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盲目的选择产业模式带来的只是暂时的经济收益,甚至会对村落空间、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破坏和阻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景观规划是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通过对两个因素综合分析,只有尊重村落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适宜的产业模式,才能形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合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张立恒  康美 《小城镇建设》2016,(4):88-92,104
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轴线分析方法,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中心镇区及周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探寻村落空间形态形成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变量,并通过整合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等参数值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居民对不同街区、不同街道的认知度和归属感,为呼和浩特市"十个全覆盖"背景下的乡村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方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谢晓玲  李亚红 《华中建筑》2022,40(4):160-165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盲目收缩现象开始凸显,乡村固有的特征急剧弱化,传统村落的文脉信息逐渐模糊.该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以甘肃省天水市街亭村为例,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要素的相互演进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研究、规划发展及文脉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是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与社会交往的关键场所。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街巷风貌形态被破坏,空间环境与服务配置亟须改善。文章以大悟县传统村落熊畈村街巷空间为例,引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科学量化地解析熊畈村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探索居民行为活动与街巷空间的关系,并探究活力重塑策略,尝试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活力重塑提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桂北干栏式村落多依山傍水而建,村寨选址之初就对择水非常重视。然而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给桂北干栏式村落的理水空间带来了严重污染和破坏。研究桂北干栏式村落与水体形态分布,分析理水空间分为线状和点状两类水体的各自特点、作用及现状,并结合桂北干栏式村落现有理水规划优秀案例,就桂北干栏式村落点状理水空间的现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得到了全国性的响应,并由此蓬勃发展;但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特色,滥用景观元素,导致了乡土文化的破坏与丧失。本文通过对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调查研究,从村落外部空间的山水选址、村落内部的空间格局、院落空间与建筑类型四方面挖掘村落的空间特色与村落空间所承载的乡土文化。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在传承、延续乡土文脉的问题上做出创新性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汾河流域的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文化承载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受到河流、古驿道、地形地貌、经济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今天需要站在整体性和区域性的视角下对它们进行保护。通过在线性文化遗产视域下对流域内的传统村落进行空间基因识别,基于GIS平台,对村庄与河流及古驿道两个线性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探讨复杂自然地理要素下传统村落的形态特征。以此构建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基因特征图谱,为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的乡村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空间形态营造思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前传统村落数量急剧萎缩、村落空间特色在快速城镇化浪潮中迅速消逝,而传统城乡规划设计手段又缺乏对乡村空间特色的识别与分析的能力等问题,引入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参数化解析方法,构建了村落各类要素的参数集,并针对参数集中的每一个参数,提出从村落现状空间形态中提取该参数值的算法规则,从而取得能够充分、精确的描述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不可避免地受到城镇化的冲击,面临着剧烈的空间变动。文章以韩城市周原村为例,以1979—2019年以来的空间形态演变为线索,将空间形态演变分为稳定期、增长期和巨变期3个阶段。社会空间转变呈现人口特征复杂化、传统生活现代化及乡村经济复杂化的特征。通过研究周原村的空间形态演变历程,以期为同处在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21,51(8):28-33
基于微气候研究理论,建筑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密切相关,村落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具有较高的节能潜力。以陕西关中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利用参数化平台整合建筑环境信息,实现理想村落模型的自动优化布局,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提出疏密有致的团聚状形态、稳定错落状边界,控制合理的发展规模,小型线性开放空间,聚居单元为增长单元,形成层级化、向心性的村落空间组织体系等村落空间形态设计策略。探讨微气候影响下的村落空间形态的性能化量化设计方法,为村落绿色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本研究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研究结论对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区域层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 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 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 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 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 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 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 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 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 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 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飞速进程中对它的保护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以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燕塘村为例,创新规划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的村庄规划对其提出规划措施,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土地发展问题: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亚妮  桂艺丹 《城市规划》2019,43(7):108-114
城中村问题因其独特性与重要性,吸引了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与学者的持续关注与研究。土地问题是分析城中村发展与空间特征的重要线索。本文对与城中村土地发展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两者的重点、方法与成果进行区分,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在研究视角与范式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城中村研究存在显著差异,但近几年来呈现逐渐交融的趋势。未来相关研究需在理论层面建立明确、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在机制探讨层面需将村集体组织的土地发展行为纳入分析;在特征解析层面应加强定量方法的应用,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指引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下,村镇建设日益兴起,传统村落作为乡土建筑以及地方生活形式多样性的载体,其形态布局与内在特征正不断为人们所关注。村落形态多与地方文化、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本文尝试以厦门吕塘村为例,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当地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对村落形态布局的影响与制约,以期为当下新农村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浙江省乡村发展愿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共同富裕的纵深推进,以单个行政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诉求。基于自然资源禀赋或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连续性的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工作,是破解各行政村独立发展的多重瓶颈的创新性尝试。针对具有明确的目标、资金、时间约束的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试图探讨一种面向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方法,即“二阶三心法”。这一方法从乡村地区的存量资源切入,旨在系统性、创造性地回应创建行动目标,开展面向产业-空间复合型目标的空间规划干预:一是基于“土地矛盾最小化原则”进行空间节点设计,二是基于“空间投入-融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形成特色主线,三是基于“优先塑造-示范带动原则”打造示范样板。进一步的,结合湖州市道场乡菰城片区规划设计工作,探讨了该方法在产业策划和空间设计层面落地应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中国先发地区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颂 《风景园林》2013,(4):98-10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治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如何优化村庄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其中既有加快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要努力避免整治过程中对原有村庄的生态和景观格局的过度破坏。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为例,尝试结合景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来进行整体的研究和思考,揭示村落景观格局内在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潜力预测和景观格局优化,以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村庄整治和乡村景观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传统村落是乡村发展的典型性代表,其空间分异受到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多种因素影响。为进一步挖掘潜在的传统村落,加快传统村落评定和保护,本文以辽宁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技术平台,综合多种数据来源,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辽宁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现有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辽西聚集,辽东分散”的不均衡性,地形、气候、中心城市距离等因素对传统村落的聚集性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村落梳理、文明传承、制度建设等传统村落相关工作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孔惟洁  何依 《城市规划》2018,(1):101-106,111
"非典型名村"指那些没有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村落。在这类村落中,历史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却没有成片的传统风貌民居和完整的历史空间结构,历史信息通常以零散化的形式隐含在现代机体中。这类村落的数量庞大、涉及面广,是延续传统文化生活的载体。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之外的"边缘性"群体,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约束、资金投入和建设引导,随着快速城镇化带来乡村剧变,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残存在现代化的夹缝中,乡愁无处寄托。本文以宁波市东钱湖下水村为例,通过农耕环境的整体保护、历史节点的集成串联、院落单元的重点修复等选择性保护措施,针对乡村社会记忆和文化复兴,来探讨"非典型名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