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储量级别,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对戴坊萤石矿矿体周围成矿有利地层、控矿构造及成矿热液来源进行了技术论证,并结合矿区外围地面踏勘、85 m水平以下井巷工程揭露成果,对戴坊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周围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动力变质岩的形成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均与萤石矿的形成密切相关,断裂破碎带中的动力变质岩是寻找隐伏萤石矿体的良好标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矿区外围划分为3个重点找矿工作区,即85~-80 m水平、矿区外围北部800 m、矿区外围南部1 000 m,供区内后续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矿区岩性、构造、脉岩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几个方面逐层深入分析了矿区有利于金锑矿床成矿的地质因素,并结合矿区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类型对矿区的成矿远景在深部找矿前景及外围找矿远景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三山岛金矿矿区地质概况、矿区构造的分布以及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矿体及其围岩的地质特征,对矿体的固定提出几点看法,对今后矿体开采及外围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普朗铜多金属矿床矿化类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铜矿是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继首采区矿段特征揭露后,外围找矿工作的开展揭露了矿区外围的地质情况,并将普朗铜矿划分为首采区、矿区东部、矿区北部及矿区外围北部四个矿段。通过对四个矿段的矿体特征、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首采区深部及矿区北段产出矿体均属于典型的斑岩型铜矿,矿体受蚀变控制作用明显,矿(化)体常产于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及其叠加部位,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呈正相关;矿区外围东部大脉状矿体及矿区外围北部铅锌矿(化)体属热液脉性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多产于近东西向的节理裂隙中。通过对各矿段找矿标志的总结,提出首采区的近地表、构造交汇部位及矿区北侧深部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太阳沟钼矿位于燕辽钼成矿带的中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围岩接触带中,其形态、产状特征主要受控于花岗斑岩形态、产状的变化,属于斑岩型钼矿床。矿区目前共圈定19个隐伏钼矿体,展现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文章着重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为该地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学对滥泥坪铜矿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老矿山隐伏矿体难识别、难发现定位预测的难题,通过多年在滥泥坪铜矿深、边部的找矿研究和实践,总结提出了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首先对滥泥坪矿区构造岩相形迹填图,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矿区构造和岩体几何状况,恢复成矿构造动力学体制,分析成矿规律、矿体时空结构、岩相特征等,对矿区深部及外围隐伏矿定位预测及评价,提出重点找矿靶区。通过实践,认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学适于老矿山"边、深、新、空"隐伏矿体大比例预测的实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世奎 《采矿技术》2007,7(4):87-88,94
深部找矿具有很大的风险.通过综合分析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区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模式,总结出在其深部横向上利用金属分带规律结合叠瓦状产出特征寻找隐伏矿体,纵向上利用金属分带规律结合岩体找矿标志寻找"第二含矿空间"矿体,经工程揭露验证了该深部找矿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找矿的重点,如何利用现有理论或结合实际工作成果来实现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突破,亟待深度研究。对于河北省承德地区某斑岩型铅锌矿床 ,以往勘查工作集中在斑岩体本身及其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忽略了外围构造裂隙内矿体及深部铜钼矿体的研究。近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表明,该区铅锌银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激电异常与控 制矿体延伸一致。钻探工作发现,斑岩体外围石英砂岩中分布有热液脉型铅锌银富矿体,深部存在铜钼矿体,岩芯原生晕样品分析显示该矿床矿化具有垂直分带性。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围岩蚀变、矿化 分带等特征的总结研究,并将这些特征与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分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与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特征一致,找矿潜力巨大,从而明确了该区外围寻找铅锌银矿,岩体内浅部寻找铅锌银矿、深部寻找铜 钼矿的找矿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探异常划定了2处找矿靶区,为预测该斑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前景和指导今后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是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矿集区之一。为进一步查明矿田地质特征,结合区域成矿背景,以冷水坑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典型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并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层-体耦合的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综合矿田及其外围最新物化探资料,划分出了3处找矿预测区,即鲍家矿区深部预测区、麻地—碧山(燕山)和碧溪—洋泗坂预测区。研究表明:鲍家矿区深部特别是在斑岩型矿体下部具有寻找层控型矿体的较大潜力;麻地—碧山(燕山)预测区为预测隐伏于变质岩及火山岩的深层矿化体的重要靶区;碧溪—洋泗坂预测区为寻找深部隐伏斑岩型银多金属矿床和层控型铅锌银矿床的有利地段。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在冷水坑铅锌矿田及其外区开展铅锌矿找矿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班康姆金矿位于特提斯成矿域的东段,琅勃拉邦—黎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介绍了班康姆金矿矿区地质概况、矿体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分析了控矿条件,认为该矿床受地层、断裂构造、岩浆岩等多种控矿因素的控制,这对矿区进一步找矿及外围找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纳勐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老挝境内最重要的川圹-长山铜多金属构造成矿带南部。