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海涛 《轻金属》1998,(2):48-52
通过对国内多种碳质还原剂的调查和研究,寻找一种符合技术要求适合工业硅冶炼的新型碳质还原剂。以此还原剂与木炭和油焦等按一定配比组成新型混合碳质还原剂进行工业冶炼试验。  相似文献   

2.
工业硅同其它硅质合金一样,都是采用碳质还原剂,在矿热炉中进行生产的。工业硅自身纯度高,生产难度大,除要求还原剂固定碳高、比电阻大、化学活性强之外,还要求其灰分含量较低。这就为工业硅生产恰当地选择还原剂带来一定的难度。常用于工业硅生产的碳质还原剂有木炭、石油焦、烟煤、木块等。有的资料介绍,这  相似文献   

3.
郭艳芹  王永伟 《硬质合金》2012,29(3):136-140
分别以复合还原剂铝碳,单一还原剂铝、碳还原氮化铝土矿(Al2O3含量为68%)(文中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制备β-SiAlON。利用XRD、SEM和EDS等检测手段和试样在1 100~1 550℃温度范围的质量变化率,研究了制备β-SiAlON的相变过程和铝碳复合还原剂对生成β-SiAlON的含量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 100℃时,铝粉氮化形成AlN,同时铝粉还原二氧化硅生成Si;1 200℃时,Si和氮气反应生成Si3N4;1 300~1 350℃,还原剂碳参与还原反应,β-SiAlON开始生成;1 400~1 550℃时,进入固溶阶段,β-SiAlON量增多,1 550℃时含量达到最高。与单一还原剂相比,铝碳复合还原剂制备的β-SiAlON的晶体截面形态呈长柱状,结晶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XRD和SEM研究了4种还原剂对高磷鲕状赤铁矿中铁、含磷脉石矿物的还原焙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剂用量20%时,固定碳含量较高的还原剂有利于铁的还原,焙烧产物中有大量单个球形铁颗粒的形成,但不利于降磷;还原剂用量20%时,挥发份含量较高的还原剂有利于焙烧产物中铁颗粒的聚集、连接和长大,对降磷有利。还原剂用量充足时,铁颗粒的聚集和长大改善了金属铁和含磷脉石矿物的解离条件,使用不同还原剂时其改善的程度不同。在还原剂用量为40%时,焦炭和无烟煤所得焙烧产物中铁颗粒与含磷脉石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在磨矿过程中难以实现单体解离;褐煤所得焙烧产物中铁颗粒聚集和长大的趋势更显著,且与脉石矿物界限分明,有利于单体解离。  相似文献   

5.
《轻金属》2016,(4)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以硅及硅铁为还原剂的热还原法的特点和其他正在试验的其他还原剂所取得的效果,并对各种还原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以碳、碳化物、铝、硅为还原剂的冶炼方法的条件和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石油焦的最佳粒度而进行过实验室研究。所用研究方法的基础是测定气态一氧化硅与碳的反应速度。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试验了几种粒度组成的还原剂。为了进行比较,在这种混合还原剂中加入了另一种既定粒度的还原剂。  相似文献   

7.
微波场中不同配碳量钛精矿的吸波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微波谐振腔微扰法测定了碳质还原剂和钛精矿混合物料的吸波特性,研究了碳质还原剂配入钛精矿不同比例时混合物的吸波特性与材料的复介电常数(ε″)、微波场内热源强度p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粒度为147~175μm时,钛精矿的吸波特性优于椰壳碳、焦碳和无烟煤的;且通过比较复介电常数的大小确定了椰壳碳和钛精矿最佳配比为20%,焦碳和钛精矿最佳配比为14%,无烟煤和钛精矿最佳配比为5%;并在此配比条件下得到了ε″和p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还原剂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同步脱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还原剂对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同步脱磷的影响,研究在固定脱磷剂用量下,还原剂用量对还原铁中铁、磷含量及铁回收率的影响,并研究其焙烧产物。结果表明:还原剂中固定碳及挥发分对还原铁中铁品位及铁回收率的影响较大,灰分对还原铁中磷品位的影响较大;当使用同一还原剂时,焙烧产物中金属铁含量随还原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浮氏体含量随还原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还原剂用量的增加会减弱脱磷剂与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生成铝硅酸钠的趋势;当还原剂用量相同时,活性炭、焦炭、无烟煤和褐煤所得焙烧产物中金属铁含量逐渐增加,浮氏体含量逐渐降低;在这4种还原剂中,褐煤直接还原同步脱磷的效果最好,无烟煤和焦炭次之,活性炭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高效还原剂强化皮江法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高岭土型煤矸石为原料,经碳热还原制取的铝硅铁合金为还原剂热还原炼镁的工艺条件。发现,与原硅铁还原剂相比,此高效还原剂具有还原温度低、还原速度快、过量系数小、制团压力低等优点。经初步估算采用此种还原剂,在相同的还原率下,把每日二个生产周期改成每日三个生产周期是完全可能的。若如此,在镁的产量可增加1/3的同时,镁的成本约降低1680元/t.Mg左右。  相似文献   

