,因此有效恢复主力层系储量动用成为油田稳产的关键。本文在深入研究水驱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纳米微球特性,开展了逐级深部调驱试验,明确了调驱增油机理,有效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为老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可动凝胶深部调剖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大部分油田注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呈现出油井含水上升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产量递减幅度大等特点。针对在开发中存在的含水率高的矛盾,进行了可动凝胶深部调剖调驱配套技术的理论和配方研究,研制出了试验配方,并进行现场应用10井次,成功率100%,共注入调剖剂量2.1×10^4m^3,增油5371t,降水4830m^3,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地减缓了区块含水上升的速度和产量递减的速度。生产实践证明,调剖调驱技术是提高注水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海上常规稠油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胶结疏松,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加剧,导致油田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问题出现。调驱技术作为一项改善中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控水稳油、实现油藏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海油开展了各种调剖、堵水、深部调驱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弱凝胶调驱、冻胶深部调驱、纳米微球调驱、氮气泡沫压锥、改性稠油堵水等调剖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应用这些技术与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为油田中高含水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2+3”调驱技术是将调剖与驱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驱油、调剖的协同效应,依靠前期调剖,扩大了后续驱油剂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最大限度发挥驱油剂的驱油效率。通过筛选适合濮城油田Es_2~上(2+3)油藏地层条件的驱油剂和调剖剂用于现场试验,提高了油井产油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大部分采取注水开发方式生产,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弱凝胶调剖堵水施工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呈递减趋势。为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室内对比了3种起泡剂的表面张力和半衰期,研究了交替段塞的大小、气液比及段塞组合对泡沫体系的阻力特性的影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泡沫调驱后,采收率提高9%。在海外河油田的2口注水井进行了矿场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二连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开发调剖堵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古林油田由普通稠油砂岩油藏和普通稠油砾岩底水油藏组成,油层单一,油水粘度比大,层间接替能力差、稳产难度大。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15年来,形成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调剖堵水稳产技术,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整体调剖稳产技术,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  相似文献   

12.
胡状油田体膨型聚合物调驱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状油田处于高含水期,常规的调驱技术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针对胡状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近年来开展了体膨型聚合物调驱技术的矿场试验和应用研究,该技术解决了常规调驱剂存在的注入性及可驱动性差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储层层内矛盾,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化学深部调驱技术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田在高含水期,常规的堵水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需求。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有关深部调驱剂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凝胶类深部调驱剂、微生物深部调驱剂、泡沫深部调驱剂及组合调驱体系,提出了今后深部调驱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PI决策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原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砂岩油气田 ,储集层埋藏深 ,渗透率低 ,非均质严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来 ,高渗透层段 (或条带 )水淹严重 ,而中、低渗透层吸水很差或根本不吸水 ,剩余油比较富集。这部分油单靠强注强采、加密井网以及其它常规工艺措施很难采出来 ,而三次采油成本很高 ,且注入水波及系数也难以有大的提高。对PI决策技术在油藏整体调剖堵水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证明 ,通过PI决策整体调剖 ,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或条带 ,使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压力指数值基本接近 ,力求达到储集层在平面和纵向上均质化 ,改善中、低渗透层 (或条带 )的吸水状况 ,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入水利用率 ,遏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 ,提高水驱采收率 ,延长油田稳产期。对中原油田 1 3个区块的PI决策整体调剖分析和评价 ,证明无论是在油藏吸水状况、产能及含水变化态势、水驱采收率变化 ,还是在经济效益等方面 ,都有较大的改善 ,油田开发水平明显提高。图 2表 3参 3 (王元胜摘 )  相似文献   

15.
华北油田可动凝胶调驱现场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证明,华北油田在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实施的可动凝胶调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7个区块阶段累积增油5.8×104t,综合含水率平均降低了10%,投入产出比达到1:3。试验结果表明,可动凝胶调驱能改善注水井、采油井的吸水和产液剖面,降低水、油流度比,从而降低油井的含水率及增加产油量。在注水开发经济效益变差的情况下,实施可动凝胶调驱的时机是越早越好;影响可动凝胶调驱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油藏本身的地质条件,油藏开发现状,可动凝胶体系性能,注入方案的合理性,现场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管理和监测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调驱效果,应综合考虑调驱剂的用量及注入速度的关系、调驱与油水井措施的关系、调驱后续注水工作制度、周围未调驱油、水井动态等方面的问题。可动凝胶调驱是改善注水砂岩油田水驱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具有"浅、薄、稠"的特点,油层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含水上升快,为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通过配方实验和物模实验,研制了适合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地层条件的强化泡沫驱油体系,通过合注分采情况下对10倍和20倍级差岩心驱油实验,采出程度提高了30.2%和24.7%,证实复合泡沫调驱体系具有较好的调剖、驱油效果。研制的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在古城和王集油田进行了3口井的矿场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孤南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 ,开发层系以馆陶组和东营组为主 ,非均质性严重。进入高含水期后 ,油水关系更加复杂。为了合理调整注采结构 ,首先研究了微构造和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原注采井网存在的问题 ,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措施 ,如 :优选射孔井段、调剖、油井改层等 ,使调整后的注采结构与微构造特征、沉积微相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相匹配 ,以此获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确保了孤南油田的稳产。  相似文献   

18.
多轮次调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轮次调剖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提出了三维三相多轮次调剖数学模型,研制了多轮次调剖模拟器。综合考虑了模拟器中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为高含水期油藏进行多轮次调剖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结合具体油藏模型,进行了调剖时机、堵剂用量及封堵位置对调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要不断地进行调剖,及时进行各轮次调剖堵水措施间的接替,使油田含水得到控制,产量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高含水末期开发水平的稳定,根据本层系油层平面、层间的非均质性严重;水井井下技术状况恶化,有效注水点减少;局部地区剩余油比较富集等特点,通过做小层沉积相图和小层水淹图,找出含同饱和度较高的区域或小层,制定出以水井调睡油井补孔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方案实施后,该油世故的平面和层间矛盾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各项开发指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