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开然 《园林》2014,(5):28-31
城市设计中最为人关注的设计内容通常是空间格局设计和场所焦点设让空间格局设计是指实体空间的组织分隔和围合,以此创造各种类型的使用空间、感受空间和暗示空间,而场所焦点设计则是指关于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品、景观构筑物和动态焦点的设计这可以囊括从水景、雕塑,到事件景观、表演舞台等所有能够创造焦点效应的内容。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反而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表皮设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科技馆的特性及几城市的发展,提出建筑空间形式与城市空间环境、地域文脉、功能空间与流线、绿色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设计策略,使得甘肃科技馆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材料等条件下,将建筑自身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特征表达出来,达到建筑与城市相互交融的体验空间。通过建筑将周边的空间与城市生活环境带动起来,同时也是文化活动一个场所和载体,也是建筑场所环境的构成。  相似文献   

3.
从"意义"的角度谈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精神功能.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主要场所,还是表达城市文脉和城市精神的主要场所.从意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广场环境的特征,在分析形式、意象、意蕴等不同层面在广场环境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整合、融合自然和历史再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镇特色消逝、千城一面等问题的突显,使得现代城市越发地沦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纯粹空间,产生诸多"无场所"现象。在今后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如何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公共环境品质、延续地域文脉,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场所理论与城市设计实践相结合,从注重"空间创造"转化为强调"场所营造",在城市设计中体现场所感。文章以贵州省金沙县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从空间到场所,从宏观到微观,对体现场所感的城市设计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杜刚勇  王严 《山西建筑》2007,33(13):25-26
通过对下沉广场城市设计方法的探索,指出城市设计的本质和重要手段是整合,并从使用功能、空间形态,景观空间形态三方面介绍了下沉广场城市设计整合的内容,以实现下沉广场的场所精神,保证其功能空间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杨路  吴磊  卢倩 《城市建筑》2023,(17):143-146
社区邻里中心是对城市公共配套功能的补充完善,加强人与人之间对话互动关系的空间场所。不仅在功能特性上需要满足城市居住者的功能需求,在建筑布局和形式上也需要顺应城市空间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研究以延安市延安新区北区社区邻里中心为例,通过对该类建筑的特性和使用需求进行分析,并从城市空间关系、公共场所营建、功能空间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提供一个实验性建筑探讨案例,为城市新区服务性建筑设计实践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广场作为空间的场所在城市建设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形式的产生和功能的演变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分析城市广场的发展与设计原则,将有助于建设美丽宜人的现代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5)
笔者从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和需求入手,对城市家具功能的整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城市家具形体的契合进行了三种方式的尝试,对当前数字技术应用于城市家具的三种形式进行了论述,拟探索出多功能城市家具设计的方法,从而为"两型社会"语境下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进行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州新会金诺城市综合体规划项目为例,从项目出发,研究城市综合体建筑体验空间设计的有关问题,以人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的体验行为和如何创造主题性体验空间为研究基础,从场所感认知、空间尺度秩序、人性化主题特色、功能设施布局以及细部节点要素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有场所精神的人性化的城市综合体体验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玮 《中外建筑》2001,(1):23-25
城市空间品质创造来自空间设计技巧,而设计技巧又直接取决于我们对空间的分析和认知方式,空间的认知层次可分为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象、城市空间意象三个层次,它们是从物质到精神、从表象到内涵的过渡。随着人们的各种复杂活动的需要对城市空间提出的种种要求,从空间艺术到场所精神的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设计横跨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以多维空间环境设计为手段,研究包括人、自然和社会要素在内的城市空间形态建构机理和场所空间营造,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是引领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延续发扬中国传统文脉、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描绘"美丽中国""美丽城市""美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空间中重要建筑类型之一,对城市的美学、形态以及场所空间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高层建筑在城市设计视野下同城市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从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空间三个方面剖析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于室内外之间的“第三空间”具有传统的适应性经验,其空间形式和空间属性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以“第三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展进行历时性追溯,探讨“第三空间”功能、形式、意义的演变及发展动因,总结出“第三空间”从“无意识”设计到“有意识”设计,从空间与环境的调适关系到空间与环境、人及社会等多重适应关系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4,(11)
行为场所理论描述了人与场所之间的抽象关系,本文对行为场所理论进行了探讨,选取水晶城居住区设计中多个具体的典型场所,从行为场所理论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成败得失,以帮助人们创造出满足更多的人性化需要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6,(7)
旧城的更新的建设对于特定城市的发展、城市特色的营造及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许多水资源丰富或具有水网型格局的城市,其水系空间可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旧城区中的水系的保护与开发要予以重视,人对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与依赖感。如果能充分领会场地原初性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氛围、空间环境,才能将场所精神运用具体的设计手段展现出来,方能促进使用者、场所之间的相互交流,是老城区更新更有价值。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引入更新媒介方式能改善空间环境关系,改变以往老城区人们的交流方式,将消极空间积极转变,从而有利于,实现空间行为活动、以及人与空间的相互关联和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徐嵩  张慧华 《四川建筑》2011,31(5):13-14
在城市生活中,小型公共空间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而在实际的城市设计中往往忽视对此类空间的塑造.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与塑造小型公共空间的关系,提出了塑造良好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即应遵循人性化的原则,采用宜人的尺度并创造阴角空间,从而为城市设计中塑造更好的场所、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能恭 《规划师》2001,17(4):70-72
通过讲述宁波三江口地区的发展演变及对这个地区城市设计的分析,提出城市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功能运作的集合体、一种形象,同时也是为市民提供多样性活动的场所和信息交流、社会接触的空间。因此,成功的城市设计必将是把建筑空间的塑造与城市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蔡洋 《云南建筑》2014,(1):151-154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区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它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更应该是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所。结合昆明南城城市设计,阐述了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及要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城市空间结构变得越发复杂和多样。从旧的平面式的城市设计方法到立体化的城市设计,人们不断的探求着城市设计的方法,改善着城市空间。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日益丰富的城市空间仍然存在着拥挤紧张、功能破碎的局面。如何做好街道景观设计,使拥挤的城市也有亲切的尺度、宜人的空间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个优秀的街道景观设计,就算是在最拥挤的香港中环也可以有让人逗留休息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实案例,总结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转向的4个象限模型;通过案例阐释不同象限设计对象的特征,提出不同象限之间的设计转向路径及设计方法。通过论述从“关注功能的专用空间”转向“创造意义的生活场所”的设计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应以创造有意义生活方式为导向。通过案例论证生活方式设计方法和空间叙事设计方法可以实现设计转向,提出从使用者的行为、环境、价值观3个方面的设计转向路径。创造有意义生活方式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可以构建城市、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融关系,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诉求,这是本文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