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最优小波包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灰度图像水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小波包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灰度图像水印算法,利用Arnold变换和Baker映射对水印图像进行置乱,并将置乱结果进行分块,对宿主图像进行最优小波包分解,然后修改低频子带系数来嵌入水印信息.嵌入前,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去除低频子带相邻系数的相关性后嵌入经过同样处理的置乱水印子块.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抵抗噪声、滤波、旋转剪切等攻击下有比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ICA的图像水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图像数字水印方法。该方法把原始图像进行二维小波分解,保留其高频细节信息,然后对小波逼近子图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并嵌入水印。水印的检测使用了ICA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印方案很好的实现了水印的鲁棒性与不可见性的统一,对各种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同时由于ICA方法的引入,较好的改善了水印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Arnold置乱变换的复合变换域灰度数字水印嵌入算法。该算法利用系数间的相关性对原始图像离散小波变换后的低频系数LL进行离散余弦变换,然后在其中嵌入水印,在嵌入水印之前对Arnold变换预处理的灰度水印图像作离散余弦变换,这样增强了水印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抵抗JPEG图像压缩和常见的图像处理操作攻击。  相似文献   

4.
薛媛 《电子设计工程》2014,(15):101-104
数字水印技术为数字信息安全和版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通过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方法,首先对载体彩色图像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对变换后载体图像的低频子带再进行离散余弦变换,最后将彩色水印图像嵌入到离散变换的直流系数上。结果证明,在抗噪声攻击、JPEG压缩、小幅度剪切方面利用Matlab软件构建的数字水印系统可达到效果良好,稳健性强。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才DWT-DCT变换强鲁棒性的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DWT-DCT的新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率特性和离散余弦变换能量压缩特性.综合两种变换的优点。在嵌入时,先对宿主图像进行DWT变换,得到4个子带。选择HL子带进行DCT变换.然后将加密后的水印嵌入DCT变换后得到子带中频系数。为获得较强的安全性,在嵌入前先对水印进行混沌加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WT-DCT联合的水印算法具有较强的不可见性,对常见的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DWT-DCT的新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率特性和离散余弦变换能量压缩特性,综合两种变换的优点.在嵌入时,先对宿主图像进行DWT变换,得到4个子带.选择HL子带进行DCT变换,然后将加密后的水印嵌入DCT变换后得到子带中频系数.为获得较强的安全性,在嵌入前先对水印进行混沌加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WT-DCT联合的水印算法具有较强的不可见性,对常见的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多传感器图像融合与数字水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小波包域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图像融合和双水印算法。首先,利用HIS变换和小波包变换将多光谱和全色图像分解为多个高低频子带,根据小波包域系数特点,低频部分采用基于区域平均能量加权算法的规则进行融合,高频部分采用绝对值取大的规则进行融合。然后,在高低频图像融合系数分别嵌入一个水印,低频水印利用了离散余弦变换的聚能去相关能力,高频水印利用了图像纹理子块特征。最后,对嵌入的双水印融合图像进行攻击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融合图像在保留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加水印的融合图像具有良好的不可视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数字水印作为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在国际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该文研究了在数字图像上实现隐形签名水印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DCT)组合处理的数字图像隐形签名水印方案,它首先对原始图像作适当层次的二维小波分解,然后对低频小波逼近子图和签名水印作二维DCT,最后签名水印的DCT系数被嵌入到逼近子图的中高频段DCT系数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字图像水印方案很好地实现了图像水印的鲁棒性和不可视性间的统一,经常规的数字图像处理操作及噪声干扰,签名水印仍能被可靠、清晰地检测出。  相似文献   

9.
王兰勋  尹超 《电声技术》2006,(7):32-34,38
提出了一种将离散小波变化与离散余弦变换相结合的音频数字水印技术。利用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和离散余弦变换的能量压缩能力,通过修改变换域的低中频系数,把降维后的二值图像嵌入到原始数字音频信号中。该算法可同时应用两种变换,而且嵌入和提取水印的方法简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水印不易破坏,对数字音频信号的低通滤波、叠加噪声等攻击均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相结合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将原始图像的小波子图进行奇异值分解,将灰度水印图像进行Arnold变换以及扰乱加密,再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将变换后的系数分类嵌入到相应的奇异值中。实验仿真表明,这种方法能抗大多数图像处理攻击,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在小波变换域自适应嵌入数字水印的算法。由人眼视觉系统特性,在第三级小波系数子图中 嵌入水印信号。水印强度与图像的显著性成正比,使水印对原图像具有自适应性。对水印图像进行各种退化处理的 实验表明,提出的数字水印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在小波变换域自适应嵌入数字水印的算法。由人眼视觉系统特性,在第三级小波系数子图中嵌入水印信号。水印强度与图像的显著性成正比,使水印对原图像具有自适应性。对水印图像进行各种退化处理的实验表明,提出的数字水印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CT域的AVS视频编解码标准的视频盲水印算法.算法首先对水印图像进行增强的Arnold变换,得到置乱的二值水印图像;然后根据嵌入公式替换嵌入点的系数,将水印信息自适应嵌入到Ⅰ帧的DCT系数中.提取水印时不需要原始视频,可实现盲水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高斯、帧剪切、盐噪声等攻击,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数字图像的版权保护,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四元数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盲水印算法,先根据待嵌入水印的大小对载体图像进行四元数小波变换,获得与幅值和相位信息相对应的4幅低频子带,然后对每个低频子带分别进行全局离散余弦变换,最后通过修改两个随机子带中特定位置上DCT系数的大小关系嵌入水印,利用分阶线性Logistic映射产生的混沌序列预处理经Arnold置乱后的水印信息和确定水印的嵌入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添加噪声、JPEG压缩、滤波和亮度及对比度调整等攻击都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GRE-FDTD混合法分析了带复杂终端任意形状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模型的任意形状腔体内射线追踪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对二维情形的计算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urbo码的DCT变换域直流分量图像水印算法。首先对原始水印信息进行伪随机置乱,接着对置乱的水印进行Turbo编码并进行BPSK调制,生成待嵌入的水印信息。在充分考虑人眼视觉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将水印嵌入到DCT变换系数的De分量中,并进行性能比较。丈中对算法在多种常见的攻击如JPEG压缩、噪声、剪切、滤波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实现的水印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特别是非自适应加性嵌入方式对JPEG压缩攻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小波多分辩率数据组合的文字水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驰  王宏远  黄载禄 《电子学报》2000,28(6):122-124
本文利用人眼视觉掩蔽特性,通过组合静态图像和文字水印对应方向上的小波细节子图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多分辩率数据组合的在静态图像上嵌入文字水印的方案.借助于原始图像,能方便、可靠地检测出嵌入的文字水印.同时,对水印图像进行退化处理模拟实验表明,嵌入的文字水印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数字水印抗击各种图像攻击的性能和保持图像的稳健性和不可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奇异值分解水印图像和原始载体图像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的自适应水印嵌入算法,主要是将水印图像的两次小波变换后的低频分量潜入到原始图像分块经过SVD分解的S分量矩阵中,同时根据图像的JPEG压缩比的不同计算各个图像块的水印调节因子。实验证明该算法在抗击JPEG压缩、中值滤波、加噪等均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嵌入后的图像的PSNR达到38,具有良好的视觉掩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