目前,矿区共发现4个铜铅锌矿体,矿体均产在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上,矿石的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了本区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已知矿体的深部、隐伏的接触带以及外接触带围岩裂隙均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普朗铜矿是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对该矿首采区、矿区东部、矿区北部及矿区外围北部四个矿段的矿体特征、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首采区深部及矿区北段产出矿体均属于典型的斑岩型铜矿,矿体受蚀变控制作用明显,矿(化)体常产于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及其叠加部位,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呈正相关;矿区外围东部大脉状矿体及矿区外围北部铅锌矿(化)体属热液脉性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多产于近东西向的节理裂隙中。在对各矿段找矿标志的总结基础上指出首采区的近地表、构造交汇部位及矿区北侧深部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后山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异常分析,认为后山铜矿区与邻近的铜矿峪铜矿床属同一地质成矿带,具有与铜矿峪铜矿类似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含矿层位、构造、斑岩体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对工程揭露的矿体赋存部位、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寻找隐伏矿的思路,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单竹坑铅锌银矿床位于粤东曾公嶂火山盆地外围西北,属于武夷成矿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与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硅化角岩化碎裂岩中,受NW—NNW向断裂控制,深部存在隐伏的含矿斑岩体;单竹坑铅锌银矿床属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矿床地质、蚀变、铁帽找矿标志,供矿区后续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的两个实例,是从就点找矿到扩大外围、通过地质理论的分析、地表地质研究及物探手段的配合,发现了新的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6.
铜绿山铜铁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铜绿山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之一,但经三十余年的开采,资源己是中度危机,寻找接替资源,迫在眉睫。通过对矿床成矿规律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深部及外围仍具找矿潜力:根据矿体的赋存规律及以往建立的推断矿体有无延伸的模型分析,铜绿山矿床多个已知矿体还有较大延深(伸);根据异常特征结合成矿规律类比,矿区深部己知矿体的延伸部位,预测有尖灭再现矿体,或己知矿体的旁侧存在规模较大的新矿体(第二找矿空间);矿区外围找矿也具有良好找矿前景,根据前人在区内已知大中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资源量预测模型进行逻辑信息法统计预测,预测铜金属量达中型以上规模。  相似文献   

17.
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找矿的重点,如何利用现有理论或结合实际工作成果来实现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突破,亟待深度研究。对于河北省承德地区某斑岩型铅锌矿床 ,以往勘查工作集中在斑岩体本身及其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忽略了外围构造裂隙内矿体及深部铜钼矿体的研究。近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表明,该区铅锌银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激电异常与控 制矿体延伸一致。钻探工作发现,斑岩体外围石英砂岩中分布有热液脉型铅锌银富矿体,深部存在铜钼矿体,岩芯原生晕样品分析显示该矿床矿化具有垂直分带性。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围岩蚀变、矿化 分带等特征的总结研究,并将这些特征与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分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与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特征一致,找矿潜力巨大,从而明确了该区外围寻找铅锌银矿,岩体内浅部寻找铅锌银矿、深部寻找铜 钼矿的找矿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探异常划定了2处找矿靶区,为预测该斑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前景和指导今后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从江县俾门铜矿区勘查资料,对该矿区铜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已有调查及普查资料,对该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对矿区矿体地质特征、成(控)矿地质因素初步分析,认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等三组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铜矿的有利成矿场所,指出该矿区找矿方向;提出加大该区中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增加该区勘查资金投入,认为该矿区可新增铜矿资源量且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普朗斑岩铜矿床外围地质特征与找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一个超大型矿床。随着外围找矿工作的开展,矿区外围的地质情况逐渐被揭露。在实地的野外踏勘、详细的岩芯编录及典型剖面的研究基础上,对矿区外围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将其对比首采区,希望对外围的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外围东部并非一个独立的成矿系统,应该是和首采区源自同一个成矿系统,底板厚实的角岩证实其深部找矿意义不大;2)矿区北段既有自己的成矿中心,且有一套完整的典型斑岩型铜矿床蚀变分带,故此判定其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成矿系统,深部具备一定的找矿潜力;3)矿体与蚀变息息相关,矿体通常产在硅化钾化(KSi)带及绢英岩化(SiSe)带中,部分受构造的影响,产在其外。  相似文献   

20.
智利拉尼帕铜金矿区地处智利斑岩型铜矿带的西侧,矿区地表矿体严格受到近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控制,同时与隐伏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地表已经发现的众多小型矿床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类型,但是该区的外围又产出一些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该区深部赋存曼陀型及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深部曼陀型铜矿的勘查是找矿突破的主要方向。由于矿体中黄铜矿、斑铜矿等铜的硫化物发育,因此采用激发极化法在本区找矿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