10.
吕政堂 H  AE 《轻金属》1995,(2):40-42
用于硅冶炼的细粒碳还原剂在高温处理时的行为[俄]吕政堂译马作臻校强化和优化电热法生产硅的最可靠方法之一,便是在冶炼过程中采用包容了细散含氧化硅料和碳还原剂在内的团块化混合炉料,用以代替传统的经过严格分级的炉料组分;在工业上推行用球团化炉料进行硅冶炼的...  相似文献   

11.
对碳质还原剂生产镍铁过程中硫的来源以及粗镍铁水精炼脱硫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国内外主要镍铁厂精炼脱硫工艺,探讨不同精炼脱硫工艺条件下粗镍铁水的脱硫效果,可看出原料成分、冶炼工艺、还原剂、精炼脱硫工艺以及操作条件等对粗镍铁水终点硫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熔融还原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熔融还原指的是用碳或以碳为主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熔体的反应。由于钢铁工业迫切希望改变能源,降低投资,减少污染,提高市场适应能力,近年来已促使熔融还原成为国际冶金界注目的一项新技术。瑞典、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家目前站在这一领域的最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还原剂和碳载体,通过柠檬酸盐稳定法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担载量为60%的Pt/C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循环伏安(CV)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盐加入和还原剂优化可以很好地控制铂纳米颗粒的粒径,而碳载体的选择对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在采用柠檬酸钠做稳定剂、甲醛做还原剂、BP2000碳粉做载体的条件下,制备的60%Pt/BP2000催化剂性能最佳,平均粒径约2nm,电化学活性面积为66.46m2/g。使用该材料作为阴极催化剂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可达到78.8mW/cm2。  相似文献   

14.
从热力学上分析了Ca-α-Sialon相的合成过程。研究了以高铝矾土为原料,碳热还原氮化合成Ca-α-Sialon的影响因素,包括还原剂的用量、氮化温度和时间等。结果表明:以矾土为原料,1550°C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可以合成Ca-α-Sialon,适当过量的碳有利于Ca-α-Sialon的氮化还原合成。  相似文献   

15.
铝硅合金通常是用电解铝和工业硅熔合制得的。电热铝硅合金则是以含氧化铝和氧化硅的矿物和碳质还原剂为原料经电炉熔炼而得。因为电热制取铝硅合金较先制取铝和硅再熔合有很多优点,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放弃对它的研究。近年来苏联在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已实现这种方法的工业化生产,而且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三种钛铁精矿中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的还原规律作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各种添加剂以及碳质还原剂对铁钛精矿还原的影响。研究了碳对各种钛铁精矿在固相和液相中的还原性。这种研究  相似文献   

17.
《轻金属》2015,(12)
试验以洗精煤、石油焦、电解铝残阳极、复合球团等还原剂代替部分木炭进行工业硅的冶炼,试验效果都不太理想,产量、产品质量等各项指标都较使用木炭时有所下降。为了弥补单一还原剂的不足,采用洗精煤+石油焦+废阳极+复合球团+疏松剂的组合还原剂替代部分木炭,试验效果理想,不仅提高了硅冶炼还原剂的反应活性,改善了炉料的透气性,降低了还原剂灰分带入的杂质,工业硅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明显。组合还原剂的使用,拓展了工业硅还原剂的来源,减少了木炭的使用,间接保护了森林资源,符合了公司降本增效,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  相似文献   

18.
电弧炉粉尘球团直接还原的热传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弧炉炼钢粉尘加上还原剂碳混合制粒成的球团还原过程的热传导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推导了球团导热模型的结构参数,并试图建立热传导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輕金屬、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冶炼方面,广泛采用氯化焙燒金屬氧化物矿石和精矿的方法,在生产中一般是采用木炭、石油焦、石墨等固体还原剂。关于碳在氯化过程中的作用,現在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作者认为,碳在氯化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另一些作者认为,氧化物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湿化学法研究还原剂甲酸浓度对铂纳米线(Pt-NWs)长度和分布的影响以及Pt-NWs对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剂浓度的增加(0.075~0.590 mol/L),Pt-NWs的长度先增加后减小,在碳基体层厚度方向上Pt分布从均匀到逐渐聚集在表层,呈现明显梯度特征。当还原剂浓度为0.372 mol/L时,可获得在整个碳基体层厚度方向上分布的Pt-NWs团簇,与商用的催化剂(JMPt/C)相比,在0.6V时,电流密度提高11.3%,最大功率密度提高12.5%,这主要归于Pt-NWs的一维结构、在催化层中的梯度分布以及高Pt利用率。通过加速耐久性测试,Pt-NWs/C的最大功率密度和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比JM Pt/C的衰减缓慢,说明Pt-NWs/C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