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瑞峰 《陶瓷》2012,(7):40
紫砂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紫砂壶的创造”美”,创作者如何继承传统,自由地发挥创新的潜能?可以开发紫砂壶造型“曲”之美、装饰“脸”之美、实用“工”之美等,来繁荣紫砂壶艺创新多元化时代.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紫砂壶形态美的构成要素,阐述了形式美原则在紫砂壶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详细论证了紫砂壶形态美创作中,摹古与创新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以形式美原则为审美法则、以个人艺术趣味为审美基准、以“古拙素雅”为审美要旨的紫砂壶形态美鉴赏理念,并以例举证之。  相似文献   

3.
陈杏花 《佛山陶瓷》2013,23(7):55-55
现代人对于紫砂壶的创新之道,又该如何呢?如何使自己创新的紫砂壶,既具有时代风貌,又能达到紫砂壶“形、神、气”的三者和谐统一,是紫砂壶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陈燕 《江苏陶瓷》2023,(2):34-35
紫砂壶在制壶艺人的匠心传承和文人雅士的锐意创新下,与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受到重视和流行,被誉为“茶具之王”,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茶饮锦上添花。紫砂壶“翠竹石韵”以自然本真、清洁纯粹的艺术语言传达出自然之美,让人们向往起山水田园、诗意生活,向往起内心最初的梦想,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绞泥是紫砂壶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泥料运用方式,为气质宁静,质地坚硬的紫砂壶增添了如水般的柔情。本文所选择的这件“凌波”紫砂壶艺术作品即运用了经典的绞泥艺术,并于结构中体现抽象概念特征,从而在体现绞泥艺术之美的同时彰显紫砂壶艺术之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与其它特种工艺品一样有珍赏珍藏之品味。历代文人评颂紫砂壶“贵重如衍横、弥重比流黄”、“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可见宜兴紫砂壶之价值。宜兴紫砂茶壶作为中国传统艺苑中一枝独特的陶艺奇葩,融茶道、书画、金石为一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真正紫砂茶壶的美感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手工陶艺的代表作之一,历经数百年的创新与传承.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紫砂壶以其丰富的造型设计、巧妙的手工技法、务实的实用主义造就了紫砂业的繁荣和文化延伸.当然最具影响力的前提就是设计理念与现代审美相契合,设计思路超越常规传统,从而创造出形式多样、卓尔不群的美壶尚品."古墩壶"则是借助紫砂壶传统造型,重新定位设计,展现紫砂壶古风雅韵之美.本文便主要围绕"古墩壶"的艺术之美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菊萍 《江苏陶瓷》2013,(5):47-47,49
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表现形式独具匠心,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紫砂壶艺是一座造型的艺术宝库,壶艺的创新,其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陶艺家为了体现一把紫砂壶的主题,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构思。在构思过程中,创新是紫砂壶的灵魂。紫砂壶的装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壶的主题或点明主题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文萍 《江苏陶瓷》2012,45(1):21-22
宜兴紫砂壶素有“泥好、功好、型好”之说,紫砂壶之美不仅源于它丰富多彩的泥色和最为宜茶的材质.更是源于它那独特的造型设计。一般来说。紫砂壶的艺术造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几何形体造型、仿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形体造型。  相似文献   

