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建凡 《四川建材》2008,34(1):106-108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军 《建材与装饰》2007,(7X):74-75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曾建凡 《四川建材》2008,34(1):106-108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邱亦工 《安徽建筑》2003,10(6):106-107
条形基础是砖混结构房屋通常采用的形式,它是根据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确定基础宽度。但是由于在墙体相交处存在基础的重叠,基础底面尺寸必须作适当的调整。本文提出了三种简单实用的调整方法,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砖混房屋基础按基础底面压力的分布特点来设计,探讨基底尺寸按节点类型的线性对称和线性不对称修正方法,使其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7.
砖混结构条形基础设计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砖混结构房屋的基础,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按各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计算基础宽度,由于在纵横墙交接处存在基础面积重叠问题,基础尺寸应作适当修正。文章按墙下压应力分布特点导出基础的合理修正范围,得到了简便实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胡玉程 《建材与装饰》2007,(7X):146-147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砖混房屋基础根据基础底面压力的分布特点进行设计,探讨了基底尺寸按节点类型的线性对称和线性不对称修正方法,使其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砖混结构房屋基础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按各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计算基础宽度。由于墙体的共同工作,应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基础外形方案。以基础工程造价最低为目标,以基础外形尺寸为设计变量,以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控制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用 MDOD 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寻求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11.
钻孔倾斜仪由于监测深度大、监测点连续性好及监测可靠性高,己成为一种主要的基坑壁变形监测手段。测斜管实际测量中,底部堵管时有发生。利用可靠点位移可以校正可测段位移测值,基于前馈神经网络可以推测被堵段的位移,并预测基坑壁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单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水平承载力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内部含有大面积的土芯,由于存在墙内土芯、墙体以及外部土体的相互作用,其水平承载特性复杂。采用水平静载荷试验,进行了3个不同截面尺寸单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模型试验。便于对比,同时进行了3个相应尺寸的单片墙模型试验。基于墙身内力及位移测试结果,研究了单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水平承载特性,分析了水平荷载-位移特性、土压力-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单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呈整体倾斜破坏特性,前墙外侧土压力对承载力贡献最大。结合模型试验特征,分别采用4种弹簧的弹性基础分析法和8种弹簧的刚性基础分析法计算单片墙与单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方法可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竖向荷载引起的地基总沉降及差异沉降是超高层结构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技术难点。为提高基础刚度,减小差异沉降以及提高底板抗冲切承载能力,除基础能直接支承在基岩上的情况外,国内高度500 m左右的超高层均布置有地下室翼墙。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建筑高度498 m,地上101层,地下4层,是否布置翼墙成为地下室设计的重点。针对该项目建筑平面布局,布置翼墙会严重影响地下室使用功能;同时,翼墙本身工程造价大且施工复杂。为此,对比分析了翼墙布置与否的两种模型的自振周期及位移角等指标差异,研究了翼墙开洞与否以及不布置翼墙三种情况下不同桩长方案对底板差异沉降的影响,验算了不布置翼墙情况下底板抗冲切及受弯承载力,并分析了上部结构收缩徐变、底板长期刚度折减对底板影响以及底板变形对核心筒内力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地下室翼墙对结构整体指标影响很小;不布置翼墙,通过调整外框部分桩长,可以使底板差异沉降、底板及核心筒墙承载力均满足要求。为此,该项目未布置地下室翼墙具有可行性,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中心某工程地下室紧贴用地红线,周边为重要市政道路及诸多浅基础建筑物。该工程原设二层地下室,采用地下连续墙(二墙合一)结合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工程桩、支撑竖向立柱施工完毕后,地下室调整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加深了4m。地下室加深后,已经施工完毕的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不足以满足最新的开挖深度要求,且原有竖向钢立柱底标高高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钢立柱底部悬空。介绍了地下室增层后的围护设计措施、施工过程以及监测成果,分析了地下室加深后的基坑变形性状。工程的实践表明,合理地确定新增地下空间范围是地下室增层围护的关键,组合式的支护结构可通过合理地分解措施,简化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699-1701
结合武汉琴台大剧院超深永久基坑的设计和施工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超深永久基坑的概念,全面阐述了在两边临水和复杂地质情况下的超深永久基坑止水、降水设计和施工综合技术,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信息化设计的理念及相关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汶川地震丰富的近场实震资料,分析总结了地震作用下挡墙的变形破坏模式,指出挡墙的变形模式与地基基础关系最为密切。位于岩质地基上的挡墙主要发生倾斜变形,位于土质地基上的挡墙则主要发生推移变形。在此基础上,基于温克勒地基模型,将土体看做是一系列弹簧和理想刚塑性体的组合体,分析得到了不同变形模式下挡墙地震土压力及其合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模式下挡墙的地震土压力分布特征各异,除平移模式外,其余变形模式下挡墙地震土压力随深度都呈非线性分布;位于岩质地基上的挡墙发生变形后地震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要比土质地基上的挡墙高。通过开展位于岩质地基和土质地基上挡墙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文中提出的挡墙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发现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江漫滩高承压水地基,以南京青奥轴线-梅子洲过江通道基坑为依托工程,开展格栅地连墙和普通地连墙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分别测试研究其墙顶水平位移、墙体深层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等随基坑开挖及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 墙顶水平位移在支撑设置后均有回弹变形趋势,变形受支撑架设、预加轴力及拆除影响较大;(2) 2种墙体深层水平位移随深度均呈“胀肚型”变化趋势,两者最大侧移均发生在埋深中上部区域;(3) 格栅地连墙在基坑开挖初期,地表先小幅隆起,普通地连墙无隆起现象,且沉降明显偏大,两者随距墙体距离增大沉降逐步变小,且不同距离处差异沉降在基坑开挖后期均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双排防渗墙已广泛应用于西南地区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地基,但双排防渗墙的间距及布置形式如何选择,控渗效果如何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坝基为研究对象,针对双排防渗墙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渗流量和出逸坡降,探讨各布置形式下双排防渗墙的控渗效果。研究表明:"前长后短"、"前短后长"、"前后同长"3种布置形式下总渗流量和出逸坡降都随着间距的增加而降低,"前长后短"、"前后同长"布置形式降低明显。坝体渗流量以间距L=13.2、16.5cm为分界线,先增大后降低;坝基渗流量以间距L=13.5、17.5cm为分界线,先降低后增大。双排防渗墙中深度较大的防渗墙消减的水头更大,两防渗墙深度一致时,前后防渗墙分别消减水头37.5%、50%。当前后防渗墙的深度之和一定时,双排防渗墙采用"前短后长"的布置形式相比采用"前长后短"的布置形式,能更有效降低渗流量和抑制出逸坡降,建议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两墙合一"深基坑工程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连续墙刚度大,变形小,作为基坑开挖阶段的围护结构可有效的保护周边环境。“两墙合一”的设计使其兼作永久使用阶段的地下室结构外墙,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以上海世茂北外滩酒店基坑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为背景,对“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与临时围护结构的连接、在结构梁板大面积缺失情况下的处理措施以及支撑结合施工栈桥的设计等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些针对常见工程问题的处理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值得在同类工程的设计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首先,简述了加筋土挡墙比天然地基及普通挡土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对加筋土挡墙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包括:筋材长度和筋材层间距、回填土性质、地震系数等。同时也指出,加筋土挡墙在地震烈度较大时也会发生破坏。最后,根据对加筋土挡墙抗震性能研究的结果指出,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定量评价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能力,同时了解地震过程中的筋土耦合问题,综合考虑水平地震加速度(ah)和竖向地震加速度(av)对加筋土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