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等三个维度审视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指出"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当代中国建筑话语构建的一部分兼具普遍性与个性的特征;阐释了"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的解释和应用等工具意义;解析了"两观三性"建筑论在建筑实践中的策略化转化。从而为观察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发展提供样本和切片。  相似文献   

2.
郦伟  唐孝祥 《南方建筑》2014,(1):99-104
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和建筑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何镜堂建筑论著的文本研究,指出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是在"实践—理论"的辩证互动中发展与成熟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形成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和而不同的"和谐观"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今岭南建筑学派的领军人物,何镜堂院士基于丰富的建筑实践提出了“两观三性”理论,成为岭南建筑学派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相关的城市案例及实践项目的研究,尝试以“两观三性”为理论框架,探索并深度挖掘其规划内涵,总结出与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以指导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4.
应用分形自相似和迭代理论及其方法,描述建筑空间生成机制,解析“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以及岭南建筑学派作品,具有量化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建筑分形体现在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以及建筑空间和图形的重复、嵌套和相似关系。复杂性的建筑空间可以经过基本的空间单元有限地反复迭代,再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并置或嵌套组合,就可以构成复杂的建筑形态,其分形成长规则非常简单。从分形思维审视,“两观三性”理论强调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环境和文化相结合,与时代精神一致,本质属于自相似和谐的分形迭代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创作领域,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提出了建筑"两观三性"的理念,即建筑既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建筑结构也必须要体现"两观三性"的和谐统一,即结构设计阶段既要遵循"安全观"和"整体观",同时要保持结构的"耐久性、经济性、先进性"。本文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地震,分析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两观三性",希望对今后的抗震防灾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多元现象”的三性分析──兼谈我国建筑创作的方向李行,刘抚英建筑三性─—目的性、地点性、时间性─—是建筑的三大规律,即三性规律。一切建筑现象的产生,包括当代“多元现象”的兴起,无不是这三大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运用这三大规律理论对“多元现象”进行...  相似文献   

7.
从“普遍联系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的整体性理论视野,建构由建筑学研究、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框架,以此来分析“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内容体系、发展历程和价值取向,并探究其体系性、结构性与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多元现象”的三性分析─—兼谈我国建筑创作的方向李行,刘抚英(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三性─—目的性、地点性、时间性─—是建筑的三大规律,即三性规律。一切建筑现象的产生,包括当代“多元现象”的兴起,无不是这三大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运用这三大规律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大规模建设浪潮中,国内建筑界迫切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认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性地区主义"就被当作地域主义的修正和完善,取代"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理论工具。与此同时,植根于岭南建筑学派的何镜堂院士,也在地域化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下建筑发展形势的"两观三性"设计思想,创造性地把地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有机整合,以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统筹规划,形成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设计理论。该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和"两观三性"设计思想,探讨适合国内建筑发展需求的地域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晏然 《新建筑》1996,(1):17-18
针对李行有关“建筑三性”、“建筑三大规律”的文章进行了文本剖析,指出其概念与行文中的不当,旨在明确建筑理论的内涵、层次性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杨映江 《重庆建筑》2006,(10):45-48
连拱隧道中隔墙渗漏水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施工界,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对施工中出现的渗漏水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三张皮”施工法在中隔墙防排水施工中的技术应用,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给研究生"三助"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介绍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生"三助"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利用该平台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研究生"三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高速公路通过V型河沟,常常面临桥梁和高路堤的选择问题。国家重点公路杭兰线重庆奉节至云阳高速公路奉节东互通立交在财神梁隧道口需跨越V型冲沟,隧道弃渣场设在冲沟内,且冲沟外邻长江支流梅溪河,路线优化设计以路堤形式通过冲沟高填方区以消化弃方。由于该处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再加上沟内填方平均厚度和填方相对高差较大,故高填方路基路堤和弃渣场支挡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谢空  董杰  陈晓卫 《工业建筑》2006,36(Z1):33-35
通过对现在高校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提出运用传统景观理论中的“旷”与“奥”理念进行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建筑施工》2003,25(5):407-408
作为企业发展战略,“顾客满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其深刻的内涵足以包容企业所有的运作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三渣”道路基层施工中混合料离析、碾压时弹簧、基层压实度不足、不结硬和弯沉值达不到要求等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古典主义建筑在中国和西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蒂娜 《华中建筑》2005,23(5):26-28
该文首先提出与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新古典主义概念,接着对在中国和西方发生的四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从时间,社会背景,建筑风格,建筑类型,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通过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得出结论。从而对时下流行的“新古典主义”一词,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蜀地"三国演义"漫谈成都当前的建筑创作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建  邓敬 《时代建筑》2006,(4):48-51
针对当前成都三种建筑创作“势力”鼎足的局面,文章研究了来自境外设计机构、国内发达地区和蜀地本土设计力量的博弈,评述了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并对今后成都的建筑创作格局,尤其是本土力量的创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针对目前国内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认识只有概念,没有客观标准的情况,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结合地方实际,尝试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的高品质居住环境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