10.
一把好的紫砂壶,会通过造型结构美来展现更深层次的文化美和艺术美。紫砂壶造型既要满足实用性,如出水爽利、方便提拿、放置稳定等,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给使用者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从而产生心灵愉悦之感。本文以紫砂壶“六方石瓢”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1.
何叶 《江苏陶瓷》2012,45(3):22-22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设计自明清成熟以来的数百年间.包容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把对龙的崇拜和敬畏揉进了紫砂艺术之中塑造出的砂壶形体。承载着龙的想象、龙的神奇和龙的精神。纵观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它的款式之美、创意之新、装饰之雅、题材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历代名师的传世佳作.彰显着传承的力量和文化的价值。以“龙文化”为内涵的紫砂壶艺术精品更是不胜枚举,并成为传统壶艺的经典。下面就紫砂壶蕴含的“龙文化”色彩从三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壶艺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沉淀,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集实用、把玩、欣赏与收藏等诸多价值于一体,独具艺术之美和文化魅力.依托于得天独厚的紫砂泥料,得益于历代壶艺人的优化改进,紫砂壶始终流露着一种泥性的本质之美.传统紫砂壶不施釉,手工捏制成型,因而散发着独特的古朴典雅、脱俗娴静的气韵,将泥性特征与肌理语言淋漓尽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壶虽在经历着不断的创新和变化,但对于肌理语言的运用却一直在延续.因此,对于壶艺创作者而言,泥性肌理犹如一门精深的学问,而熟知并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泥性肌理则显得十分重要.现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远古”(见图1)为例,谈一谈肌理语言在紫砂艺术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茗香自悠远,紫韵恬怡情。"紫砂壶是一件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茗器,对于喜爱饮茶并热衷于茶道活动的中国人来说,紫砂壶是诸多人心中极为渴求之物,也是诸多收藏家不可错过之物。紫砂壶以其自然性、包容性与文化性著称,这是它得以生存的根本。本文将通过对这件名为"四方竹韵"的紫砂壶艺术品进行分析,来揭示它的经典之处和创新之美,由此也能更好的感悟紫砂壶文化。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从北宋发展至今,造型更是千变万化。然而,紫砂壶作为传统艺术,传统始终是其发展之根,传统壶艺博大丰厚的底蕴激活我们的创作灵感,如今大多数紫砂器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进创新而来。本文以紫砂壶“风帆”为例,浅谈其造型创新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的线韵之美,是一种独特的凌驾于壶器制作过程与结果的气度与艺术境界。紫砂壶的线条艺术结构与艺术生命的结构同呼吸,同时蕴涵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紫砂壶的线韵之美是一种润内滋外的涵养,包含着自然美、变化美与和谐美。  相似文献   

16.
任航 《陶瓷》2024,(1):123-124+179
紫砂壶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美,精湛的工艺赋予了紫砂壶以形的魅力,中国的古典美学追求则赋予了紫砂壶以神韵。《芭蕉夜雨》一壶形态优雅,其中的装饰内容丰富、精美,创作通过意境的构建表达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情感,展示出作品的艺术价值。笔者首先指出作品造型对于传统艺术经验的继承,之后指出了装饰的工艺及布局特征,最后指出作品所蕴含的“哀而不伤”之美。  相似文献   

17.
设计美是设计特有的美,它的基本要素包括造型、色彩、肌理等。本文就设计美中的造型美做一下小的论述,主要结合宜兴紫砂壶在造型上的现代设计美做个人评价。本文将现代紫砂壶设计中的造型美概括为:古朴厚纳之美、自然天成之美、气韵生动之美、端严庄重之美。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讲究一个“美”字,艺术的美丰富了世界、精彩了人生。在漫长的中华文化艺术历史长河中,紫砂壶艺虽然仅有五百余年的发展史,却是不折不扣的生力军,它是传统手工艺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了制陶艺术的高雅流派,自古便深受人们的喜爱。因而,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都可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那么,紫砂壶又如何来表现“美”呢?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创作始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及民族性格等作为重要的内核,以人文精神烘托高雅脱俗的艺术气质.竹是紫砂壶创作中的经典主题之一,此件"虚怀若竹套组"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时产生了创新之美,实现了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周益娟 《陶瓷》2021,(2):62-63
在古往今来各种紫砂壶造型中,对于线条的塑造和运用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进程中,线条作为紫砂壶形体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可以形成紫砂壶本身的造型以及造型之上的装饰,当线条与线条产生叠加时,就会诞生出新的形体与装饰语言,由于紫砂壶形体持续的传承和创新,这种叠加之美正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紫砂壶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