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作用和适用范围采用夹板墙加固多层砖房墙体是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之一。当砖墙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又不宜采用增加抗震墙的方法加固时,均适用夹板墙加固法。所谓“夹板墙”是指去掉砖墙的粉刷抹灰层,在砖墙一侧或两侧面抹高标号水泥砂浆,或设置钢筋网再抹高标号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对墙体进行的加固,以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和房屋的抗震能力。检查砖墙的质量,凡砖墙由于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底部剪力法,通过对常用的刚性方案多层砖房的抗震墙体进行强度验算,推导出抗震墙的抗震间距。同时提出利用其验算刚性、半刚性和柔性方案房屋的抗震墙间距,来满足墙体的抗震强度要求的简化计算公式。所给公式可供各层层高相同的多层砖房墙体抗震验算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转换层的墙体设计、楼板设计以及侧移刚度比和强度比的控制四方面探讨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转换层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和设计方法,并指出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是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在地震区对多层砖房进行抗震设计、加层和抗震鉴定加固设计时,除按有关规定采取有效合理的构造措施外,还需作冗繁的抗震强度验算。由于工作量大,计算结果又以抽象系数表示,故给修改方案带来不便。但是如果能够找到房屋墙体的直观间距与抗震强度验算的函数关系,则可用来直接调整修改方案,达到满足抗震强度的目的。本法通过对刚性方案房屋的抗震验算,推导出墙体的“抗震间距”,提出了验算刚性、半刚性和柔性方案房屋的抗震间距简化验算公式。所提公式也适用于增层加固墙体。当增层结构与既有层结构连为整体,对两部分均须验算时,或两部分脱离时,分别进行抗震验算或鉴定时,按照本法很快就能作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8度(0.2g)区一栋建于1960年的4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原结构未经抗震设计,构造柱及圈梁设置偏少,抗震能力明显不足,且底部框架-抗震墙为薄弱层。经二次鉴定,1~2层楼层综合能力指数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设计:底部增加嵌砌于框架之间的填充墙,以增加其侧向刚度;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和高延性混凝土单面加固法进行墙体抗震性能加固。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孙立红 《山西建筑》2007,33(16):87-89
从底部砌体抗震墙抗震承载力验算、底部抗震墙的构造设计以及过渡层墙体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墙体设计进行了探讨,总结和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法,可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泥砂浆面层是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中分别给出的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不相同。采用增强系数对这两本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统一,以面层厚度、砂浆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加固施工工艺为变化因素,进行了基准增强系数、不同厚度墙体增强系数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两本标准的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异,最后为标准的修订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夹板墙的试验研究与加固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表明,用水泥砂浆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已裂的或未裂的砖墙体,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砖墙的抗侧力强度与抗侧移刚度,因此作为房屋的一种主要抗震加固措施被编入“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措施”之中。本文以大量的试验资料分析介绍了这种墙体的强度与刚度计算,以及在“加固技术措施”中的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分析,提出了料石砌体水平灰缝抗剪强度的力学指标和料石墙体抗震强度验算公式。通过对30余栋多层料石结构房屋进行的脉动法测试,得出其基本周期、振型和阻尼比,从而为料石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翠娟  张阳艳 《山西建筑》2007,33(21):89-91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从科学布局、砌体房屋总层数及总高度、刚度及整体性、纵横墙、墙体面积、砂浆强度等方面对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有效提高工程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前言某工程是一幢五层(部分六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按七度地震烈度设防。建筑结构简图见图1。横向是现浇框架结构,纵向是框架一抗震墙体系,楼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本工程施工完一层结构后,发现结构存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地区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进行抗震安全调查与鉴定分析,主要抗震性能缺陷为房屋整体性、抗震性能较差、材料强度偏低,达不到抗震规范要求、部分墙体裂缝及地基沉降,竖向承载力不足、缺少必要抗震构造柱,不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分别按当多层砌体结高度、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抗震承载力,结构整体性不足及房屋中存在易倒塌部分情况介绍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并结合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上海一在役中学多层砌体结构校舍为例,进行加固设计包括新增构造柱和圈梁、新增构件与原砌体结构连接、新增叠合层及局部墙体加固。通过对多层砌体结构校舍进行的科学合理抗震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及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以典型村镇两层砖混结构商铺房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构破坏特点提出窗间墙修复、通缝注浆修复墙体以及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墙体的加固方法,通过1个1/2缩尺模型加固前后的振动台试验,分析比较模型加固前后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试验表明:上述方法对此类砖混房屋简单有效,能显著提高其抗震能力,在我国8度设防地区完全可满足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多层砖房的宏观震害概率、砖墙体的破坏概率和房屋的倒塌概率.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多层砖房抗裂抗倒设计计算的有关参数.还通过对现有多层砖房抗震能力的估计,指出按目前抗震规范设计的五、六层砖混结构房屋,在7度区的设防标准偏低.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45页)6抗震设计6.1一般规定6.1.1抗震设防地区的多层小砌块房屋除应满足静力设计要求外,尚应按本章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6.1.2多层小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合理规划、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基础;2)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芯柱、构造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使墙体之间、墙体和楼盖之间的连接部分具备必要的强度和变形能力。6.1.3多层小砌块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  相似文献   

16.
七层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七层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的抗震试验及其试验结果,并对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开裂和极限位移等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这类房屋的抗震能力。对于在7度区建造总层数为七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给予了肯定的结论,并提出了对这类房屋应增哟过渡楼层墙体抗剪、抗弯能力等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计算提出了一种实用方法.此法考虑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托梁与上部砖墙的组合作用,以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底部两层框架与抗震墙的协同工作;提出了过渡层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和侧移刚度计算公式.方法简便实用,可供设计此类房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1概述墙体开裂是砖混结构常见的病害之一,当房屋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使墙体发生不均匀膨胀或收缩,以及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都可能使墙体产生裂缝。当墙体裂缝宽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造成居住者心理不安,裂缝宽度更大时还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不安全。墙体开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砖砌体的抗剪强度不足,尤其是灰缝的抗剪强度不足。由于砖砌墙体开裂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以及对已开裂的墙体如何加固修复是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已采用的加固修复墙体的方法有水泥砂浆层或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以…  相似文献   

19.
详细比较了我国不同时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相关规定——包括地震作用的计算、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主要抗震构造措施,分析了多层砌体房屋基准面积率的由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研究了我国既有多层砌体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后针对我国不同时期建造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特点提出了有计划分步骤的抗震加固建议,供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航 《预应力技术》2016,20(4):3-10
针对城镇既有砖砌体建筑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新技术,即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砌体墙体进行加固,从而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为了解该技术的加固效果,完成了两批共17片墙体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和一栋2层足尺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墙体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加固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砖砌体墙体的抗裂能力、受剪承载力和延性。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加固后,抗震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房屋,在模拟9度罕遇地震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加固砌体墙体的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技术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多层办公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