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阐述了新霍构造东翼Es3-4 3的储层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认为储层压实作用强烈,原生孔隙不发育,而异常高压和有机质热演化造成溶蚀作用发育形成的次生孔隙是该区主要的储集空间;次生孔隙发育于3600~3900m深度段.在次生孔隙研究基础上,预测了下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新霍构造东翼Es}的储层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认为储层压实作用强烈,原生孔隙不发育,而异常高压和有机质热演化造成溶蚀作用发育形成的次生孔隙是该区主要的储集空间;次生孔隙发育于3600-3900m深度段。在次生孔隙研究基础上.预测了下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不同深度范围分别发育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平面上,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由北向南有增大趋势,但发育程度明显减弱。碳酸盐矿物溶蚀作用、长石矿物溶蚀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是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条件及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4.
贺艳梅  张文亮 《断块油气田》2009,16(4):28-30,36
东濮凹陷深层勘探预示着在深层发育异常高孔隙储层。利用实际资料,发现异常高压纵、横向分布特点,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对其成因和对储层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压异常的形成与不均衡压实、孔隙流体增加、孔隙体积减小有关。超压异常控制成岩作用环境及孔隙的纵向演化,主要表现在高次生孔隙的发育和孔隙的分带性。次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微裂缝形成、生烃酸性环境溶蚀作用、原生孔隙的保存作用、热液循环溶蚀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的影响。在异常超压控制下,东濮凹陷深层形成了以次生孔隙发育带为主、次生孔隙递减带和致密带为辅的次生孔隙分布格局。次生孔隙带的广泛发育,对于扩大东濮凹陷深层勘探领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南部泰一段储层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K2t13和K2t12时期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伴有浊流沉积,K2t11时期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影响该区泰一段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泰州组一段储层原生孔隙不太发育,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自上而下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最主要的因素。储层碳酸盐含量与储层物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证明了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对次生孔隙的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乐闻  刘舒  杨彩虹  王琳  李喆  王岭 《海洋石油》2016,36(4):27-32,100
Y构造带花港组储层整体属于特低孔、中-特低渗储层,在储层整体致密的背景下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作者通过物性分析、显微镜观察、阴极发光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认为,研究区花港组储层溶蚀孔隙发育。沉积环境是研究区储层物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沉积粒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区砂岩储层物性,富岩屑、富长石的沉积环境为后期溶蚀孔隙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重要的影响因素,压实及压溶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则是深部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因素;断裂带热事件也是研究区深部储层次生高孔带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储层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的孔隙特征直接反映了储层发育的好坏,而储层动力学则偏重于研究影响储层发育、演化的各种动力因素,从理论上阐明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预测高孔渗储层的发育部位。为此,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储层为例,结合储层动力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及演化、次生孔隙的成因与保存条件以及储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阜宁组储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主要发育2期次生孔隙;异常压力、温度场、有机质演化、构造作用等是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储集性能改善的动力学因素。所取得的认识有助于在高邮凹陷古近系中预测有利储层,进而寻找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综合应用物性及孔隙结构分析数据,并结合沉积岩普通薄片、铸体薄片以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歧口凹陷滨海地区沙河街组深层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碎屑岩储层属于中低孔-(特)低渗型,沙一段储层物性好于沙三段,孔隙度在纵向上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具有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超压作用是影响深部储层物性的3大主要因素,而建设性的溶解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裂缝的发育对深部储层的改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八道湾组油气藏储层埋深大于4 000m,属典型深部致密储层。利用岩石物性、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数据和资料,对八道湾组深部储层基本发育特征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八道湾组储层普遍发育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的溶蚀型次生孔隙,有效改善和提高了储层质量;储层垂向上以4 100m和4 500m为界,从浅至深划分为原生孔隙带、混合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带,八道湾组储层为混合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带;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孔隙到混合孔隙再到次生孔隙的演化过程,八道湾组深部储层以发育次生孔隙带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碎屑岩储层埋藏深,物性差,以次生孔隙为主,成岩作用是影响中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最主要因素。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微观研究表明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储层碎屑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次生孔隙发育,下乌尔禾组和夏子街组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8.15%和7.85%,其中次生孔隙分别占下乌尔禾组和夏子街组总孔隙的77.18%和80.90%,孔隙增生量平均值分别为6.49%和4.74%。研究区碎屑岩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B期,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平均约为24.5%,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平均约为6.14%,溶蚀作用以长石和岩屑颗粒的溶蚀为主,其产生的孔隙增生量对下乌尔禾组和夏子街组的贡献率分别为47.62%和55.86%。