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介绍2003年10月1日,在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试点建成。它是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为依托,在公园改造时引入防灾避险理念,使之成为平时百姓休闲游览的场所,灾时百姓疏散安置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与防灾避难 应急避难场所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城市突发灾害,经规划与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以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与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当前国内外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避难以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救助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3年9月,全国第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元大都公园建立。  相似文献   

3.
《城市与减灾》2003,(6):4-5
2001年10月1日,全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的试点建设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朝阳段完成。北京因此成为全国率先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在社区设置应急避难标志牌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于2004年2月19日通过专家审定。该《标准》现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相关应急设施、设备和周边道路指示标志,标志牌将设置在居民紧急疏散的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破坏性地震发生或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之后,临时安置百姓生活的场所。5·12汶川8.0级地震、3·11东日本9.0级地震等国内外大量应急避难场所应用实例,充分证明了应急避难场所对于做好民众的疏散安置工作,稳定民心、安定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成以来,我国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得到全面发展。有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为使场所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疏散安置工作,编制场所疏散安置预案是将场所设施功能与民众疏散安置工作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该预案的编制对于规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灾害普遍凸显出防震避难场所的缺乏与设施供需矛盾等问题。本文依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划(报批稿)》。结合国内外避难场所建设的相关经验.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例.对其功能分区、应急交通、蓬宿区、应急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其场址通常选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等处,与其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8.
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市防灾和公共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3年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设到现在有14年了,从空白阶段到探索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南方冰灾和汶川地震)后,我国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和建设有了新的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有关单位目前正在制作地震指示标识挂到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这2个公园将作为深圳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防灾示范公园进行建设,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公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等单个占地面积大、容纳避难人群多的避难场所。由于街头绿地占地小,容纳人群不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造成大量可供紧急避难空间的浪费。文章通过实例来探讨街头绿地在应急避难场所中的应用,将防灾减灾功能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独有的特点,提出了科学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三大原则,为构建城市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太原市的主要灾害,确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结合太原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控制标准,剖析了太原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针对太原市应急避难场所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急避难场所是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本文以学校应急避难场所实际案例为基础,展现应急避难场所的电气设计,并总结了今后避难场所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参与了福建省应急避难省标的制定,把握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原则,重点就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要求、用地分析和设计要点,结合实例进行了探讨,以求科学、规范地做好应急避难场所设计。  相似文献   

14.
应急避难设施是应急避难场所在灾时能正常启用的重要因素,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内的主要设施包括:应急水设施,应急电设施,应急厕所。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对这三类重要的设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绵阳地震灾区应急避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应急避难及紧急疏散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公共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在地震灾区经验教训和部兮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应急避难场昕的建设要求,并就厦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防灾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广大乡村地区仍是城乡防灾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将侧重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向乡村地区延伸,该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为例,探索覆盖城乡全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体系,以及城乡差别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防灾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广大乡村地区仍是城乡防灾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将侧重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向乡村地区延伸,该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为例,探索覆盖城乡全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体系,以及城乡差别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地震后灾民基本生活,有利于城市救灾和恢复重建,建设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文中结合某城市古徐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案例,从城市对古徐广场的防灾需求、场地本身避险功能现状、防灾避险功能规划及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地对目前公园绿地在防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北京中轴路东西两侧,北临奥林匹克公园和中华民族园,西起健德桥,东至太阳宫乡惠忠庵村,全长4.8千米,公园总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减去河道及坡地等占用面积,用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按人均疏散占地面积1.5平方米考虑,最多可容纳25.33万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共划分为7段,由西向东依次编为1、2、3、4、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计现状、受灾群体心理需求、通讯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平震结合角度对应急避难设施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基于平震结合理念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施的设计方法,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