研究区受大气水溶蚀、断裂带及有机酸溶蚀作用的影响,在纵向上形成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是研究区在低孔低渗条件下寻找相对有利储层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复杂,孔隙结构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关键内容,对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CT、压汞、核磁共振及薄片等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化评价了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在致密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庙气田碎屑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2段和石盒子组盒 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砂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较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并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发育次生溶蚀孔、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晶间孔。根据物性参数、毛管压力曲线及孔隙组合关系等,将苏里格庙地区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研究发现,辫状河和曲流河河道砂坝、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区内天然气的有利储集相带,并控制着高渗储层的分布,分选好、石英含量高、粒度较粗的石英砂岩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基础,次生孔隙的发育是形成高渗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7项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识别出4类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Ⅰ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最差,为非储层或差储层。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川地区长3低渗储层特征,文中利用大量岩矿分析、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分析了镇川地区长3油层组砂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认为该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以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具有胶结类型多样、平均喉道半径偏细、退汞效率偏低的特点.研究区形成低渗储层的原因为岩屑质量分数高、分选...  相似文献   

15.
文中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深入研究了西湖凹陷X气藏花港组H3段储层岩石组分、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孔和溶蚀粒间孔,属中—低孔渗、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孔隙结构具有细小孔隙、细喉道、细歪度、孔喉分选差及连通性差等特征;储层孔喉类型包括粗孔喉、中孔喉、中—细孔喉型以及细孔喉等4种类型;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影响储层发育,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成岩作用类型及其演化是决定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关键,构造作用是改善储层的途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储层分类评价及下步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东凹陷库伦塔拉洼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法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以及粘土矿物对储层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陆东凹陷库伦塔拉洼陷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分析了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成岩作用以及影响储层流体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区内储集岩为低成熟度砂岩类,其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次生孔以及微孔隙,孔喉结构类型分为特细喉较均匀型、特细喉不均匀型、特细喉特不均匀型、徽细喉均匀型、微细喉较均匀型及微细喉不均匀型。储层成岩作用较强,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粘土矿物转化和溶解等5种成岩作用,前4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均有损害,溶解作用对增强储层渗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核磁共振、岩心、测井等分析和化验资料,对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点;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储层物性较差,具有特低孔隙和超低渗透特征;孔隙结构参数具有分选系数中等、细歪度、高排驱压力、高中值压力、低中值半径、低退汞效率的特点,孔隙结构复杂;储层喉道半径小,孔喉比大,喉道是控制储层渗流能力的关键因素;储层的可动流体饱和度较低,渗透率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重要因素。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柯下段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为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成岩演化末期的储层基质孔隙度约为7.13%。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可将顺9井区柯下段划分为Ⅰ,Ⅱ和Ⅲ类储层,其中Ⅰ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资料及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志丹油田永金地区长6 储层的孔隙成因类型及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永金地区长6储层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为主,长石溶蚀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孔隙大小以中、小孔为主,喉道以细、微喉为主,这些孔喉是长6 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在此基础上对孔隙结构进行了分类,并认为中小孔细喉型(Ⅰ类)、小孔微喉型(Ⅱ类)是研究区长6 段主要的储层类型,而微孔微喉型(Ⅲ类)为非有效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 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长 6 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呈现出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 长 6 储层砂岩总体处于晚成岩 A 期,其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 影响储层物性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使粒间孔隙急剧减小,物性变差。 主要的胶结类型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胶结,它们均使得物性进一步变差,而长石、岩屑颗粒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改善了碎屑的孔喉结构,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物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西湖凹陷KX构造始新统平湖组是重要产气层系。利用大量薄片、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平湖组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主,填隙物丰富、分选中等一好、成分成熟度低、磨圆程度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为中孔小喉、小孔小喉组合;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平湖组储层主要受潮汐改造的分流河道微相控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